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掌故
香港股票資訊
神州股票資訊
台股資訊
博客好文
文庫舊文
香港股票資訊
第一財經
微信公眾號
Webb哥點將錄
港股專區
股海挪亞方舟
動漫遊戲音樂
好歌
動漫綜合
RealBlog
測試
強國
潮流潮物 [Fashion board]
龍鳳大茶樓
文章保管庫
財經人物
智慧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創業
股壇維基研發區
英文
財經書籍
期權期指輪天地
郊遊遠足
站務
飲食
國際經濟
上市公司新聞
美股專區
書藉及文章分享區
娛樂廣場
波馬風雲
政治民生區
財經專業機構
識飲色食
即市討論區
股票專業討論區
全球政治經濟社會區
建築
I.T.
馬後砲膠區之圖表
打工仔
蘋果專欄
雨傘革命
Louis 先生投資時事分享區
地產
三種值博率
三種值博率
黃國英先生於去年九至十月間,發表了四篇有關「值博率」的文章。文辭練達,例子生動,對我等股場初階者而言,自然是絕佳的教材。最近又看了周顯先生一篇談論「止蝕」問題的文章,私意覺得若能跟前者結合地看,將有助我們深化對「值博率」一概念的瞭解。 最簡單的說法,假如我們估計,當買了某一股票後,在大多數情況下將會贏錢,那麼當然可以說,它甚具「值博率」了。不過,現實情況不會如此簡單。首先出現的問題,就是如何準確地衡量「值博率」?特別是當一間公司未來的前景與盈利,充滿著太多變數的話,外人摸不透其底蘊,那便根本談不上任何值博率,下注形同賭博。這是黃氏第四篇文章的重點。 其次,縱使我們對一隻股票的勝算甚有把握,但假如經過仔細衡量,贏面雖大,但實利卻不多;又或實利雖至巨,而潛在損失亦極大(例如一間公司因謠傳將倒閉而股價下瀉,縱使我們相信只屬流言,可信性不高,但考慮到萬一屬實的話,投資將會血本無歸),那麼,值博率便要大打折扣了。這是黃氏第一、二篇文章的重點。 以上所言的「值博率」,只著眼於某一股票(公司)自身,未有考慮其他因素。進一步地看,股價始終是由市場決定的。縱使某公司的基本因素甚佳,但只要整體氣氛不配合,時不利兮,則金剛股王也要捱沽。 最後,我們每一個人的具體財務情況皆不相同,對於是否應該買入、繼續持有,抑或沽出某一股票,亦因人而異,不可能一概而論。周氏說:「從股票的角度看,只有值博率之分。如果一隻股票的贏面遠遠高於輸面,那就構成了非買不可的條件了。但是,從財務管理的角度看,你購買一隻股票,究竟投注多少,取決於你能承擔的風險有多少,你的整個佈局又是怎樣,你手頭又有多少注本錢,你的整個投資組合的分佈,諸如此類。」(《明報》專欄2011年1月3日)這個區分,充分顯示了周大師頭腦的清晰、思考的敏銳。縱使股票自身具有十分高的值博率,但假如我們手上的資金將另有急用,投資變成許勝不許敗,顯然亦談不上任何的值博率了。這點其實亦是黃氏第一和第三篇文章的議論重點。 總結而言,在股票投資(投機)上,所謂的「值博率」,最少可從三個層面作考慮: 1.「公司值博率」 ---- 只考慮公司自身的因素。 2.「市場值博率」 ---- 考慮到公司與市場雙重的因素。 3.「具體值博率」 ---- 除以上兩者外,更兼及考慮個人財務管理的因素。[附錄一]再談值博率(一)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552 網誌日期:2010-09-21 自己寫作,喜用「值搏」二字,拙作亦以《值搏率煉金術》為題。部份朋友的回應,是有餘未盡,所以在未來數周,希望借本欄稍加解釋。 計算一項投資「值搏」與否,有四項原則可作參考 1. 估計最壞情況(worst-case scenario)一旦發生時,最大的損失如何? 2. 最好情況(blue sky scenario) 一旦發生時,最大的回報如何? 3. 能買多大? 4. 估計發生的機會率? 本星期先說點一。用值搏率思考,首要任務,是想像出最壞的情況(worst-case scenario)。一項投資,如果全無吸引之處,根本不會有人入場。但只看好的一面,一旦形勢逆轉,不贏反輸,財務上、心理上的損傷,個人是否能夠承受? 貪勝不知輸,是散戶最共有的通病。每次看財經phone-in節目,觀眾必定劈頭問主持人,「請問這隻股票上望幾多」? 其實,善於衡量值博率的投機者,應該先想想「下望幾多」? 這是一般人最易忽略的重點。就像有人引你玩俄羅斯輪盤,一顆子彈,5/6機會無事,死不了就獎一千萬。有83%機會贏,回報極豐厚,但你是否能承受最壞情況:一槍了斷?