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出口惡性循環 這樣讓你的荷包變薄

2015-08-03  TCW

台灣出口已連續衰退五個月,若台灣出口再連續衰退五年呢?

這不是危言聳聽的言論,而是台灣經濟局勢現在正面臨的實況。

現在台灣的經濟局勢,正如同一九七○年代中美斷交,出口青黃不接的尷尬期,台灣曾大力仰賴的中國成長動能、及電子業的高成長都在此刻同時熄火,且短期看不到趨勢反轉向上的訊號。

「如果不改變,未來五年的出口都起不來,」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策略分析師顏承暉大膽指出。

國票金總經理蔡佳晉更認為,台灣的出口數據早已經到了頂,從原物料到勞工,各種成本已經壓到最低,退無可退,如果現行的結構不改變,整體市場又不斷衰退,出口數據根本沒可能起來!

首當其衝:企業賺不到錢不投資、沒創新,也不雇用新員工

如果未來五年出口真的起不來,台灣經濟將發生骨牌效應。

企業賺不到錢,當然不會再繼續投資,不投資,就沒有新產能,不雇用新員工、市占率不會擴大、研發創新也會停滯,進一步繼續影響出口,就此不斷惡性循環下去。

這個現象的影響是,創新公司募資將會越來越困難,因為投資業會越來越保守;對比中國現在透過高本益、容易籌資的環境鼓勵創新,一邊是創新能量的乾枯,一邊是源源不絕產出,將會讓紅色供應鏈的衝擊更形擴大。

影響消費市場:加薪無望口袋變薄,削弱民間消費能力

因為原有的企業停止創新,賺不到錢的後果,就是員工加薪無望,進而影響到每個人實質的生活品質;此外,弱勢經濟體多半採取貶值救市,因此普遍台灣民眾購買進口產品的能力,也會越來越低。

衝擊蔓延職場:世代衝突加深職缺不增加,新生代人才興出走潮

台灣產業失去新生命力後,在職場的椅子也不會再增加,而既有的椅子又被老人坐著、不肯退讓,年輕人沒椅子,沒舞台,就會有兩個後果:一,是世代衝突增加,社會問題更嚴重;二,是年輕人出走國外就業。

蔡佳晉認為,台灣現在用低廉的稅率,把企業留在台灣,並吸引國外企業進入台灣,但未來將是廟(公司)留下來了,和尚(員工)也跑光了,終究還是傷害台灣競爭力。

英國文豪狄更斯所著《雙城記》的名言:「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台灣現在已從最好,轉往最壞的開始,經濟與文學的共同點是:只要走對方向,「景氣循環」就會來臨,就會由壞再轉好。

如果台灣此刻趁出口衰退,找到真正的經濟結構問題,大刀闊斧啟動產業轉型,那麼出口連續五個月走弱,就不是問題,而是台灣重生的機會。現在,正是改變的「關鍵時刻」。

【延伸閱讀】出口不轉型,五年後台灣人會過什麼日子?

■熱錢退潮,房市恐步上日本10年大蕭條房價平均跌7成的後塵出口創匯能力降低,台商獲利能力降低人民薪資與海外匯回熱錢均減少,推升房價上升的兩大動能雙雙熄火

■一千萬股民,每人市值蒸發60萬元上市櫃公司做夢空間變小,高本益比時代結束台股本益比將從目前的十四?五六倍降為十一倍(取景氣循環中間值計算),總市值蒸發約六兆元

■每名台灣勞工平均實質薪資少1成GDP減少,全台勞工可分配薪資減少目前平均薪資四萬七千三百元,GDP減少後,實質薪資也會減少一成

■GDP少10%,1.6兆元蒸發投資趕不上折舊,產品價格持續下跌以二○○○年至二○一四年的平減指數、固定資本形成、固定資本消耗、商品及服務輸出價格計算,GDP會減少

■企業獲利衰退,新增投資占GDP比重再減2成多不易開發新產品,原產品線單位利潤下滑二○○○年到二○一四年新增投資占GDP比重減少五八%,同樣速度五年後,新增投資占比將再減二三?八%

註:計算方式為假設現有條件未來5年均不改變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

整理:王毓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7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