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電影圈業內最大的事件,無疑就是萬眾期待的《捉妖記》票房終於超越《速度與激情7》,成為內陸電影票房冠軍。說是萬眾期待,不無道理,《捉妖記》自票產超過20億之後,便被片方、院線甚至影迷給予這種期待。雖然說,電影票房上的民族主義值得商榷,但國產影片獲得冠軍寶座,在情感上,還是值得慶賀的。那麽,到底是哪些因素造成《捉妖記》可以獲得這一成功呢?
第一項,適合全家看的喜劇。
《速度與激情7》內陸最終票房24.26億,而官方統計的觀影人次是6385萬。這意味著,國產電影至少要達到這個觀影人次,才能與之在票房上一較高下。在當前階段,國產片在特效片上,無法與好萊塢抗衡,只能選擇其他具備廣泛觀眾基礎的電影類型。國產片票房榜單前幾名的,基本上被喜劇所占據。所以,《捉妖記》的喜劇類型,是其成為票房冠軍的重要因素之一。
與《捉妖記》同期的《煎餅俠》是具有廣泛認知的喜劇品牌,也取得了票房近12億的成績。但其《屌絲男士》系列的情色因素,阻止了全家歡的觀影方式。《捉妖記》則沒有情色因素,將喜劇觀影人群規模最大化了。
第二項,3D等技術。
6000多萬人次,已經是大陸觀影人次的極限值,目前的極限值。我們期待在未來兩年內,隨著三四線城市,甚至是五線鄉鎮影院的開辟,能把中國的單片觀影人次拉到1億的數值上去。這意味著,每15人中,將有一人觀看某部電影。這個比例,並不高。美國2013年的《饑餓遊戲2》單片4.2億美元,觀影人次超過4000萬,這意味著每7.5個人中,便有一個觀影。所以,中國大陸還有巨大進步空間。
但是,要獲得票房冠軍,有一項重要因素,那便是3D等技術。3D放映,是保障平均票價的重要手段。同檔期的喜劇《煎餅俠》未能取得票房上與《捉妖記》齊平的成績,也有2D影片,平均票價偏低有關。《西遊降魔篇》在2013年的市場容量中,獲得12.45億的票房成績,與3D影片票價較高,有直接關系。《捉妖記》目前已經獲得6600萬人次的觀影,平均票價36元,低於《速度與激情7》的均價37元。如何通過附加影片技術含量,提高單價,也是未來獲得票房冠軍的關鍵。
第三項,民族情感。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元素構成。自《捉妖記》票房成績超過《泰囧》之後,便被灌註了這種民族情感。直到票房逼近《變形金剛4》,更是激起了一定量的民族情感式的二次入場消費等。這種民族情感,在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有反應到觀影上的表現。與我們一衣帶水的韓國,在《鳴梁海戰》上映期間,全民擁戴的狀態,比我們要嚴重的多。
外加上,國產保護月和《捉妖記》、《煎餅俠》、《大聖歸來》一起延期繼續上映,都是民族情感在國產電影上的折射。國產電影保護月,被輿論較為詬病。我有不同看法。電影是工業體系的一種,一個國家的某種工業體系還積貧積弱就突然放開,必然被全面摧毀。所以,保護月是政策上的一種策略,暫一階段,是可取的。
北美也有國產電影的保護模式,只是他們依靠經濟的方式進行壁壘建設,而我們還處於政策壁壘保護層面上。當然,國產電影的強盛,更多的,應該依靠自身進步來獲得。
第四項,促銷。
所謂的促銷,應該包括兩種。第一種,是在線票務平臺、發行團隊和一切地面硬廣的促銷活動。在線票務平臺的作用不容小覷,幫助《捉妖記》觀影人數最大化了。第二種,也是引起網民極大反應的,是片方自己的包場行為。片方給出的解釋是福利放映。我認為,這種銷售模式,也無可厚非。通過合法手段取得票房,並無大礙。片方這種自己包場造數字的行為,雖然不值得提倡,但在國外,也是尋常事情。
若無意外,《捉妖記》最終票房也將止步在24.4億上下。這個數字,會不會被後來的國產電影超越,又將在多久後超越,都是值得關註與期待的。隨著大陸院線的繼續三四線和五線開拓,未來產生30億票房數量級的電影,也許只是兩三年的事情。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馬慶雲,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