如果不行,這場博奕,就不值搏。 索羅斯以炒聞名天下,多數人的印象中,他的操作手法風險極高。這絕對是誤會,索羅斯的風格,是敢於冒險,但永遠知所進退。任何一個交易,就算虧損,都不會一鋪清袋。只要資本主力突圍,後續的操作,就不受影響;只要存活下來,自有機會東山再起。當年87股 災,索羅斯沽日本,長歐美股市,理由是日本股市的估值不合理高。誰知歐美崩提,日本反而絲毫無損,索羅斯在黑色星期一前,毅然在場外將歐美倉位,壯士斷臂。輸失慘重,但索羅斯無怨無悔,原因是他承受不到當時假如金融體系崩潰一旦出現時,自己的基金或會破產,寧願斬倉保命求「必生」。 近日投資普羅大眾的問題,多圍繞於買不買樓?房地產的值搏率,因人而異。同一單位,承擔能力不同,值搏率也不相同。買樓之前,先問問自己,如果連環加息十數回合,是否抵受得了?原本打算以租養價,如意算盤打不響,要貼錢供樓,能否承擔?如加兩釐息就有問題,對於閣下,就很不值博了。 股票亦然。未慮勝,先慮敗,入市前,先想想,如果每季一回的「絕世天劫」重臨,手中長線持股,大瀉幾成,能承受嗎? 正如地產梟雄Donald Trump的名言: Protect the downside, the upside will take care of itself. 甚麼一注獨贏買XX,其實9成9是廢話。如一敗永無翻身,不是值博,而是賭博。 [附錄二]再談值搏率(II)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582 網誌日期:2010-09-28 續談值搏率。上期講過,計算一項投資「值搏」與否,有四項原則可作參考: 1. 估計最壞情況(worst-case scenario)一旦發生時,最大的損失如何? 2. 最好情況(blue sky scenario) 一旦發生時,最大的回報如何? 3. 能買多大? 4. 估計發生的機會率? 本周談談第二點。評估最壞情況,可以删除風險過大,一己無法承受的機會。但這只是第一步,作為出擊理由,未夠充份。下一步驟,是了解最好情況下的最大回報,是否吸引?如果難度高過打劫差館,回報卻是「丁咁多」,那就要三思而後行。 有時候,交易員會高估回報率。有些股份的估值、息率,以至股價表現,都相對穩定。這類股份的最大回報,可以估值上限,或股價區間頂部作指標。除非公司業務上有新突破,如果由現價升至該水平,長線持有的水位有限,不妨袖手旁觀,莫在市旺時,被整體大市的貪婪氣氛所影響。 當然,用往績設定目標價,大前提是基本因素沒大改變。像宏利(0945)般由賺轉蝕,狀況轉差的公司,實屬不宜,寧願等基本因素改變後,才重新考慮。 另一方面,經驗淺的交易員,會忽略出擊工具的選擇,也會直接影響一項交易的最大回報。以本年4/7為例,恒指在下破20,000大關後而復得的一役:跌穿20,000點重大支持造淡,下望不可能是19,800,合理目標應為19,000-19,400,回報大約是六百至一千點。以認沽期權出手,潛在的回報應會更高:怒破大位,市場恐懼應會有增無減,隨時除了中方向外,引伸波幅亦有頗大機會,跟隨大升。此外,破大位追沽,不成功便成仁,市場極端超賣,被反挾的話,輸500-1,000點,也是閒過立秋。同樣用一千點注碼來搏,用期權出擊,可以買到數張期權金兩、三百點、行使價在19000-19400的價外put,如大市一洩如注,回報定必用期指出擊為高。 或問:期權有辣有唔辣,如果曠日持久,不輸方向,都輸時間值,豈不是得不償失,尚言值搏?這是對風險、波動的重大誤解。在穿20,000時造淡,主要原因,是認為該處是重要水平(或稱重大支持、心理關口)。一旦突破,只有兩種下場:一則順勢大瀉;一則急速反彈,反覆牛皮的機會最低。而且,事發時是月頭,即月期權的時間值消耗較慢,就算三日強攻不成,所失時間值,亦是相當有限。 用期權出擊,更妙的是注碼在入市時,已經限定。就算是極無紀律的交易員,死唔認錯,死唔斷氣、苦苦痴纏下去,也不會輸突。不像沽期指而又不守紀律,捱到21,800才投降,要輸足1,800點。 高估最大的回報,便會高估值博率。而高值博率的項目,多是大部份市場參與者,同時地低估回報率。回報尚可,而看錯時的最壞結果,也能夠接受,跟著便是買多少的問題。 [附錄三]再談值搏率(III)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594 網誌日期:2010-10-05 先重溫一下,計算一項投資「值搏」與否,參考的四項原則: 1. 估計最壞情況(worst-case scenario)一旦發生時,最大的損失如何? 2. 