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央行下調SLF利率,“利率走廊”式貨幣調控首現市場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3209

位於北京的中國人民銀行大樓前走過。(2011年6月14日攝) (新華社 梁誌強/圖)

11月20日開始,央行下調分支行常備借貸便利(SLF)利率,對符合宏觀審慎要求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和農村信用社),隔夜、7天SLF利率分別調整為2.75%、3.25%。

消息發布後隨即引發市場高度關註,多數留言與評論均其視為“重大利好”。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稱之為“重要利好消息”,並認為央行此舉有利於維持中國股市的“慢牛格局”。

此次下調SLF利率前,央行曾在2013年6月金融市場遭遇“錢荒”時采取過類似操作,以緩解市場短期流動性短缺。值此年末將近之際,隨著商業銀行和企業年終結算等原因可能帶來的短期流動性緊張,央行此舉可視為某種“預調控”。

比短期流動性調控更加重要的是,此次下調SLF利率,也是央行此前提出的“利率走廊”式價格型調控模式首次登場:央行在2014年一季度便提出建立“利率走廊”機制,也就是確定貨幣市場利率的上下限。

此次央行下調SLF利率,相當於以“利率走廊”模式為市場化金融機構設定了“短期利率上限”,不僅有助於緩解短期市場流動性緊張,而且從中長期而言,有助於市場化利率的穩步下調。

值得註意的是,就在央行發布該政策兩天前,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等在央行網站發布的工作論文《利率傳導機制的動態研究》中,一方面對“利率工具無用論”的觀點進行了反駁;另一方面也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進行了分析,並指出在經濟下行等周期性因素影響下,可能帶來貨幣政策傳導效果的弱化。

按照文章中的政策建議,在經濟下行過程中貨幣政策調整的力度應該比市場常態期間更大,才能達到預期的調控效果。因此此輪SLF利率的下調可能只是央行一系列調控政策的開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0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