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2015的千億規模的數字產權交易僅一個開始,未來市場將達萬億規模。
投資理財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從金融資本家到普通老百姓,無一不是前赴後繼的一頭蒙紮在這個領域,挖空心思的尋找著“蛋生蛋、錢生錢,借蛋生錢”的契機。然而,不管是僧多肉少的O2O,頻繁跑路的P2P,還是盛衰無常的股市,都讓不少希冀“低風險+高收益”的投資人望而卻步。在此背景下,“互聯網+數字產權”的產業新思維,像一股旋風一樣席卷了整個泛娛樂領域。
(圖:2009-2014中國文化娛樂產業規模)
據招商證券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網絡文學市場規模預估96億元,動漫衍生品市場規模將達到380億元,“電影+電視劇+網絡劇”市場規模急劇膨脹逼近千億,網絡遊戲市場規模甚至有望突破1325 億元。泛娛樂領域接踵而至的新數據新紀錄,大部分都與一個詞密不可分,那就是“數字產權”。繼《花千骨》《瑯琊榜》掀起收視狂潮,到《穿越火線》《夢幻西遊》《天龍八部3D》等網遊大獲成功,再到近日《尋龍訣》票房破11億……數字產權的市場前景已經不能視若無睹了,這個曾經被視為文化人的玩意悄悄掀起了巨大的資本浪潮。
(圖:IP產業鏈市場規模的倒金字塔結構)
複盤這一年的風雲變幻,市場對優質版權資源的搶奪愈演愈烈,這足已瞥見未來產權市場的發展趨勢——資本極力“追捧”泛娛樂產業的背後,是產權交易的高成長性和全產業鏈開發潛力,在未來10年極有可能上演投資板塊最大的逆襲。
IP為王的時代,產權價值究竟如何?
提到數字產權,我們首先需要的是厘清概念。一般來說,大家理解的數字產權就是眾人所追逐的IP。
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縮寫,字面粗譯為“知識產權”,特指具有長期生命力和商業價值的跨媒介內容運營。知識產權包括很多,小說、電影、電視劇、 遊戲、動漫、戲劇、音樂、綜藝等等。除了這些,數字產權領域更廣,還包括虛擬貨幣、遊戲卡、遊戲裝備、限量版周邊等等。一般來說,市場爭寵的數字產權一定是具備強大的市場號召力,能夠快速被受眾關註、接受並廣泛流傳。
(圖:粉絲影響力促使《速度與激情7》中國票房超20億,全球票房超13億美元)
在經濟成熟的發達國家,產權能直接影響行業主要市場的大格局,在商業文化和商業規則中有絕對的話語權,同時在市場運作中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以美國的電影產業為例,好萊塢風靡全球的50部賣座影片中有34部屬於“續集片”或“系列片”,這些續集系列大片如《變形金剛》、《速度與激情》,因為首作的大熱而自成IP,迅速培養起了一批高質量的“自來水”,形成強大的粉絲基礎、觀眾接受度以及品牌影響力,續集電影上映後不需要大費周章的宣傳,吸金能力也是杠杠的。
在國內,熱門的網絡文學作品通過互聯網平臺積累大量粉絲,同樣表現出極強的IP效應。根據網絡文學改編的網絡劇《盜墓筆記》上線不到一個月播放量即突破10億;同樣文學作品改編的電視劇《花千骨》網絡播放量破200億成為史上播放量最高的電視劇,《花千骨》手遊以超2億的月流水進入手遊排行榜前十;西遊IP作品《大聖歸來》以9.56億票房成為內地影史票房最高動畫電影,周邊衍生品單日銷售額超1180萬打破記錄……IP實現了在電影、電視劇、遊戲等其他領域的跨界價值變現,展現出了巨大增值空間。
(圖:《盜墓筆記》與《花千骨》在愛奇藝指數)
隨著近年來國內文學IP、動漫IP、IP電影、IP遊戲的井噴大熱,“得IP者得天下”的言論廣為傳唱。嗅覺敏銳的國內投資者,都因泛娛樂領域產權經濟的巨大的潛力而蠢蠢欲動,沖入大潮的,自然少不了BAT三大巨頭紛紛布局泛娛樂產業鏈。百度1.9億收購縱橫中文網並成立百度文學、百度影業,騰訊50億收購盛大文學並成立騰訊影業、同時發布11個IP影視改編計劃,阿里巴巴62.44億港元收購阿里影業、成立阿里文學。此外,一批IP概念股如中文在線、華策影視、光線傳媒也虎視眈眈,加速儲備IP資源。毋庸置疑,“數字產權”已身處“爆發前夜”,市場前景不可估量。
唯IP論下,民間投資者如何分羹?
