ZKIZ Archives


孤獨生意怎麽做?聽聽社交大佬怎麽說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5445

 

(CFP/圖)

如何才能精準又不留痕跡地,利用人類的孤獨?找準痛點,孤獨的人都是你的用戶。

找準痛點,孤獨的人都是你的用戶。

創業浪潮之下,人們正源源不斷提供著孤獨的解決方案。聰明的創業者們,讓你可以用眼耳口鼻各個器官進行社交。南方周末為你送上這些社交產品的生意經。從這些詮釋中,你或許能找到,如何才能精準又不留痕跡地,利用人類的孤獨。

“陌陌”COO王力:

2015年7月,賈樟柯為陌陌拍攝的一條宣傳片,告訴我們“陌生並不存在,因為我們都有同樣的孤獨”。陌陌在成立後不到4年登陸納斯達克,已擁有近2億用戶。

我們現在在做的互聯網社交類產品,只不過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的,通過一種新的維度提升人的社交效率。

到2012年,移動互聯網爆發的一年,我們叫它移動互聯網元年。我們是2011年8月上線的,趕上人口紅利,產品又做得比較好,這是我們早期能快速發展的一個很重要原因。

但我覺得,陌陌這個產品是幫你去認識人的,幫你做關系開拓的,和孤獨的關系沒那麽大。孤獨是一個精神內涵比較豐富的一個東西。我們上面的用戶,我不覺得他們是孤獨,那種東西要求太高了。

主打解決孤獨的產品,核心就是人。人有互動和交流的欲望。人內心的東西到底是孤獨寂寞,還是焦慮,還是恐懼,這一點不重要,重要的是人類有些東西是需要通過跟人的互動來排解掉的。

所以人的社交,不管是新華詞典也好或者韋氏詞典也好,都有一個比較清晰的定義:社交是基於某種目的而產生的信息交流,或信息交換。它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目的性,一個是信息交換。目的是各種各樣的,有的目的比較簡單,我就是沒事幹,想跟人聊聊天。有的目的可能是寂寞、孤獨、冷,想找人慰藉。還有一種,比如說我是一個找工作的,想認識一個HR。

“Same”創始人許旭恒:

2015年春天,same獲得B輪騰訊千萬美金投資。

same是個浪漫主義的產品,關乎生活,內容涵蓋了用戶的情緒、愛好、細節等,崇尚自然而然的讓用戶表達自我,產生內容,產生社群關系,沒有任何強求。遵從時間流與當下感,讓用戶可以在即時的當下找到誌趣相投的人,創造偶遇感。

“孤獨”是後來被貼上的標簽,same主張用戶從互聯網轉到移動互聯網的時候,可以呈現一個具象的擁有獨立人格的用戶形象。而same的用戶多為90後00後,他們內心世界豐富,喜歡新鮮事物,崇尚“娛樂至上”,放得開,玩得起。

市場上其它社交app,大多用熱鬧解決孤獨感,讓用戶在社交關系中找到存在感,從而產生社交行為。而same反其道而行,關註個體形象,推動獨立個體的形象呈現,崇尚用戶表達個人喜好與行為,不提供社交手段。我們希望的是通過碎片化、有趣的內容和交互,讓用戶自洽地互相聯系。

“來租我吧”創始人曹甜甜:

2015年7月18日開通,三天內擁有了過萬的粉絲。每天8篇文章,推送20個新上架的美女帥哥。總有人願意花幾塊甚至幾千塊,哪怕租個人一起看電影。

現在很多人思想比較開放。以前淘寶上也有租人的,但是租個體,不是平臺,不可能有很多人同時租。我們就是把人當貨,類似淘寶一樣的平臺。上架的男性在75%左右,公眾號粉絲也是男性多,但推送的文章里,我都是放妹子。

我真的覺得很閑的人才會在上面租人。貴的800或1000塊。也很沒有社交能力的宅男,花點錢來租個女神。我也在上面,定價500塊,出租過四五次,挺好玩的。

我們也用帶著公眾號粉絲玩各種花樣。比如我們在公號里征集了30個人,拉到一個微信群,玩假裝男女朋友。結果他們真的就玩開了。示愛,約會,說早安晚安,跟打遊戲一樣有任務的,每完成一項任務都有加分,第一名獎勵1000塊錢。

我們的盈利模式比較清晰,投資人很看好。剛做一周的時候,有很多投資機構給我寫郵件。

“比鄰”品牌總監王暐:

比鄰主張用聲音社交,擁有近1300萬用戶。按王暐的話說,這是“聲控非常喜歡的產品形態”。

這個產品的初衷,其實是想讓年輕人借助網絡電話,能夠更真實地表達。其實語音通話的成本相對來說比較低。不像視頻那樣門檻很高,又會超越文字和圖片。用這種方式能夠很快打破年輕人之間的陌生。

有一個比喻是說一頭鯨魚,因為自己的聲波發聲系統頻率和其他的鯨魚不一樣,所以它一直都是孤單的。在信息的海洋里面,其實很多人都是這樣的情況。就像我們的LOGO是一條發出聲波的鯨魚。

比鄰在於互動。有人發出聲音,有人收聽到了,他們就會產生共鳴和交流。在一個陌生的海洋里,我是真正地釋放自己,做真實的自己的,跟一個陌生人,很容易敞開心扉,沒有負擔。

我們也在進行一些內容的挖掘,也就是熱線直播的功能。我們希望大家能夠產生一些比較好的話題,而不僅僅簡單地來這里征婚,征友。使用這個功能的時候,你可以發現,用戶的通話欲望被激發了,他們可以發生更多的社交聯系。

最開始的時候,我們只有一對一的通話。後來,我們就發現其實大家有一種想要一起來交流的欲望。在一對多里面,用戶發現他能更好地融入環境里,慢慢地被帶入。

所以我們看似是在生產內容,其實我們是在生產關系。借助內容和話題的討論,讓大家進一步去了解彼此。

但我們這個關系的生產,其實也只會停留在一個讓大家更好地相遇和相識的階段。剩下的事情,就不是我們所能夠把控的。

“犀牛故事”主編張春:

犀牛故事用故事社交,寫故事,讀故事,分享故事。現在它擁有百萬以上註冊用戶,超過十萬的發文作者。

陌陌用照片社交,豆瓣用興趣和才華,知乎用知識和能力,但有什麽社交是在用你自己的?這個自己需要是最普通的,最真實的,我經歷過什麽,我的心情是怎麽樣的,我的家庭是怎麽樣的,這些東西用故事來講,可能是一種更真實的表達方式。

每一個普通人,在社會生活里脆弱的,不那麽重要的,應該說給誰聽呢?應該去哪里說呢?現在犀牛故事里的人,他們說今天在準備考研,讀了什麽書,遇到什麽人,就像平常說話一樣,把最真實的經歷說出來,以此展示自己,讓別人看到自己。

犀牛社交是慢的,慢在我不是去展示我最亮麗的一面,而是最真實的一面。人們還是有這樣的需要,現在發現這種交往方式,人們還是很喜歡的。

犀牛有一個機制,比其他平臺更友好。犀牛在產品設計上,創新的地方是有4個公共頻道,我們很大膽地把公共頻道的分量做得如此之大。每個公共頻道都分為最新和最熱,這樣大部分新人進來,會出現在最前面,還是可能會被看到的。用戶量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還是有可能被淹沒的。所有的社區都會有這種問題。內容更多的時候,用什麽方式更好地呈現呢?我想這事兒還得一步一步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4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