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幫蘋果、LV做造型 賈伯斯超愛他

2010-6-21  商業周刊





設計之於企業,如同人需要氧氣一 樣,只有不停的呼吸才能保持活力,」說這話的是青蛙設計創辦人艾斯林格(Hartmut Esslinger)。

設計,就是要找回本質 永遠、永遠都不害怕改變

他是蘋果執行長賈伯斯(Steve Jobs)一生最重要的合作夥伴、麥金塔電腦經典款蘋果二號(Apple II)的設計者。

六月四日,台北國際電腦展倒數第二天,艾斯林格的演講擠滿了仁寶、緯創等台灣科技大廠的設計部門人員,想從他身上找到如何 才能像蘋果(Apple)一樣創新的動力。

「永遠、永遠,不要懼怕改變,」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時,艾斯林格強調:「設計的目的沒有別 的,就是要找回生活的本質……,找回本質,利潤就會隨之而生!」

剛過六十五歲生日的艾斯林格,是全球工業設計領域中教父級的人物。雪白圓滑 的蘋果產品外觀、紅黃藍綠四色飄揚的微軟視窗、讓貴婦們愛不釋手的LV星形及西洋棋花紋──這些早已深入你我生活的企業符號,通通出自他的手筆。

艾 斯林格的設計對一個品牌的價值影響有多大?在他幫蘋果定調出「靈巧、雪白、乾淨」的形象之前,電腦的主流色系是沉重的橄欖色,既單調又灰暗,「就像監獄一 樣,」艾斯林格吐了吐舌頭笑著說。

但在他打造出蘋果二號後,不到一個禮拜全美銷量就超過五萬台。四年內,蘋果的年營收從七億美元飆升到四十 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二百八十億元)。

如此巨大的影響力,讓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稱他為「一九三○年以來影響美國工業最深的設計師」、「高科技設計超級巨星」。他所打造的蘋果二號以及索尼維佳音響,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慕 尼克新藝術中心視為當代藝術品,永久蒐藏。

賈伯斯接受《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採訪時表示,艾斯林格是少數跟他一樣「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要求產品達到「極致酷炫」(insanely great)的狂熱分子。

熱 情,因一輛汽車點燃 拒絕當一個挨餓的藝術家

出生在二次大戰後、德國黑森林一個偏遠小村莊的艾斯林格,對於設計的敏感與熱愛,來自兒時的經 歷。高中時看到生平第一輛汽車,被這個流線型的物體深深迷住,他體內的藝術細胞像是被喚醒一般,開始在課本、筆記本上畫滿了汽車、摩托車、船等設計草圖。

他 的天分並未得到家人的鼓勵與支持,反而被視為是墮落與敗壞的根源,保守的母親甚至當著他的面把所有筆記本燒掉,斥責他說:「所有的藝術家最後都會淪落到陰 溝裡!」

這個經歷,沒有澆熄他的熱情,「她燒一本,我就換一本新的再繼續畫,」艾斯林格笑著說,反倒為他日後的工業底子打下基礎。從軍退伍 後,他進入德國一家世界排名前十大的設計學院,施瓦本格蒙德(Schwabisch Gmund)就讀。

正準備一展長才,打擊卻接連而來。 當時艾斯林格與同學合作參加一個鐘表設計競賽,大家卯足全力,不眠不休的做出了一支幾乎可達最先進標準的電波手表,滿懷期望能拿下第一名。沒想到,評審們 惡毒的批評所有學生的作品「不切實際」,其中一個評審甚至還把學生作品輕蔑的拿在手中搖晃,再用力的摔到地上。

創業,從自家車庫開始 和企業合作像進教堂結婚

「從那天開始,我發誓不要再讓別人說我的作品沒用,」艾斯林格在其最新出版的書《一線之間》中回憶:「我拒絕接受飢 餓藝術家的角色……,我要實現經濟上的成功!」

他回到家裡的車庫,從拆解一個收音機開始,創辦自己的公司。三年後,他幫德國一家本土小公司 維佳(Wega)設計出來一套結合視覺藝術與電視機零件的立體音響,在柏林消費電子展上一鳴驚人。維佳不只一躍而成德國大品牌,最後還被索尼購併,艾斯林 格也因此聲名大譟,從此跨出歐洲,在日本、美國、中國等地擔任索尼、蘋果、迪士尼等知名大企業的設計顧問。

「與他們合作,就像進教堂結婚一 樣,」艾斯林格幽默比喻,須先互相喜歡對方,了解對方的本質,再共同把孩子(產品)給生下來。

一般設計師都是從科技、功能的角度去包裝,艾 斯林格卻不理那一套,而是觀察人的本質與整體氛圍。

以蘋果為例,一九八二年當他首次與賈伯斯碰面時,他感受到的是一股叛逆不羈、追求完美的 吸引力。從這個體會出發,再把焦距拉大,跳脫出電腦本身,轉而注意蘋果發源地──加州矽谷的特性,融入好萊塢潮流與搖滾樂元素,最後才形塑出蘋果獨樹一幟 的白色時尚雅痞風格。

另一個相反的案例是Google。今年初,這個號稱全球最創新的公司聲勢浩大的推出了第一支品牌手機Nexus One,一度被視為「iPhone殺手」,但艾斯林格卻從一開始就大搖其頭:「一間滿腦子就只是想賣廣告賺錢的公司,你怎麼能期待他做出好手機?」果不其 然,iPhone開賣七十四天就賣出一百萬支,而同樣的時間,這個「殺手」卻只賣不到十四萬支。

靠著對本質的理解與追求,青蛙設計從一間車 庫,變成一家橫跨三大洲、客戶遍及世界五百大企業的設計顧問公司。這位改寫蘋果與當代工業設計史的教父則卸下執行長身分,改從教職,像傳教士一樣,繼續宣 揚他的設計理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