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糧版進口酒“混改”模式曝光 民間、國外資本都入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3773.html

中糧版進口酒“混改”模式曝光 民間、國外資本都入圍

一財網 陸琨倩 張誌偉 2015-10-28 15:57:00

聯手白酒大廠大商,是中糧打造進口酒產業鏈整合平臺戰略的一部分。“中糧的優勢在於品牌、供應鏈,以及專業進口酒運營管理優勢,上遊資源優勢突出;而區域龍頭白酒企業通常在渠道掌控、市場管理及公信力方面優勢明顯,擁有獨特的下遊資源。”李士祎向記者稱,兩者結合,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運營。

中糧,一家世界500強央企,現在變得更容易“接近”了。10月27日,中糧集團進口酒事業部才披露與法國波爾多供應商西勒家族以及13家經銷商成立中糧騏麟聯合酒業(天津)有限公司(下稱“中糧騏麟”)。10月28日,該事業部又再次披露了與山東景芝酒業攜手成立合資公司斐王名莊薈(山東)有限公司。該公司首期註資500萬元,中糧參股35%,景芝控股50%以上。

這種合資公司的模式,在酒業並不少見,但在“央企”的烙印下,中糧中國食品進口酒業務部總經理李士祎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坦言:“這是絕無僅有的。新的合資公司算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探索。”

新模式絕無僅有

李士祎所說的“絕無僅有”,是指新模式能通過央企“審核“並不容易,它與目前老白幹酒、五糧液正在試水的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相似,引入了經銷商代表的民間資本,同時還引入了外資,而這種模式,在央企中糧審批下來了。

中糧騏麟,是由中國食品(00506.HK)旗下的中糧名莊薈國際酒業有限公司(下稱“中糧名莊薈”)與西勒酒業以及核心經銷商一同成立的,兩大股東分別持有45%和15%的股份,經銷商則持有1%~5%不等的股權比例。中糧甚至在董事會上只是少數席位股東,同時為合資公司分擔大部分綜合成本,包括財務、品牌推廣、信息系統等。合作對象西勒酒業,是由波爾多最古老的酒商公司之一,在法國擁有1855年列級名莊-麒麟莊以及波爾多最具規模的灌裝廠。與中糧騏麟相似,該公司與山東景芝合資的公司中,中糧持股35%,景芝控股。

這種合資公司下,既引入了民營資本,也引入了國外資本,在中糧名莊薈的平臺上運作。中糧集團,從2014年開始高調運行進口酒,2014年1月,成立了進口酒事業部,把進口酒升級到戰略層級運營;2015年10月成立了國際酒業公司,執行完全獨立的公司運營體系,全面負責進口酒業務。這種合資模式,便是首個傑作。

李士祎坦言,這種模式在央企內部是很新穎的,但審批的過程卻出乎意料地順利,“這個商業模式,我在中糧內部提出後,用了三個月時間通過兩輪審核,最後得到批準。在集團內部也是很認可這種模式的。”他坦言,集團層面放手讓新公司嘗試,“有想法的都可以加入到中糧,都能找到合作模式”。

對於中糧騏麟,李士祎說,看了好幾個品牌,但西勒酒業是最好的,因為選對象既要看年齡,也要看顏值,“我喜歡年富力強的,他起碼有十幾年時間能跟我們一起成長。其次是形象要好,西勒騏麟家族在當地算是名門望族,有多年歷史,莊主還是丹麥、瑞士駐法國波爾多的領事,這些背景都是無可挑剔的”。未來,這家公司還會作為中糧在法國進口酒上一個專營的公司,引入更多的新產品與組合。

進口酒投資沒設線

中糧對進口酒開放的態度,或多或少是源於它的定位。“進口酒,是中糧的一塊戰略業務。”在談及未來中糧的投資,李士祎直言,在投資方面,沒有設定界限,“進口酒是投多少都可以的。在這個市場投資,我們不看凈利潤率,而是要獲得市場水平之上的投資回報率,坦白說,這兩年,進口酒沒賺錢,但也沒虧損,中糧在業務結構上有低的成本優勢。用心做好事,只要保證整體處於盈虧平衡線以上就可以了。”

聯手白酒大廠大商,也是中糧打造進口酒產業鏈整合平臺戰略的一部分。“中糧的優勢在於品牌、供應鏈,以及專業進口酒運營管理優勢,上遊資源優勢突出;而區域龍頭白酒企業通常在渠道掌控、市場管理及公信力方面優勢明顯,擁有獨特的下遊資源。”李士祎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兩者結合,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運營。

