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台灣地攤貨 翻身中國精品茶具王 送香奈兒創意總監的贈品,指名要它

2015-11-30  TCW

創辦人林榮國拋下教師鐵飯碗,改行捏陶擺攤,在嫌貨聲中力求改進,成為專利最多的台灣茶具品牌商。

日前,國家磐石獎剛揭曉,它,成為磐石獎成立二十三年來,第一個拿到此獎的文創工藝業者。

它,是成立三十二年的陶作坊,也是首間在中國頂級百貨,如北京新光天地、天津樂天百貨、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貨等有直營櫃位的台灣茶具品牌。台灣做茶具的很多,但打進中國專營茶具品牌的,除了它,還有陸寶,年營業額約為陶作坊三分之一。

陶作坊在中國平均客單價約新台幣逾一萬元。它會出名的原因之一是,中國著名演員姚晨選擇把它的茶具,送給香奈兒創意總監拉格斐做為贈禮。

但,單在台灣鶯歌,做茶具的就超過百家以上,更何況中國宜興陶作茶具起步也比台灣早,為何陶作坊能讓中國人埋單?秘密之一,在於它的「專利」,光投注在二十多項專利申請和維護上,就花了約在創業前二十五年時,當時一年營業額十分之一,也是專利最多台灣茶具品牌者。

做茶具的也要有「專利」?創辦人林榮國分享了他的創業故事:

畢業於師大工教系的他,二十六歲走上創業之路,「我想做一個大家都能用又能兼顧藝術性的器具。」當時放棄安穩教師之路的他,白天在家創作,晚上到夜市擺攤。

前25年,跑三點半攢專利

少了藝術家身段,他在夜市裡顧客的「嫌貨」聲中聽到「進步的空間」。以燒水壺為例,陶作坊作品就具備兩個專利,一個是提把、一個是底部加溫處。喜歡在第一線的他,總看見顧客泡茶時,提壺加水時因手把倒下,被熱滾滾壺身燙到,抱怨連連。

於是,他將燒水壺兩邊的孔,從過去一?的圓形改成方形,一來可以固定,不會因鬆動而被靠著滾燙壺身的手把給燙到,同時手把可以自動拿下,方便包裝送客;二來,將壺底從原先平面底改成弧形面,火點集中在中間,可以增加平均受熱面積。

這些創意,別人想不到嗎?他解釋,第一要克服是自己的心魔。「设計出身只會拉胚,儘管聽到(使用者)抱怨聲音,卻不懂要去想怎麽改良,」他坦言,這是花了創業前十年時間才了解的道理,「聽了十年,才知道要從抱怨中改變,從市場中取材。」

這需要細膩的觀察。如他設計的加水壺也是有專利的。陶作坊的加水壺約可裝二千六百C C的水,比一般一千六百C C平均規格大,「減少走動(加水的)次數。喝茶就是要靜,就要懂得簡化消費使用行為,靜要從簡化開始。」他形容。別人不是辦不到,而是用得習慣就好,何必 改呢?一改就是成本支出。

成本支出,對他而言,曾是第二個最難過的關卡。因為,光要支付智慧財產權總支出約當時一年營業額十分之一,再加上創業第十六年時,兩次颱風,讓他的廠房幾乎滅頂,林榮國付出的心力與財力,幾乎付之一炬。

在前二十五年幾乎沒賺錢下,等於是左手進來一塊錢,右手則是補人事和投資支出的洞。「你說金額很小,但對當時的我來說,每次申請拿錢出來都是一個艱難抉 擇!」林榮國回憶,前二十五年,每年營收都不到百萬元,跑三點半、跟朋友借貸不成、付不出薪水等劇碼都曾出現過。但對技術的摸索,讓他的壺具原料漸受肯 定。

「大量生產陶土茶具有時會有塑膠或其他有害人體的重金屬或化學染料等,但陶作坊雖是量產茶器,卻有SGS國際安全標準認證等,」著有《台灣茶器》作者吳德亮分析。

產品好,還不足以讓他能征服中國市場。二O一O年,上海世博一役是很重要的轉折。那年,在上海世博館,他們負責擔任台灣茶文化展演,整個團隊花了半年以上時間,聚集了茶界、時裝界到劇場界人員,陶作坊從茶具商,儼然成為茶文化代言人。

上海世博,結合展演闖出名

就在那個場合,它吸引包括中華開發在內等創投上門投資。一位不願具名創投者評析:「能量產、有質威又有擴展海外市場(指中國)能力,是關注焦點。」

熬了三十年,這兩年,陶作坊像忽然開了花,年營收從六千萬元一躍到三億元。當大家開始覺得做茶具是門好生意時,林榮國卻把賺來的錢拿來做「Tea Party」,將品茶和視覺藝術或者展演結合在一起,做體驗活動,如同海尼根是賣啤酒的,但每年也透過如嘉年華會般活動,讓更多人參與。

「競爭要回到差異化,別人做的我不做,國外有混酒師(編註:專業說法為調酒師),為什麼我們不能產生混茶師呢?」林榮國說得很高興,只是,好不容易賺了錢,又拿去投資,他的獲利之路到底要走多久?他卻說:「我要的是做出『百年品牌』,比的是氣長!」

一直跟別人走不一樣的路的他,很想證明,文創品牌可以不僅限於小眾市場。

用三十二年耕耘茶生意的林榮國,做超生意跟煮茶還頗像,自有節奏,前面的苦澀,反會讓後來的回甘滋味,更加深刻。

文·黃亞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