最好情況(blue sky scenario) 一旦發生時,最大的回報如何? 3. 能買多大? 4. 估計發生的機會率? 本周談的是第三點。 不少投資、投機機會,都能通過頭兩關:最大風險已悉,並能承受,而最大回報看似吸引。可是,當中大部份,自己都不會出手,問題關鍵,是買得不夠大。 所謂買得不夠大,是指倉位佔組合比例低,回報對整體回報,只是隔靴搔癢,到喉唔到肺。例如早前急挫的銀基(0886)與中國綠色食品(0904),單日急挫最多16%和34%,很多讀者可能會跑去撈底、搏反彈。但自己完全不會考慮出手,假設以組合1%落注,沒錯風險相對有限,跌一半都係輸組合0.5%,不致立斃,但搏這種無緣無故暴跌股份,反彈最多三成已「雞咁腳」食糊,即組合增值0.3%,無甚足觀。 買大D,押注組合5%?一旦中伏,組合輸3-5%,不可謂不傷。注碼大,壓力更大,更難坐到升三成,很有可能升一成時,為求減壓,立刻食糊。最慘是坐立不安,不斷金睛火眼望實,外邊有金執,都無暇兼顧,錯失其它商機的機會成本極大,智者不為! 又例如散戶如痴如醉,左度右度抽新股,也有類似問題。市旺,隻隻都有得升,仿如派錢。但隻隻新股都賺錢時,必定超額N倍,例如博士蛙(1698),無錯升五成,但抽十手才穩得一手,如果入細飛,抽得一手,最多才賺得2,700元(不計使費)。入大飛,則壓死大量資金,博士蛙20/9截孖展飛,29/9上板,期間不少大股、小股,升幅可觀,那些壓死了的資金,機會成本不可謂不大。 最慘的是,股價抽到爆機,永遠中得好少。華南城(1668)、中冶金(1618)、花樣年(1777)之流,就一定中到一屋都係。贏時,買得不大,對身家裨益不大;輸時,注碼卻會暴增,輸到講粗口。 但多數人的做法,是不加選擇,有得搏就搏。得手時雖興奮,但回報卻極有限,隱藏的機會成本極高;失手則身受重棍,籌碼水瓜打狗,唔見一截。更會隨時火燒連營,一錯再錯,士氣、身家進一步受挫,偷小雞不成,反蝕了幾把米。 買得唔大,小注博小贏,以及利有限(capped upside),險無限(unlimited downside) 的機會,可免則免。應集中精神,尋找大注博大贏的機會。凡計算值博率時,必須詳細考慮機會成本、中棍時的心理打擊、以及火燒連營的可能性。當顧及上述三項因素後,很多投機項目的值博率,其實遠比想像中低。 [附錄四]再談值搏率(IV)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607 網誌日期:2010-10-13 稍稍重溫,計算值搏率的四項原則: 1. 估計最壞情況(worst-case scenario)一旦發生時,最大的損失如何? 2. 最好情況(blue sky scenario) 一旦發生時,最大的回報如何? 3. 能買多大? 4. 估計發生的機會率? 這次再談值搏率,已屆尾聲,是時候探討計算值搏率最重要一環:估計發生的機會率。 不少投資、投機機會,很容易買得很大,而且最大損失已悉,而最大回報亦吸引,可是最終還是忍手為上,唔搏好過搏。它們的共通點,是資訊不足,根本無從估算成功機會。 常見例子,是炒大型金融機構的業績。以匯豐(0005)為例,想買多大都可以,上望、下望空間,也有數得計,但這不外是槓桿化時代,盲目信任的做法。其實外人實在無法推算業績好壞,更遑論市場反應。自己在09年時,也曾誤信大行報告,搏滙豐業績,豈料公布結果,是與預期180度相反。幸好當時是香港、英國、美國三路並進,才能在業績發佈後止蝕,僥倖得脫,未致重創。 以管理層質素選股,也有類似問題,尤其是內地民企,不時發生高層被捕事件,股價隨即插水。這類事故的機會率,不可能事先預算,所以內地民企的值搏率,多少要打點折扣。當然有些能雨過天青,如新奧(2688)、茂業(848),但一旦遇上的是歐亞農業。自己憑管理層選股,多以本地薑先行,而且有多年往績為佳,起碼對他們的營商手法、拼搏態度,可有基本認知。 此外,有些投機機會,受外力因素影響太大,值搏率也會大降。最明顯一例,是當年的匯源果汁(1886)收購案:原本你情我願,最後純因商務部否決,股價立打點原形。又例如當日貝爾斯登遇險,最後由政府包底,被摩根大通收購,全球股市隨即反彈;到雷曼兄弟出事,以為可照辦煮碗,豈料這次不獲拯救,還引發金融海嘯。這些由政府決策,而非市場互動的情況,就算有充足水位,也不宜過份自信。 這類機會,就算一定要出手,都要小心控制注碼,和用適當工具。例如雷曼一役,再來一遍,自己可能仍是會搏,但會改用期權,而不用期指、正股,相信該役會輕鬆得多。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