中糧集團早在2008年就已涉足進口酒業務,中糧·名莊薈運營體系發展迅速。2014年1月,中糧集團成立了進口酒事業部,把進口酒升級到戰略層級獨立運營。2015年10月,中糧名莊薈國際酒業有限公司的成立,執行完全獨立的公司運營體系,全面負責進口酒業務。

“整個中糧歷任領導都在葡萄酒上花了非常大的心血。可以說,葡萄酒對中糧來說有特殊的意義。”李士祎向記者坦言,中糧正在打造集合世界知名、典型產區的產品組合,將平價、易購、性價比高的產品推向市場。

很多企業都在嘗試投資進口酒,但是進口酒“看上去很美好,拿在手很沈重”。其中,制約因素最核心的就是資金要求高。國外嚴格的預付款制,還有數月的運輸船期,這些都是普通的小公司無法承受的。但是,資金問題對於國企中糧而言,則具備多種統籌能力。

“從白酒銷售運作體系中,搭建一個完全迥異的進口酒采銷體系,培養一個推廣體系肯定是我們面臨的障礙。而這方面恰恰也是專業進口酒公司中糧名莊薈的優勢。”景芝酒業集團副總經理兼銷售公司總經理鄭明熙向記者介紹,其實早在幾年前,景芝就確定了酒業多元化發展的思路。經多方考察,最後確定和中糧名莊薈合作,“我們看重中糧的品牌優勢、中糧對上遊資源整合的優勢和團隊進口酒操作的專業優勢”。

中糧在合資公司中占股比例略低於景芝,只是參股35%並非控股。雙方將依據股份比例設立董事會成員構成,共同派人負責公司運營,中糧方面負責派出品牌管理人員,而一線銷售人員重新社會招聘,由景芝負責渠道管理,其具有完全獨立的運營管理職權。

中糧名莊薈和合資公司是“一家子”,所有銷售產品都是中糧采購,中間沒有任何加價,雙方共同承擔推廣運營費用。

據了解,中糧名莊薈計劃三年開放三到五個省的共建區域運營平臺,主要是選擇區域強勢白酒廠家,或區域網絡覆蓋能力強的龍頭大商,首輪合作對象除山東景芝外,水井坊最大經銷商——鄭州雲飛酒業也赫然在列。

新合資公司也只是他們的一次試水,未來還會有可能在其他國家成立類似的合資公司,也會與更多的白酒廠商在不同層面進行合作。“在進口酒領域,現在有三個營運模式。”李士祎透露,除了合資以外,還有兩種方式,其一是中糧100%持有的自有品牌,其二是與上遊品牌合作,成為進口商。“這三種模式會齊頭並進。“我們會戰略性合作世界名莊酒上遊資源,打造最強的世界名莊供應鏈及中國名莊酒NO.1供應鏈平臺。”李士祎表示。同日,中糧名莊薈還分別與西班牙酒王菲斯特、澳大利亞第一品牌奔富、德國第二大啤酒集團碧特博格達成戰略合作。

“未來的總戰略是要成為一個豪門俱樂部,中糧的目標是在五年內,中國前20名進口葡萄酒中,有5~8個是在中糧旗下。”李士祎表示。

其實,中糧只是聚焦進口酒領域的其中一家,目前包括張裕、金楓酒業、洋河等都紛紛將目光投向進口葡萄酒,甚至趙薇、姚明、劉嘉玲等明星也紛紛插足這個領域。來自海關的數據顯示,2005年進口葡萄酒關稅下調後,該品類就進入了發展快車道,雖然2011年因三公消費出現市場份額增速放緩,但2015年上半年市場份額上升到28%,2015年前三季度的進口量已經超過2014年全年。國觀智庫合夥人張議正認為,葡萄酒潛在的消費人群有望突破5.8億人。

在中糧看來,這是一個機遇。“在中國,進口葡萄酒處於一種很亂的狀態,無品牌、無秩序,大家都知道的名莊,但事實上名莊酒的量非常有限,法國前三的品牌在中國根本看不到,但隨著進口葡萄酒複蘇的到來,這個領域未來將從雜亂無章到品牌運營中去。”李士祎希望抓住這次機會。

與中糧相同,洋河股份品類發展部負責人江家明也認為,未來五年,品牌會大於渠道,進口酒肯定會是下一個千億市場,快則三年,慢則五年。洋河進口酒板塊前三季度實現了49.6%的增長。

海納機構總經理呂鹹遜認為,進口酒正在由過去的“多亂雜”向品牌化集中。品牌化分兩塊,一塊是大的商業品牌,另一塊是小的特色酒莊。也就是下一階段,進口酒市場會呈現出快速增長,且集中化明顯的特征,同時會有打拼的進口商退出市場。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7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