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做P2P平臺是怎樣一種體驗?
步步聯貸的聯合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張鄭芬的切身體驗是,有成熟金融體系安全、透明的優勢,也有第三方支付平臺發展遲緩帶來的尷尬。
與內地互聯網金融飛速發展,去年底P2P平臺已經超過2000家相比,香港現在只有三家P2P平臺——WeLend、步步聯貸和Bestlend,監管機構對於這一新生事物態度謹慎,而實際操作中也還沒有針對P2P平臺的法律規定。
“在香港發展的挑戰比內地大很多,這里本身電子商務的發展就落後於內地,對投資者而言(P2P)也是很陌生的東西,我們這種平臺創業者還需要做出很多努力。”張鄭芬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但另一方面,這里成熟、完善的法制環境和征信體系,又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提供極佳的條件。
上個月,香港創新及科技局宣告成立,旨在推動香港的科技創新發展,對於張鄭芬這樣在香港的互聯網創業者來說,政府的表態或許會令整個行業的發展更順暢。
成熟市場的機會
在香港,房地產貸款已經是一個成熟市場,除了銀行放貸,大量財務公司承接再次按揭的業務。房地產市場的火爆,也帶動財務公司的數量從2009年的約300間增加到約1200間。和過去這幾年蓬勃發展起來的財務公司一樣,步步聯貸看中的也是圍繞房子的抵押貸款市場,但角度更特別。
“香港雖然給人金融發達、貸款便利的印象,但其實銀行對借款也有很多限制,尤其是對於抵押貸款,房屋抵押貸款銀行平均能借的只有50%。”張鄭芬介紹稱,對於抵押房屋貸款,即便房產本身價值已經上升,但銀行仍按最初購入價來估值,提供的貸款金額有限。
如果銀行貸款無法滿足需求,業主就只能通過財務公司貸款,但財務公司由於一般無法從銀行獲得貸款,資金來源有限,導致其提供的貸款利息極高。香港立法會今年的文件中提及,一般財務公司的按揭利息可以高達30-40%,張鄭芬提供的數據則是,上市財務公司的按揭年化利息也要高達20-30%。
“美國的銀行做這樣的貸款利息只有5%,香港二按(再次按揭)的利息怎樣都超過15%,類似的風險,在香港利息之所以這麽高主要因為政策限制,金管局一方面要控制風險,另一方面也借此抑制房價過快增長。”張鄭芬表示。
這一環境也給P2P平臺帶來細分市場,步步聯貸是香港第二個P2P平臺,也是首個有抵押的P2P平臺。張鄭芬說,希望以對接和匹配的模式,一方面滿足一般投資者的投資需求,另一方面也降低借款人的成本。
第三方支付缺失的尷尬
與內地P2P平臺的簡單對接模式不同,香港的P2P平臺在沒有相關牌照的情況下,從投資者手中吸納“存款”這個簡單步驟就無法完成,而投資者沒有放債人牌照,也不能合法向借款人放出貸款。
“我們本身不能吸納存款,實際上是我們以放債人的身份先借出錢,產生債權後投資者才能投資。”張鄭芬解釋,步步聯貸所做的是把債權的所有權、收益轉讓給投資者,再讓投資者授權平臺提供信托服務,處理投資中的問題,再將收益交到投資者手上。
盡管模式更複雜,風險則更低。張鄭芬介紹指,香港完善的法律體系,對違約等行為的保障成熟,所有抵押貸款均經律師處理,消費者也有個人詳細的征信紀錄,借款人的資金流向同樣能夠輕松查到。貸款違約一旦發生,法律程序下3-6個月就可以收回本金。
從今年初正式開始線上撮合至今,步步聯貸平臺的交易規模已接近上億港元,港元投資8%的年化回報率吸引了包括機構和個人在內的不同投資者,每筆投資規模在100萬港元上下。
但在平臺不斷發展的同時,香港市場第三方支付平臺缺席,也讓步步聯貸這樣的P2P平臺不得不在支付上回歸“原始方式”。近兩年,盡管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已經打入香港市場,但仍需與商戶合作最終以人民幣結算,港元結算通道尚未打通。
“這對用戶體驗的影響比較大,而這種基礎設施的完善遠不是一個創業公司可以去做的。”張鄭芬說,在缺乏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支持下,按月支付投資者的利息,現在只能以人工在ATM機存支票的方式操作,否則每月支付投資者數百港元的利息還要因銀行轉賬額外增加數十港元的轉賬成本。
2013年,金管局提議為儲值支付工具設立發牌制度,不過直到上個月,香港立法會才終於通過《支付系統及儲值支付工具條例》這一新法例,確定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公司也需要向金管局申領牌照。新法例的生效,意味著第三方支付平臺與互聯網金融的結合正將到來。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