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人工智慧研究主管預言:家庭機器人將成為人們渴望擁有的物品,可能超越汽車曾受人喜愛的程度。 汽車業面對不確定的未來,「移動工具供應商」這概念。為汽車廠商描繪一個較光明的前景。 智慧型手機是聯網裝置榜樣,而汽車可能也將是這樣,成為承載很多功能的個人空間。 大讀世界是一整套深度特別報導,由全球《金融時報》記者聯合運作,以長篇深入原則,探討國際、科學或商業領域等關鍵議題。 全球最大汽車製造商日前告訴世人,它已開始準備迎接超越汽車的年代。面對數位技術衝擊,多數公司喜歡假裝一切如常,但豐田汽車卻希望世人知道,它已經在思考不可思議的事:未來某個時候,汽車將不再是豐田的主要業務。 日產雷諾宣告 未來大勢之一:聯網機器人汽車豐田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研究主管普拉特(Gill Pratt)預言,另一種機器可能取代汽車,成為人們渴望擁有的物品:「家庭機器人未來可能超越汽車曾受人喜愛的程度。」汽車業界年初的動態顯示,汽車業 正準備開拓設計、製造和銷售汽車以外的業務。但是,汽車業者不但必須彼此競爭,還得與Google、人工智慧開發商及機器人業者競爭。在此情況下,業者公 開的姿態背後,是顯著的審慎心態。 「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汽車業仍在摸索出路,」顧問公司KPMG汽車業務主管李奇(John Leech)說。他補充說,業者探索無人駕駛和聯網汽車的初步試驗顯示,它們以非常保守的方式因應技術變革。 雷諾和日產執行長高恩 (Carlos Chosn)日前的話,概括了大車廠的想法。他表示,對雷諾和日產之類的公司來說,前景很明確:它們是個人移動工具的供應商。 汽車廠商可藉「移動工具 供應商」這概念,描繪一種較光明的前景。福特汽車執行長費爾茲(Mark Fields) 估計人們一年花二兆三千億美元在汽車上,如果將航空以外所有個人交通工具和服務花費算進來,市場規模高達五兆四千億美元。他說:「另外的那塊市場,汽車業目前幾乎完全拿不到。但 那將是汽車業務的自然延 伸。」這種概念並不新鮮。但在面臨巨變的情況下,多數汽車業者根本末準備好壓下注碼。 高恩說:「目前的技術趨勢互有矛盾。」他指出,無人駕駛汽車和電動車的出現,看來預示著未來很多人將共用汽車,但另一種主要技術——無所不在的網路連接能力——則是驅動相反方向的技術發展。 智慧型手機已經成為所有聯網裝置的榜樣。高恩認為汽車可能也將是這樣:「汽車將成為承載很多功能的個人空間。」車主提交足夠的個人資料之後,汽車將能量身 設定車主與外界的互動,擁有汽車的價值將因此增加。他說:!這趨勢的方向,應該是與共用汽車相反。」對汽車廠商來說,這是個誘人的願景:聯網的機器人汽車 就像新的智慧型手機那樣。但這種類比也可能令人不安。手機從日常用品變成聯網的數位裝置,令手機業迎來強勁的科技業競爭對手,重創原本的業界龍頭如諾基亞 (Nokia)和黑莓公司(Blackberry)。 付款方式將像智慧型手機 但過渡到無人車,恐有適應障礙因此,汽車業新進業者的自我定位如同智慧型手機業的闖入者,也就不令人意外。「新汽車的技術通常比最新的智慧型手機落後二或 三年。我們正試著混合、融合兩者,」加州電動車新創企業Faraday Future 研發主管桑普森(Nick Sampson)說。 他表示,汽車的付款方式將變得比較像智慧型手機,顧客分期每月付款,購買的內容包括各種服務。 不過,汽車廠商則估計,它們適應此類變化的速度,將快過新進業者適應汽車業艱苦環境的速度。高恩樂觀的時間表,很能反映這種心態。在他的設想中,無人駕駛技術將在幾乎無人注意的情況下逐漸成熟,五年後,汽車將能完全自動駕駛,司機可以安坐車中看書。 但是在數位時代,我們已經見識過一些突變。和諧過渡至汽車無人駕駛的未來,是汽車業者的願望,但這種設想可能面臨一些障礙。但如果汽車業者成功的調整其商業模式,同時有效適應空前的技術變遷,它們將成功的頂住數位趨勢。 而如果這一切都失敗了,至少它們還可以發展家庭機器人業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