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一家美女CEO創辦的醫療企業至今沒有實體可以觀察,他們在保守什麽秘密?

i黑馬 特約作者 陳一佳 11月3日洛杉磯報道

華爾街日報的“十億美元俱樂部”的全球創新企業排行榜上,Theranos以90億美元的估值,穩穩地坐在美國第九的位子上;給Theranos撐腰的投資人包括甲骨文創始人Larry Ellison這樣的傳奇大佬;幫Theranos決策的董事會里有基辛格這樣的外交高人;Theranos還在2013年被Healthline評為10大醫療科技創新之一。

而Theranos創始人,伊麗莎白・福爾摩斯(Elizabeth Holmes),成長經歷更像是一個傳奇,精通中文的她,最早做過銷售C++編譯器到中國大學的生意;大學進了常春藤名校斯坦福的化學工程系;19歲輟學,用自己的學費創業,建立了Theranos;到2014年為止,全球有84項專利,聯合參入上百個發明;2015年,以45億美元的身價,成為福布斯財富榜上最年輕的女富豪;今年成為奧巴馬總統的創業者大使。

所有的這一切,可能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牛逼!

真“牛逼”,還是會忽悠?

而面對如此“NB”的公司和創業者,我們最想知道可能就是Theranos這家公司到底在做什麽?他們的產品是什麽?產品有多好?這些問題這兩天在美國媒體中,不但只是疑問,而是成為質疑?甚至懷疑。到底背後發生了什麽?

首先,還是簡單得說一下Theranos的“發家史”,創建於2003年,Theranos在伊麗莎白・福爾摩斯的帶領下,利用行業里成為“微流體”(把微量液體變成微小的液態流)的遠離進行的血液測試新技術的開發。他們聲稱自己的發明比傳統方式:更快,更準,更便宜,而且更少痛苦。害怕針頭的伊麗莎白・福爾摩斯最早就是不想為了驗血手疼,而有了發明用手指尖紮的幾滴血的測試技術,而且Theranos聲稱他們可以用這滴血完成的檢查項目超過200個。如果如Theranos所說的那樣,可以顛覆的可是整個的醫療測試產業,這個在美國,年收入730以美元的行業中70%的業務將被他們輕松取代,並可以推動很多病的實驗和治療。談到自己的心血,伊麗莎白・福爾摩斯說“重要的是我們在改善人們生活方面做得到底有多好,這是我工作的原因,也是工作的動力。”也因此,Theranos被稱做醫藥界的“蘋果”,伊麗莎白・福爾摩斯更因為她喜歡的黑衣造型,把比作新一代的喬布斯。

而這樣宏偉的顛覆性發明,本該讓整個醫療界為之振奮。但是我們能聽到的聲音卻是各種各樣的。美國臨床化學協會的主席,埃默里大學的教授Dave Koch提到Theranos說,“不可能去評論它到底怎麽樣,可能超級好,可能很糟。但是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看,可以讀,可以測試的情況下,我實在沒有明確答案。”

神秘公司到底在保守什麽秘密?

當然Theranos十幾年的發展不是沒有業績可循,Theranos從2013年開始提供一些測試服務,已經和walgreens有了合作,並在42個藥房嘗試建立了實驗室,同時還開始幫助輝瑞等大型藥廠進行測試工作,並在美國軍方獲得了業務。但是學界的疑問集中在Theranos到目前沒有公布過任何自己產品和同類產品的比較性實驗結果,除了一個6個病人的單項測試結果,他們沒有發表過和自己技術相關的學術性研究,同時也沒有給予獨立的研究人與進入他們實驗室的機會。而創始人伊麗莎白・福爾摩斯也是難開金口,很少面對媒體的她,說到自己公司的技術都表示這是“商業機密”而避而不談,而整個公司的態度也是一樣,沈默只是為了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不被對手拿走。Theranos認為美國食品醫藥安全委員會,FDA的檢驗才是最重要。到現在為止,FDA只批準了他們在皰疹方面的測試。當然,證明Theranos的技術在一項測試上是有用的。但是喜歡質疑的學界,還是對剩下的200多項其他測試抱有問號。

如果說學界因為Theranos的沈默,還只是抱有疑慮,那華爾街日報15號的一篇文章就直接把這個疑慮變成了指責。文章中表示,Theranos的前員工反應,公司現在只有15項測試是通過少數體液在自己開發的Edison機器上測試,其他190項測試都是用傳統方式在進行,還有前員工對Theranos檢驗的準確性有質疑,認為操作上有不合法的地方,並向相關監管部門已經舉報。另外還提到伊麗莎白・福爾摩斯在2005年雇傭的英國生物化學家Ian Gibbons,並共同開發了很多Theranos的專利。Gibbons已經在2013年自殺,而她的的遺孀表示,Gibbons說進展很緩慢,甚至提到“什麽都無效”。同時還拿出了一些,實際發生的測試不準確的案例。

而16日,又有了新消息,在監管機構的壓力下,Theranos除了一種測試外,停止用手指取樣。FDA對Theranos有過匿名檢查,認為他們使用的存放血液的迷你管沒有被批準過。之後他們開始接受醫療保險和補助服務中心的審計。

紐約沒有測試站,我沒法馬上有機會去自己試試看。不過點評網站Yelp上,Theranos在Palo Alto的試驗站得了3.5顆星(5星滿分),9個留言中看到,一人抱怨不準確,一人抱怨還和原來抽血一樣,兩人抱怨有疼痛和創傷。

我們需要一個怎樣的答案?

Theranos很快回應,認為輿論證據不準確,只是用個別非核心人員的觀點,同時記者本人沒有做過Theranos的實驗,同時公司已經提供了上千頁的資料。伊麗莎白・福爾摩斯也在通過媒體回擊,表示這是行業競爭對手在進行不正當的競爭,用沒有全面證據的輿論對她和Theranos做打擊。但是依然沒人出來說,他們到底能做多少測試,有多少顯示證據,對準確性做解釋。

可能伊麗莎白・福爾摩斯說的有道理,但可能對於公眾,更大問題是,今天的企業,難道透明度不是一個同樣重要的生存指標?特別在醫藥行業,給出科學證據,保護和證明患者的安全和結果準確,更是核心。Elon Musk等科技界的巨頭都接二連三公布自己專利技術的今天,越來越多人相信,對自己商業機密的保護的最好方法不是保密,而是公開,證明自己對技術的先一步控制,也讓自己有行業標準的制定權。所以在這個時候,除了科學證據可能其他都是廢話。

當然這項技術將給人類帶來的好處絕對是不容置疑的。而且行業里在從事這方面研究的也不只是Theranos他們一家, 包括IBM在瑞士的實驗室都多個機構都在進行相關的研究。經驗告訴我們,醫療科學沒有一夜成功的童話,從班廷和貝斯特發現胰島素到屠呦呦發現青蒿素,這些里程碑的成就都是靠無數的鉆研和失敗換來的,我也相信測試的革命需要時間和心血去換取。同樣好的公司也需要千錘百煉,如果Theranos是真金,而現在的質疑風波就應該只是他們改變我們醫療檢驗路上的小小插曲。

作者簡介

陳一佳,80後著名雙語主持人和財經評論員、路透社北美地區唯一華人女主播,紐約三橙傳媒創始人兼 CEO,《創業美國》制片人和主持人。

圖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