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打電話問功課」,而家一樣有!不過用的是手機。Timothy創立了補習應用程式Snapask,讓學生隨時隨地以手機發問,每十條問題收費八十元,平均十七秒有答案! 雖然意念創新,但天使投資者、全球首個語音聊天程式Talk Box的研發者郭秉鑫(Sunny),認為如何控制導師的responsive rate(回應率),在最短時間內答啱問題,是最困難的事。而且Snapask有三個來自不同國家的創辦人,「一個話行左,一個要行右,架車就失控。」 Sunny投唔投資?就睇Timothy點答。我點sell 我知大部分學生在學校上堂,都唔敢問問題,而坊間的補習社一班數十人,學生亦甚少有機會發問。於是我和兩位拍檔創辦Snapask,用家只要將學業問題以圖像、聲音、文字,上載至Snapask,我哋搵嘅大學生導師會即時解答,平均十七秒,可以解決你問題。 起初我哋免費俾學生試用,到五月才開始收費,每十條問題收八十元,五百元可發問九十條。Snapask以解決數理問題為主,現新增中文、英文、通識等科。 用戶可以看到導師的profile,了解他的教育程度。在導師解答問題後,更可為導師評分。系統會分析不同導師的active上線時間,再進行配對,務求 在最短時間內答問題。現時,在香港已有一萬五千多位高中生會員,及一千多位大學生導師,業務由香港拓展至台灣和新加坡共三地。近月更融資了一千三百萬元, 其中一名投資者,是前英皇中文補習天王吳賢德Arthur Kho。以後做功課遇到難題,唔使怕,就好似我哋口號:Snap, Ask, Learn! The tutor in your pocket. 專家有問 S:Sunny KokT:Timothy S:目前遇到最大問題係咩? T:我諗係customer education。近年興起網上服務,大家都覺得網上攞資訊是免費的;要大家攞信用卡number出嚟,付費使用係最難。我哋定位,係想俾學生一個私人 教授過程,同俾佢哋一種安心。呢種安心,喺學生search電腦搵答案,又或同其他人傾偈,都唔會攞到嘅。 S:你意思係最難嘅地方,係令到學生安心? T:我哋都一路做好多工作,希望佢哋知道,我哋係一個好consistent嘅branding。我哋聘用的全部都係頂尖的大學導師,可以令到佢哋喺成個過程唔會驚。 S:要人付錢真係最難嘅問題咩?如果你問我,作為一個學生,應該最難嘅係,我搵老師,但老師唔答我。即係我上到嚟submit咗一樣嘢,但無人。就好似 GoGoVan,我call咗車,但無人嚟,我搵Uber,但無人嚟。你點樣控制老師個responsive rate?起碼喺最短的時間答到學生的問題,對你而言,呢個係一個幾大的挑戰。 T:無錯,呢個係一個挑戰,但我頭先所講,個customer education係令到佢知道,我哋所sell嘅係啲乜嘢先。而你頭先所提嗰兩點,佢要有一個快嘅response time同質素,我哋都有唔同機制去做。第一,所有導師上嚟,我哋會先了解導師的成績,讓學生知道,所有在Snapask教授的導師都是最頂尖。當然,我 哋好難確保答案100%準確,但我哋可以確保,教你嘅導師本身個根底好,一定會明白教你乜嘢。至於response time,牽涉好多因素,唔淨止係人為因素,就算我哋有十萬個導師,只要有條問題,佢哋係唔想答,就始終都無人答。所以我哋做緊嘅係,令導師有 loyalty,覺得服務學生係一件開心的事,唔淨止為咗金錢上的回報,慢慢build up緊一個community,從而令我哋有個好嘅response time。 S:你哋個app有幾多download? T:喺香港,數字去到一萬五千個。呢一萬五千個全部都係學生,而我哋有千幾個導師喺平台,負責每日解答學生問題。 S:咁daily active有幾多? T:Daily active都去到二千幾、三千個。其實我哋呢個business好有季節性,好明顯,考試季節都一定有多啲人用。尤其我哋搞活動,或者五、六月份考試季節,我哋都特別多人。 S:我覺得你哋所有嘢都OK,但你有三個係不同國家發展的founders,攞到funding就會各散東西,頭先我問你一個問題,你好似避咗我嘅,就係 邊個做CEO。我見過太多的CEO,day 1都好似你咁,目標方向好清晰。結果點呢?兩個founders,一個就揸住左邊軚,一個就揸右邊,結果架車就失控。你哋三個市場,到底係擺邊度先呢? T:點解我哋會將市場分布喺呢啲地方呢,因為有兩個founders,一個係台灣人,一個係新加坡人。 S:如果台灣話佢市場好好,新加坡又話佢市場好過台灣,咁點?你唔知,因為你喺香港。咁由邊個去決定?啲錢擺喺邊度發展,從而令到成個公司可以健康成長? T:我覺得團隊入面嘅溝通,絕對唔可以意氣用事,唔可以因為我哋身在邊個市場,見識得最多,就用呢一點,去同團隊攞更加多資源,去發展自己地方。我覺得所有嘢(資金分配去邊)都係用數據去支持,顯示邊個市場的發展潛力較大。 至於邊個係架車嘅司機?我覺得邊個人掌舵都好,如果不停提醒人話佢係CEO,咁佢係非常差的領袖。我哋要做到嘅係,信服你的團隊,而唔係用職權限制住佢。 我希望我的團隊有自己的靈活性和主見,去發展佢範疇。一路以來支持我的投資者,鍾意我哋的其中一點,就係見到我哋團隊非常團結。 專家判決 佢迴避咗我邊個「揸車」嘅問題。我未夠了解Snapask的團隊,亦唔清楚三個創辦人點分工。不過我會俾七分,五分是配套,兩分是團隊。但現階段我未決定 投唔投資,因為都要睇番Snapask的valuation有幾多先決定到,不過我覺得呢個business model,係有得做。Snapask選擇由數理問題入手先,好make sense,咁樣起碼唔會lose focus,唔知做邊樣嘢先,教邊樣先。對學生而言,數理是會遇到最多問題,而數理問題有步驟可教對與錯,相反中、英文,可能Google吓都會有答案。 所以Snapask先教數理,我覺得佢幾smart。Snapask了解自己產品獨特性(數理),最近融資成功,有一百八十萬美金,但問題是他們打算點樣 將resource分配和利用,去打造一個「補習empire」?到底是搵到學生,有需求先,還是搵咗supply,有導師先?加上Snapask要審視 老師education,資源分配更加要處理得好,呢個係一個最難攞的平衡點。 留意供不應求 我頭先亦問過Timothy一個問題,佢到目前為止遇到最大的困難係咩。佢答我係用戶體驗,但我唔覺得呢個係最重要問題,因為學習是「硬需要」。當你遇到 問題,唔識,就焗住要問。即使用戶體驗有幾差都好,我都無乜所謂,除非上唔到網啦。無一個學生會因為要追求知識,而去讀書,大部分都想解決問題。簡單啲 講,我有考試,或者我有作業唔識做,死啦我點答呢。原來,俾錢就解決到,好啦,我俾錢啦。要留意嘅,反而係「供應」。考試季節,學生對Snapask的需 求自然大增,正如搭的士,通常放工和交更時間,是我們最需要的士嘅時候。但有這個需求,Snapask以大學生充當導師,當他們都有其他的補習生或要應付 考試,供應會否不穩定?這個並非只是Snapask的問題,亦是sharing economy最基本的問題! 撰文:蔡璿驩攝影:鄭樹清攝錄:鄭樹清、廖健昌[email protect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