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神奇的巧合 东方愚


http://www.econzhang.com/?p=3820


  6月9日晚上我和大学同学高信威在上海徐家汇一饭店吃饭,聊起10多年前上大学时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高和我,是大学的班级里最活跃的两个同 学。大一就做一些销售,我甚至在饭店端过盘子,卖过贺卡,大二他成立了空手道协会,我成立了青年英语沙龙等等。而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2000年暑假,到 郑州卷烟厂工作的经历。

那时郑烟出了一种新烟,叫特醇散花,烟厂到我们学校招了几十号人,做销售,即用两个月的暑期时间,分成若干小分队,在河南省所有地级市及县城铺货。 每个小分队的队长是郑烟的销售人员,每队成员是四五位学生,有大一到大三不等(我那时算是大一吧,暑假后升大二),小分队的主要工作,是赴自己分配到的地 级市,一,和当地的烟草公司和烟草专卖局的领导喝酒打关系,二,到烟草专卖局向前来进货的商贩们推介新烟,用奖品循循善诱,三,到市场上调研、回访。

我被分到了焦作。虽然还不满18周岁,但是烟厂对外宣称我们是新招的员工,因为这样便于开展工作。接下来的两个月里,我走遍了焦作市及下面的几个县 城的大街小巷。这也是我性格剧变的两个月。因为高中时读的是理科,又是农村孩子,性格内向,患得患失,主要是不知道社会长什么样子,更不会说场外上的话。 到焦作后每一顿餐,就是和当地的官员喝酒,很清楚记得那一个场面,一个官员喝得脸红脖子粗,对郑烟出的新烟指点江山,带我们的销售人员年龄有30岁,他会 逢场作戏,让我敬这官员酒,我站起来,端着酒杯,却不知道如何开口,这官员说:这╳孩子,哑巴一般,小妮儿一般,你们招这样的人真是失败!

我呆呆站在那里,仍是一声不吭。自尊性强的心灵暗暗说,总有一天,我学会喝酒,回来喝死你。这当然是年少时的痴狂语了。后来会喝酒,会抽烟,却不嗜 这些,也忘记了当初的受刺激,反而感谢这官员,帮我成长。

那个时候遇到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两个月进行了一半多的时候,突然有个小姑娘,长得很漂亮,16岁,加入了我们,带队的郑烟的老哥简单告诉我们说, 这是当地一位官员家的保姆,这官员全家出游了,她没事做,加入我们锻炼一下。我信以为真。这个小姑娘倒是开朗,很快跟我们打得火热,但总是主动接近我,有 一天他让我陪她吃烧烤,她给我讲她的家境时哭了,她说她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她的成绩本来挺好,但为了供弟弟上学,他初中没上完就辍学了,出来外面打工, 给一官员的小孩儿做保姆,很辛苦,一月只有三四百块。我很同情她,当时身上只有100块钱(还没发工资),就想给她50块。她拒绝了。当天晚上,我甚至天 真地想,她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我是否应该“拯救”她,至少我可以带她到郑州,帮她找工作,诸如此类。

又过了几天,我发现她几乎天天有新衣服买,虽然不贵,一件二三十块,但在那个时候那个群体,已经很不错了。好奇心驱使我,让我觉得有些不对劲。终于 有一天,我到他们女生的房间串门,她同屋的一个女孩儿在休息,而她去洗澡了。我看到她的钱包放在床上,鼓鼓囊囊,直觉告诉我,我需要看一下这钱包里的秘 密,不管这样做是否合适。我打开钱包一看,哇靠,崭新的人民币,厚厚一沓,而她平时却一直在向我哭穷!

当天晚上我向带队的老哥敞开心扉,说了这一纠结和我曾想“拯救”她的可爱想法。这老哥听后大吃一惊,这才告诉我真相,这女子不简单,名为保姆,实为 二奶。碰不碰,碰不得。你拯救她,她就毁灭了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有时候根本不用去同情谁去憎恨谁,视为路人甲或路人乙罢了。我记下了这句话。再到 后来,这小女孩儿与我接触,我明显疏远她。我第一次知道了平时见到的跟我们一本正经说话的人,都有二奶,白天晚上风格各异。她也觉察到了我觉察到了什么, 虽然没挑明,但她说了一句话,我现在都还记得,她说,她感觉自己活不了多久,会离开这个世界,她对这个世界很失望。

听起来像小说。却是十七八岁时候的我一段真实的经历。那两个月改变了我太多,使我第一次知道这个社会的模样,也让我清楚,什么样的准则是自己应该恪 守的,什么样不应该去触碰,什么人值得交往,什么人充其量逢场作场游戏。非常搞笑的是,这暑假我赚到的1000块钱,到学校后不久就给弄丢了,连存折带现 金,在存钱前一刻上厕所撒了泡尿,回来就不见了。但这却催促我求变,并开启了我的心智,因为我上大学不能向家里要钱,而我赚的又铥了,我需要重新去挣,而 且效率要高,于是就开始办社团,办报纸,搞活动诸如此类。

回到现实中的2010年6月9日晚。我和高同学回忆完这段青涩的岁月后(他到的是河南濮阳铺货),结账,打算离开徐家汇回酒店时,我的手机响了,不 可思议的是,来电者,正是10年前那位带我去河南焦作铺货的老哥,他现在应该也有40岁了吧。他说他出差在广州,希望有机会见个面,问我是不是还在南方周 末,我说是啊,你多呆几天,等我从上海回广州后,马上联系你,和老婆一起请你吃饭。

10年间,我和他打过最多三次电话,这中间还包括他换过一次号码。我信赖他,是因为他虽然身在国企,但人品好,做事干练。有两处细节。10年前做铺 货,他有天带我做事,在马路上他突然发起呆来,我问他出什么事了,他说他感觉一个原理有瑕疵,我说什么原理,他让我回酒店,去帮他拿本书,那本书是科特勒 的《营销管理》。到大三的时候,我学市场营销,才知道科特勒,到读研究生的时候,我才好好读过科特勒的经典作品。还有一点就是,当年带队到各地级市的和他 一样的郑烟销售人员,回到烟厂后报账,他每次都是报销最少的,很少自己找发票或买发票贪小便宜。我觉得这老哥很难得。而我,对曾经在最困难时帮过我,或在 我混沌时给过我启蒙的人,会视为可以长期交往的朋友,这也是10年未曾失去联系的原因吧。

一个电话,一段回忆,神奇的巧合。

不扯了,在上海出差采访,晚上熬夜写专栏,写完了本来关机要睡,想起白天的事,又开机随性记录下来。潦草,但它告诉我,往事并不如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