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沒有可能,在遙遠的某顆星球上,外星人觀賞的電視訊號、撥打的電話訊號,逸散傳播到宇宙這方的角落,被地球上的科學家接收到? 電影《接觸未來》(Contact)中,奧斯卡影后茱蒂.佛斯特(Jodie Foster)飾演的SETI(搜尋外星文明)計畫女科學家,堅持不輟觀測來自外太空的無線電波,想尋找外星人發射的訊號,以證明外星人存在。劇中,由於 多年皆無突破,美國政府刪除預算讓計畫斷炊,最後在神秘富豪的資助下,女主角終於成功接收訊號,促成了與外星文明的第一次接觸。 俄富豪,砸32億找外星人揪全民參與,家用電腦就能追蹤 其實,SETI是個真實存在的機構,由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 Berkeley)依據一九七○年代的研究計畫,於一九八四年發起設立。 俄羅斯創投天王米爾納(Yuri Milner)七月二十日宣布投入一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十二億元)鉅資,進行長達十年的「突破聆聽」(Breakthrough Listen)外星文明搜尋計畫,就是在SETI基礎上加碼擴大的研究案。與電影劇情巧合的是,由於美國削減政府支出,SETI計畫真的在四年前一度中 斷。如今米爾納竟也如劇情諭示般,扮演起神秘富豪角色。 台灣天文界對SETI並不陌生。身為電影女主角原型的SETI「教母」──前主持人塔特(Jill Tarter),今年六月甫在中研院邀請下來台演講。而台灣也有不少民間人士,讓自家電腦在閒暇時幫忙SETI運算所蒐集的太空訊號。台灣人集結而成的代 表隊「BOINC@Taiwan」,在十萬多個協助SETI在家運算資料的團隊中,貢獻度全球排行第十八,表現不差。 自家電腦也能參與SETI?是的,就像米爾納極為推崇的集體智慧(collective intelligence),讓全球人類一起貢獻自己的大腦與電腦,解決過去因為太龐大、太艱困而無法處理的問題。SETI目前已經號召了九百多萬台家用 電腦,一起分攤運算任務,堪稱全球最大的超級電腦之一。 由於無線電波頻段很寬,台大天文物理所教授、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分析,不知道外星人用的是廣播AM、FM、電視還是高頻訊號,加上電波望遠鏡每指向一顆星,就要掃描多段的頻段,到底要掃描幾顆星星、掃多廣的頻段、每頻段要掃多久時間,一直受到經費限制。 有了米爾納提供的經費,突破聆聽計畫將動用全球最大可轉向的無線電波望遠鏡──美國西維琴尼亞州(West Virginia)綠岸(Green Bank)望遠鏡,直徑長達一百公尺,比過去SETI使用的望遠鏡還要靈敏數十倍。南半球則由澳洲南威爾斯(New South Wales)直徑六十四公尺的Parkes望遠鏡負責。 「這是史上涵蓋最廣的搜尋計畫,只要一天,這個計畫所接收的資料,就比過去蒐集一年還要多,」米爾納說,搜尋的星空範圍比過去擴增十倍、監聽的頻段增加五倍、速度快一百倍。 而且,所有的資料都向大眾公開,提供更強大的分析軟體,廣邀大眾用自家電腦一起參與,軟體並採開源方式讓高手一起參與修改。米爾納強調,不論軟、硬體資料 都能與其他電波望遠鏡相容,所以這些天文台也能據此一起追蹤外星文明,「這是將矽谷的做法帶進科學領域,結合社群網路力量一起解答問題,」他說。 為了進一步與外星人的接觸,米爾納還打算向全人類徵求「地球人對外星人發送的訊息內容」,最後獲選代表全人類向外星人傳訊的人,將獲得米爾納捐贈的一百萬美元獎金,但細節仍在研議中。 