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劉守英:資本下鄉要真正了解農村

當前,在整個中國,一場遲到的農業革命,已經到來。

4月17日,在“2018新零售·中國農村商業新生態紫金峰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原副部長、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守英稱,過去20年來高速發展的城市化進程,整個路徑基本上都是從鄉村單向流向城市。不論是土地、勞動力,還是資本。如今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開始走向城鄉互動,勞動力、資金向農村回流,為了給未來整個鄉村發展配置土地,開始搞活農村宅基地的使用權。

這背後的動力源於鄉村發展的機會。

劉守英表示,在以前,農業的發展是為了保城市,為城市提供糧食,而且壓低糧食價格。由此導致整個農業基本上變成單一的糧食農業,農民在農村沒有投資回報。但是在當下遲到的農業革命中,農業的內涵、發展和方式都發生了重大轉型。

比如,農業內涵不再是原來純糧食農業的概念,而是以土地為本、以生態為根,服務於農村和城市各個產業,整個農業功能除了保證吃飯,還有生態、休閑、旅遊、健康、安全。由此重塑了農業業態,以農業為基本,鏈接各個產業,不斷延伸產業鏈條,使農業變得有搞頭。

再比如,整個農業的發展方式發生了重大轉型。從過去幾千年來,面朝黃土背朝天,以密集的勞動投入,來提高土地單產的模式,嚴重的透支了地力。於是,從2003年開始,開始進行一場革命性的轉變:一是轉向以機械投入、資本投入為主,來提高勞動生產力。其次,用兩種方式實現農業規模報酬,除了2010年開始的提高土地流轉,實現適度規模之外,就是擴大服務規模,為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的規模化服務,提高服務主體效益,降低農戶的生產成本。第三農作物基本上已經實現區域的高度集中化種植。

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那麽,鄉村振興的標誌是什麽呢?

劉守英用“活力、活人、活村”來概括。具體來說,新農業要有活力,不僅要提高產業競爭力,還要做到產業的融合、價值的延伸。二是年輕人要進村,外來人也要到村莊,還有就是資助鄉村的人,沒有這些“活人”進村,鄉村是沒有領頭人的;三是整個鄉村要轉型,要“活”起來。

在今後鄉村振興的過程中,他認為,其中涉及到的主體,政府要做到不能越位,市場要不能缺位,而且一定要保證農民的主體地位,同時還要找到鄉村經濟活動的如何組織與如何合作。

對於前些年資本下鄉火熱一時,但大多數並沒有成功,劉守英分析其中原因在於一方面資本跟政府聯姻,破壞了農村原有的業態,另一方面就是沒有認識到農村是一個熟人社會,要是不了解農村的話,就變成了“鬼子進村”。因此,要想成為真正的贏家,就必須懂農民、懂農業、懂農村,還要把握未來的趨勢,為農民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5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