不過,想讓“數字產權”完整運作起來,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發展的掣肘,首當其沖是缺乏一個公開、有效的交易平臺。目前的產權交易都是各自為政,交易一般只涉及兩方——有運作資本的一方與有IP資源的一方,一般的第三方資本尤其是民間資本很難介入。對於想在這塊秀色可餐的大蛋糕分點甜的投資者而言,暫且還是尋路無門。
另外就是缺乏統一的價格評估標準。以電影為例,一般的版權都是在上映前已經售出,因此無法將票房數據作為一個購買變量來衡量,故而存在很多價格被高估或被低估的現象。如《一步之遙》,因為有知名導演、市場期待值高、票房預估超10億,版權價格被定檔在3000萬,但實際票房未達10億,那這個售價就被高估了。反之也是,一個數字產權的價格也有可能因為原本的市場熱度不夠而被低估。
(圖:中央八部委聯合審批成立首家數字產權交易平臺)
根據最新的消息,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部、中國證監會、銀監會、保監會、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共國家八部委已經聯合批準成立首個數字產權交易平臺,由內蒙古文化產權交易所與創無限移動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運營。數字產權交易平臺說白了就是一個類證券化的交易平臺,為全產業鏈的網絡遊戲、文學、動漫、影視等多領域提供規範的交易平臺,為各類形式的產權增加多樣化的交易渠道與融資方式,讓用戶更好的參與到產權經濟領域,由觀眾變成用戶,由旁觀者變成參與者投資者。
產權經濟之火能否促發新的投資機遇?
產權作為一個經濟價值能見度高、盈利模式清晰的、變現能力快的商品,蘊含著巨大的機會和潛力。隨著數字產權交易平臺的形成,產權交易升級除了新增互聯網通道,類證券化交易也在慢慢發展起來。這種模式的主要特點在於,文交所一邊連著銀行、風投等金融機構,一邊連著出版社、影視公司等文化藝術機構。數字產權交易平臺,對即將上線的電影、遊戲及具有收藏價值的衍生品等數字產權進行評估,然後再進行證券化拆分。投資者可以像買股票一樣,投資一部電影、一款遊戲甚至限量版的衍生品,“份額”可隨時轉讓或買入,產權開發運作等環節的各方利益,將通過公開透明的方式連接在一起。
(圖:全國首家數字產權交易平臺3月1日開業)
一方面,它不像股票交易那樣變幻莫測不可捉摸,一個數字產權的市場前景你可以根據粉絲基礎、開發價值、行業數據去評估。比如購買一個明星的IP,他的市場價值是可以根據粉絲數量、票房號召力、個人口碑、經紀公司規模、發展可塑性去評估,這些參考面都是比較穩定的,投資價值也就相對穩定且透明。再比如遊戲虛擬貨幣兌換卡,如果可交易平臺夠廣,可購買的遊戲道具種類夠多,那它對於遊戲玩家來說就很有購買與收藏價值,並且很難存在貶值之說,市場前景也就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是產權交易周期較短,它可類比作證券交易中的新股。有過投資經驗的人都通曉新股投資規律:參與新股申購,不說100%保證能夠獲得暴利,但是高達90%穩賺不賠的機率相對可以保障。所以說當產權以證券化形式交易時,這其中的風險無疑是比較小的。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目前國內八部委聯合批準的首個產權交易平臺,國家的扶持力度和政策保障也是給投資者上了一道保險。它區別於傳統的公司性質的P2P、眾籌投融平臺,而是交易所線上交易模式,具有嚴格的審核監管機制。交易時,以數字文化產品或權益融資,抵押的是產權未來收益而非公司股權,不存在投資血本無歸的情況。
雖然產權交易行業還處在大眾教育起步階段,但業內人士認為,隨著產業鏈布局的完善,IP交易的大眾市場總體量饕餮,這未來很有可能是一塊秀色可餐的大蛋糕。2015的千億規模僅是數字產權交易的一個開始,未來很有可能是一個萬億規模的大市場。隨著數字產權類證券化交易時代開啟,我們應該做好準備成為有先知、有魄力的投資者。在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里,誰先抓住產權交易的新風口,成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誰就能搶先在這個萬億規模的大市場中找尋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版權聲明: 版權申明:本文作者曾萍。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