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國內的影視編劇市場也確實需要有人站出來撕個口子,不然就一直讓我們忍受被神劇、爛劇刷屏麽?

 

文/王利陽(微信公號:科技不吐不快)

 

這兩日阿里影業一不小心被“頭條”,起因是剛剛任阿里影業副總徐遠翔的觀點導致某些人士“菊花”頗緊,並率一眾編劇群起而攻之,後來徐解釋這是誤會,其實誤會不誤會並不要緊,國內的影視編劇市場也確實需要有人站出來撕個口子,不然就一直讓我們忍受被神劇、爛劇刷屏麽?

阿里影業也就是說說,是騾子是馬還不知道就發火?

剛上任的徐遠翔一不小心捅了大婁子,但徐所言只是在描述阿里影業對行業未來發展的構思,只是說說而已,能不能真正做得到還不一定呢,這些大編劇們何須如此大動肝火,又是有病、又是踐踏尊嚴,又是奴隸,又是走好的,看來這次阿里影業的某些言論是真的擊中了部分編劇們的心理防線。最有威力的一句話,可能還是那句被標題黨們著重強調的“不再請專業編劇”。

若這是阿里影業的本意,編劇們有怒火也可以理解,畢竟被截取之後的論調有理由可以理解為是對編劇行業的一種蔑視侮辱,而對於阿里影業來說如果網間所言不虛的話,也不會在意編劇們作何反應,因為反應越激勵話題性越大,對阿里影業的關註度就越高。反過來,如果網間所報道的並不是阿里影業的本意,編劇們現在有如此大的反應,難道阿里影業就會因此而退出市場麽?

編劇何其多,有名氣腰桿硬可以不跟阿里影業合作,但還有非常多的編劇等著與阿里影業合作呢,知名編劇也是從默默無聞到被眾人熟知,誰能保證阿里影業就不會通過作品合作出幾個知名編劇呢?阿里影業到底缺不缺合作編劇姑且先不討論,回到事件本身上來。這麽多知名編劇一鬧,結果把阿里影業的互聯網理論傳播出去了,這是在為對方做宣傳啊!編劇們的激烈反抗原本是為諷刺反擊一下阿里影業,但民眾對阿里影業的意見大,還是對國內編劇界的偏見大?

輿論支持哪邊其實對阿里影業沒多大實際影響,因為編劇圈本來也不大,有些編劇因網間誤導而產生誤解,阿里影業解釋了之後也就釋然了,不會跟仇人一樣老死不相往來。若有些編劇認死理不與阿里影業合作也就不合作了,沒有哪家影視公司與所有編劇都有合作的。其實,這麽多編劇集體討伐徐遠翔除了能解解氣過過嘴癮外並無益處,反倒是在為對方做業務宣傳,觀眾不會因此抵制阿里影業,多數編劇也不會徹底斷絕與阿里影業的來往,而阿里影業的IP群體創作論反而可借此事深入人心,尤其是那些等待機會上位的編劇看到這個消息雙眼冒光。

日子太好過讓爛劇當道,沒有鯰魚攪動就不知道前進

編劇作家王佩發微博力挺阿里影業,稱中國專業編劇們的日子實在太好過了,經常“作一、談三、等五”。試想一下,當一個人在某個領域中,在做一個項目時,後面有三個項目在跟他談合作,再後面還有五個項目等著跟他談合作,首先得肯定這個人肯定有能力,但如此不愁吃喝後面又有那麽多合作邀約,這個人能確保認真全力做好當前的項目麽?經濟利益刺激下與後面合作方的催促下,難免會有人放棄職業操守,向市場低頭。

在如今神劇、雷劇、爛劇橫行的時代,真正堅持用心做劇的編劇不多了,不要說什麽體制問題影響編劇創作,《甄嬛傳》、《偽裝者》、《瑯琊榜》也都是體制內,雖然也有人不喜歡看他們,但至少看過的人不會認為這是神劇、雷劇、爛劇。國內很多劇的劇情早已讓網友無力吐槽,雖然這些劇也有收視率,但口碑如何大家也都有目共睹。不要說收視票房反應用戶喜好,好作品不一定有高收視高票房,高收視高票房的劇情設置不一定是好作品。

市場本身的畸形需求給國內編劇們留下了巨大的生存空間,14億人的審美有很大差距,有些有邏輯硬傷的作品只是一味迎合部分關註的喜好,因為有很大一部分觀眾看電視只是看熱鬧,沒有太多別的要求。中國電視劇不用付費也沒有續訂一說,如果讓觀眾花錢看電視,觀眾要求也高,爛劇的生存空間也就小了。電影市場的觀眾已經越來越有判斷能力,即使有大牌明星的電影,內容太爛也不會有觀眾,《富春山居圖》就是一個例子,而以現有的電視播放機制來看,爛劇還有一定的生存空間。

阿里影業徐遠翔說的也不失為一種創作的辦法,先組隊一起創作,創作最好的給重獎。有編劇稱阿里影業的這種模式邏輯不叫創作,叫養蠱,這是對所有人尊嚴的踐踏。殊不知,我們就是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學生考試、工作晉升、賽事體育、歌手選秀,不都是一群人中選出那麽優秀的幾個麽?有競爭更容易出現優質作品這個邏輯沒問題,也不是不尊重人的表現,編劇拿出爛劇本才是對觀眾的不尊重。

自身水平高何須要抵制,難道看不慣別人上位搶飯?

不是每個編劇創作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優質作品,這個行業不能論聲望,聲望不是話語權,也不是優質作品的保障。阿里影業要嘗試新模式讓他去做好了,實際上阿里影業也並沒有說不需要編輯,在完成前面的群體創作之後,阿里影業會在一些大導演的帶動下找專業編劇一起創作,換句話說,阿里影業只是在嘗試發揮互聯網中潛在的創作能力,從而挖掘一些新的優質創作者,最終控制大局的還是那些資深編劇。

阿里影業這麽做可能會給編輯行業帶來某些的不確定性,畢竟會有很多新人借此機會來搶市場,但那些優質的編劇也無需擔心自己的地位,自身功夫硬,競爭者再多也不會被搶了碗飯。每個行業的人才結構都是金字塔型,有能力的少數者在最頂端,大部分的普通人都還是基石者,阿里影業的嘗試也談不上顛覆,最多是改變了行業的遊戲規則,給底層基石者更多上位的機會。

雖然現在阿里影業也對網間傳聞做了澄清,但國內編劇市場確實需要被松松土了,有足夠水平的編輯根本不用擔心今後沒有飯吃,真正該緊張的是那些水平一般卻又經常寫雷劇的人。國內電影市場剛剛進入爆發期,雖然有些電影獲得高票房,但仍稱不上是優質作品,只是符合了大眾的現時口味。把編劇圈放大,引入更多競爭,這對編劇行業、對觀眾都沒什麽不妥,尤其是電視劇行業更該被沖擊沖擊了,不過阿里影業好像還不做電視這塊,真是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