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戶POS機Ready條件下,把iPhone6 Plus靠近,按指紋支付結束,整個過程歷時5秒。”在兩天的綁卡經歷不順暢的解讀後,Apple Pay線下實地支付嘗鮮出現在朋友圈上。
Apple Pay高調入華,攪局支付江湖的說法一度甚囂塵上。推出首日,綁卡用戶達3000萬的數字更是讓人為之興奮。但是撥開華麗的表面,Apple Pay是利用NFC(近場通訊技術)將蘋果終端變成一張虛擬卡片,作為一個支付通道,這並不是一家第三方支付。
在各取所需同銀聯合作的這場大戲中,本報記者了解到Apple Pay在前兩年的推廣中並沒有參與利潤分配。此外,銀聯雲閃付與 Apple Pay 結合,在極為暢快的用戶體驗背後,是通過Token (支付標記) 安全技術,保障用戶的支付信息。每次交易伴隨的一次性的唯一動態安全碼以及指紋識別成為Apple Pay之所以被推至安全高地的兩大盾牌。
兩年推廣期通道費為零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尤其在國內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的第三方移動支付,更尤其是面對Apple pay這樣一位“外來的和尚”。
從問世起,以“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姿態存在,並被人們認為是銀聯搬來的“救兵”,用以對抗當前以支付寶、財付通等為代表的遊離在銀行和銀聯等清結算系統之外的民間第三方支付幫派。蘋果的彎道超車玩法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被認為是“成功的”,源於它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但是這個巨人的肩膀是免費攀爬的嗎?
答案卻是:是的,至少在推廣期的兩年內是的。《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多位內部人士交叉獲證信息了解到,在Apple Pay前兩年的推廣期中,不參與利潤分配。雖然在進入市場之初,蘋果廠商同銀聯以及銀行做了一定程度的談判,但是最終以讓步收尾。
“Apple pay不跟商戶收取通道費,如果同商戶有聯合推廣活動,補貼費用也不由蘋果廠商出,而是由合作銀行出。”一位互聯網內部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解釋了在這一多方合作主體中,彼此如何“各取所需”。從銀行來看,每一家合作銀行均擁有各自的移動互聯網戰略,其中包含移動端APP的下載量和激活任務,而Apple Pay的火熱一時之間觸發了用戶下載各大銀行app的“開關”。此外,從商戶來說,可同時獲得商戶費率減免以及在蘋果官網擁有品牌logo的曝光機會,何樂而不為。
央行公布的2015年第三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全國移動支付業務45億筆,金額18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4%和195%。2015年前三季度移動支付金額84.76萬億元,同比增長466%,移動支付習慣已經逐漸養成。面對中國如此大的移動市場,蘋果斷然不會放棄。
“如果未來Apple Pay打造一種新的、更流行的支付方式,那麽將帶動更多蘋果系類產品的銷售。” 來誼金融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CTO侯海坤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Apple Pay的入駐並不能僅僅從第三方支付的格局變化這一個角度來看待,未來用戶喜歡什麽、習慣什麽誰也不好判斷。
Apple Pay真的安全嗎?
“二維碼掃碼支付相比Apple Pay所應用的NFC支付技術安全性較低,從風控角度看,NFC的安全性比較高,不容易被黑客侵入,且用戶體驗優於掃碼支付,中間環節較簡潔。”蘇寧金融集團副總裁戴宏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目前蘇寧線下共有1600多家門店,普及率較高的仍然是二維碼掃碼支付。
那麽Apple Pay為什麽如此安全?