馬斯克,瞄準貨運商機研發低成本火箭,已開始送貨上太空 事實上,米爾納並不是唯一一個擁有太空夢的網路相關產業大亨,也不是網路巨擘第一次把矽谷作風引進太空業。 進度最快的莫過於特斯拉(Tesla)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他的SpaceX公司以矽谷式的公司組織、網路業的創業精神加快研發,開發出低成本火箭,二○○八年成功試射火箭後,目前已開始經營發射火箭載運人造衛星、為國際太空站運送補給的生意。 貝佐斯,看好旅遊熱潮造太空計程車,還想推long stay 亞馬遜購物網站(Amazon)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的藍源公司(Blue Origin)則甫於今年四月成功試射第一枚火箭,並計畫與波音(Boeing)等公司合作打造太空計程車、新型氫燃料太空梭引擎。 而就在亞馬遜火箭試飛前夕,微軟(Microsoft)共同創辦人之一的艾倫(Paul Allen)宣布成立瓦肯太空公司(Vulcan Aerospace),研發「太空母艦」,以超大型飛機將火箭送到九千多公尺高空,再向太空發射,不只節省燃料,還能讓發射地點不受限,預計在明年試飛。 值得一提的是,艾倫也是SETI計畫的支持者,個人與家族已累計捐了數千萬美元。 這三位創業家都不諱言,最想做的,是讓太空旅遊成真。目前SpaceX正在測試的載人太空梭,若運轉成功,送一個人上太空的成本將只需兩千萬美元,比現在 俄羅斯太空船一人要價六千三百萬美元,便宜許多。藍源公司想法更先進,依據營運計畫,未來不只提供旅遊服務,還將朝向打造人類可以永久居住的太空基地為目 標。 由於從二○○○年開始,美國太空總署(NASA)預算被大幅刪減,美國轉為與民間公司合作推動商用太空載人服務。凡人們想上太空,就要寄望網路大亨們真能美夢成真。 有趣的是,讓他們對太空魂牽夢縈的,都跟科幻影集《星艦迷航記》(Star Trek)有關。貝佐斯在參加去年漸凍人慈善活動冰桶挑戰後,點名接力的,不是網路同業,而是他童年的英雄──星艦系列的三位演員。 馬斯克則曾數次對外表示,自己是星艦與《星際大戰》(Star Wars)的超級粉絲。至於艾倫呢?早將星艦影集中艦長坐的道具椅納為蒐藏。 相較之下,米爾納的太空夢務實多了。他說,自己不算是星艦或星戰影片的超級粉絲,但很欣賞電影《星際效應》,從這部依據科學理論拍攝的影片可得知,想旅行 到另一顆有外星文明的行星,是非常、非常、非常困難的,「也許要旅行八萬年才能到達。還好無線電波不用太空船就可以傳輸,我認為,若有外星文明,雙方會先 用便宜的無線電波對話。」 那麼,到底米爾納相不相信有外星人?SETI教母塔特來台時曾表示,如果說未來要探索的太空訊號量像大海,人類過去五十年只完成大約一杯水的量。 「在一杯水裡面沒找到魚,並不代表海裡面沒有魚,」米爾納指出,自己並沒有答案。但要是十年後,突破聆聽計畫還是沒找到來自外星人的訊號,他將會出資再支持十年! 【延伸閱讀】太空計程車、星際之旅,將因他們成真 俄羅斯創投家 米爾納 (投資1億美元)目標》尋找無線電波訊號,證明外星人存在 ˙贊助原始SETI計畫,已監測近50年 ˙2016年發動擴大搜尋 特斯拉創辦人 馬斯克 (投資20億美元)目標》找出最便宜的成本,送人類上太空 ˙提供載運人造衛星服務 ˙4年完成18趟太空站補給任務 ˙即將測試載人升空 亞馬遜創辦人 貝佐斯目標》製造便宜太空計程車、建立太空基地 ˙與波音等公司結盟 ˙4月完成首次火箭試射任務 微軟共同創辦人 艾倫目標》研發太空母艦,提供便宜太空旅遊 ˙甫成立公司,以X科學獎(X Prize)得獎作品為基礎進行研發 整理:蔡靚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