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與CEO對話 - 阿信屋林老闆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09/ceo.html

有時間回看了一段頗長的影片,是阿信屋林老闆在「與CEO對話」的演說,近兩個小時,就好像看電影一樣。要在忙碌生活中有時間看這些演說影片,止凡想了一個好方法,就是駕車時,如果電臺沒有特別吸引的節目,關掉收音機,拿手機放個youtube出來播也不錯,反正這些演說聽聲音就可以了。



這個演說的確很長,但一點也不悶,所聽到的知識還要好好消化。今天記下一些印象較深刻的點子,分享一下也不錯。

第一個我覺得很好的點子,是林老闆談及被人背叛,可能不是背叛,只是人各有誌,離開團隊,總之別人讓你有些難關要過。此時此刻,他認為不要有仇恨,反而應該好好檢討。往更好一面想,其實這人可能幫了你,使你有機會變得更強。就算今天不是這人背叛你,難保他日也總有別的人會這樣做。

這點我頗認同,亦常跟初出來工作的朋友說,工作太舒服、人人都對你好、沒有難關要過沒有太多OT沒有遇過令你刻骨銘心的衰人,這未必是好事。人生工作時間幾十載,越早遇到問題及麻煩人,成長及入世就越快。

另一個是有關借錢的概念,以前都聽過要容易向銀行借錢,不是一朝一夕的,要平日不需要借錢時已經多借,保持「有借有還」,一步步越借越多,做出好紀錄,得到銀行家的信任。要致富,不靠銀行不是不可能,買樓可以full paid,有按揭都可以盡快供滿,只不過懂得運用OPM(other people money),的確會快很多。

今次聽到林老闆分享了他於90年代受一位銀行家教路,指他的公司借貸時,想借得更好、更容易、更多,可以嘗試找個好的核數師。當時林老闆所用的核數師收2萬多元,銀行家說這不行的,應該請一些收20多萬的,意指要找六大行之一。原來找一些不會給你面子的核數師來核數,見數字做事,銀行看見這核數師的簽名會更放心,借貸會更容易,這更使得0759其後上市更容易。

到公司有一定規模時,林老闆與一些投資銀行家商討上市,其實他起初都不知公司上市來幹什麼,自己又不玩弄財技,又不貪圖集資的資金。由於上市費用不算貴,幾百萬就完成了,最後也上了市。上市後才發現上市的優勢,例如他在內地設廠,需要找工人,原來有上市地位的公司,與沒有上市的公司會差很遠。

還有一個點子是討論做零售業買舖的決定,他與施永青及田北辰的理念都大致相同,做零售是應該專註的,買舖行為是投資物業收租,是另一個範疇。而林老闆就再提及他師傅教落,做零售應該跟人流走,買舖是看物業價值及其升值潛力,是兩套理念。好像山頂地價最正,升值潛力最高,是否買個山頂舖做零售呢?買舖後搞好人流,如何搞?就讓地產商去搞,做零售的就應該隨人流而行。

這概念很好,還記得林老闆話研究過人口分佈,5000人支持一間分店,好像屯門有60萬人,可以開很多間,但北區租金貴,元朗亦然,所以人流高之餘都要看租金水平。這道出了做零售的考慮點,是人流與租金的之間的平衡,越高人流,租金又不高,這就是零售業需要找的地方。若硬要在高人流地段,又不想付貴租,所以決定買舖,估計舖位又會升值,這其實在混亂了其生意考慮的本質。

林老闆身旁的教授也補充,有人問他為何不賣掉搞課程的地方,這會賺很多錢。教授提醒大家,在考慮這問題時應該想什麼,到底自己想做什麼?是搞教育,為方便學生,所以把教育中心定於方便大家的地方。為賺錢而賣掉這地方,就失去搞教育的原意,當自己清楚自己想做什麼時,自然有所決定。

最後,林老闆的同事於一些上市資料中看到一家便利店及一家超市的數據,發現強大的對手也只賺4%毛利,因此他們設定初期第一年只想賺1%,第二年2%。不要看此1%很微利,做生意的,能在生意初期收支平衡已經值得「還神」了,而終極目標亦不太可能超過4%的。

看完感覺生意難做,不少希望做生意的年青人都應該看看這段影片,感受一下做生意的難度。常聽到不少人話自己不適合打工,不想受氣,希望做老闆,可以指人做事。事實如何呢?做老闆一點也不輕鬆,所受的氣比打工仔更多。好像林老闆提到有地產商話要他租下某舖,就算他認為不值租,他還是不敢不接,因怕得罪地產商,以後都不能租某些地段。供應商也是麻煩,林老闆形容真的是逐個求,逐個說服。

常以為做老闆的都好像高高在上,萬人之上,我想這多是有規模的公司內,靠打工上位變CEO或高層職員,所給予我們的印象。若真的自己出來搞生意,所面對的將會比打工辛苦千萬倍,因為無人會幫你,客人、供應商、業主、員工,個個都與你「無親」的,做生意為何九死一生?從林老闆的演說應該能領悟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BqtGjJ0G0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8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