“Apple Pay的支付安全性擁有兩層保護膜。”侯海坤表示,第一層保護膜是支持Apple Pay的蘋果終端設備中內置有SE(Secure Element)即安全模組,該安全模組同信用卡的類別相同,因此安全程度也與信用卡處於同一級別。當不同的銀行卡同蘋果終端設備相關聯時,其本質就是將該終端設備進行了一次虛擬化,以蘋果手機為例,iphone6就變成了一張虛擬卡,當iPhone6靠近pos機消費時,並沒有傳輸卡的信息。
“在支付的過程中Apple Pay行為被token(支付標記)化,每一次發送一個不同的指令到收銀系統進行識別,SE安全模組存儲產生了token秘鑰,每個人存儲的秘鑰均不相同,在支付傳輸信息中並不含有交易信息,只有代表卡信息的token,每次交易都使用一次性的唯一動態安全碼進行授權。”候海坤表示,由此也可以看出,Apple Pay不是第三方支付,而僅僅是一個支付通道。
相比Apple Pay的支付方式,支付寶、微信等二維碼支付方式,需要將銀行卡賬號和支付賬號相關聯,用卡的關聯性依托於支付寶賬號或微信和賬號的關聯性,也由此,支付寶和財付通屬於第三方支付公司,所有的用戶都可以用支付賬號進行支付。
Apple Pay支付安全性的第二層保護膜則是伴隨消費所需的touchID,即用戶指紋,而支付寶、微信等是掃碼,並不具備這層保護膜。
此外,《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不支持指紋,但是支持Apple Pay的iwatch的安全膜則是在表後以藍寶石水晶覆蓋的四個感應器上,當 Apple Watch 配戴到手上時,屏幕上會要求輸入一組四位數的 PIN 來進行用戶認證。
高安全性自然伴隨著高成本,Apple Pay所擁有的支付技術是離網的NFC,該技術在Apple Pay入華前曾有過一輪大規模的推廣,但是最後以不了了之收場,原因在於參與其中的利益鏈條過長,當銀行和運營商這兩大2C的機構對壘時,都認為客戶是自己的。
但是NFC的淡季江湖並沒有讓銀聯放棄,閃付終端的布局始終沒有停下腳步,本報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銀聯在市場布局的閃付終端已達18000萬臺,其中1000萬臺支持閃付,覆蓋率超過三分之二。
但是,一位互聯網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機具鋪設並不是“小錢”,移動pos機具分不同檔級,低級的約為1500元左右一臺,而高級的達到3000元左右。一出手就不是小數目,當然這筆錢並不由蘋果來承擔。
Apple Pay或許是可穿戴設備的先鋒兵
無論Apple Pay激起了怎樣的一股熱浪,也無論Apple Pay在一天之內平地積累了多少客戶。朋友圈中已經不見Apple Pay相關的事情刷屏是不爭的事實,同樣消失的還有人們在嘗鮮之後潛意識用Apple Pay去支付的用戶習慣。
十面埋伏,Apple Pay如何突破出重圍?
在金融場景概念日益火爆的今天,場景時代聲音愈發響亮。“互聯網+金融”模式的不斷升級,使得更多基於衣、食、住、行的互聯網場景金融應運而生,“賬戶為王”的時代正在逐漸成為歷史。
相比淘寶、微信能夠彎下腰、俯下身、舍得出腰包的線下拓展方式,Apple Pay能否在線下突圍是未來能否立足的關鍵。戴宏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Apple Pay所支持NFC的支付技術是一個不需要依靠網絡,通過高頻無線通信即可實現收單的方式,其場景更多在超市、商場等線下,如何在線下圈地跑馬便成為關鍵,而拓展線下場景除同銀聯、銀行等合作外,能否同第三方支付公司握手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Apple Pay的未來。當然,第三方支付也在行動,據悉,通聯支付已經提前部署完成了線下受理機具的受理程序升級。
此外,戴宏稱,正如綁卡首日的“擁堵現象”,未來能否解決綁卡系統的服務器問題以及需要銀行發送驗證碼等降低用戶體驗進而降低綁卡成功率的技術問題也有待解決。
決定Apple Pay市場覆蓋率的因素不在少數,支持Apple Pay支付終端的覆蓋率就是其中之一,從目前來看,蘋果產品覆蓋率不夠高已經擺在眼前。
但這並不能圈住Apple Pay的未來,侯海坤表示,Apple Pay支付模式興起後,將會帶動一些智能可穿戴設備加入支付應用,用戶的支付習慣將會由此被教育,非卡支付將愈發地深入人心。包含已經有所行動的安卓商戶,未來,購買一款手表、一副眼鏡、一款智能家居等都會在有相應支付場景支持下,附有支付功能。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