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FT被收購背後:培生不堪財政重負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59836.html

FT被收購背後:培生不堪財政重負

一財網 潘寅茹 2015-07-24 12:57:00

對於培生集團而言,之所以要將旗下的老牌財經大報出售,除了集團業務的轉型,即向教育領域深入探索外,還不乏在財務上的壓力與困境。

昨夜今晨,英國“百年財經大報”《金融時報》(FT)再度易主。老東家出版公司培生集團(Pearson)以8.44億英鎊(約合13億美元)的價格將其出售給日本經濟新聞社。後者為全現金收購。

培生集團隨後確認,其所出售的業務中不包括集團在《經濟學人》雜誌中持有的50%股份。

在最近一周內,包括德國出版巨頭斯普林格集團、英國的通訊社湯森路透、美國的彭博新聞社都被認為是《金融時報》下一任東家的有力競爭者。即便是在交易達成前一刻,很多外媒還認定《金融時報》將花落德國出版巨頭斯普林格集團,但最後卻是在歐美知名度不高的日經新聞社在這場競購混戰中勝出,著實讓人大吃一驚。

“我對攜手《金融時報》這個世界上最負盛名的新聞機構感到非常驕傲。”日經新聞社董事長兼社長喜多恒雄稱,“我們擁有共同的新聞價值觀。”培生CEO 約翰·法倫(John Fallon)隨後在聲明中表示,培生集團對能擁有《金融時報》近60年倍感榮幸。

至於出售《金融時報》的原因,法倫表示,在移動以及社交媒體爆炸性增長的當下,培生已到達了媒體業務發展的轉折點。在新環境中,確保《金融時報》繼續盈利和成功的最佳方式便是讓其歸屬於一家全球性的電子新聞公司。

考慮到雙方還有些管理制度方面的調整等因素,收購將在今年第四季度全部完成。

養不起不如賣了

對於培生集團而言,之所以要將旗下的老牌財經大報出售,除了集團業務的轉型,即向教育領域深入探索外,還不乏在財務上的壓力與困境。早在2012年,就有傳聞培生集團將出售《金融時報》,但隨即被其高層否認。

據英國發行量審計局(Audit Bureau of Circulation)公布的數字顯示,《金融時報》的銷售額從2008年至今一直在走下坡路。以2008年的數據為例,當時工作日期間從英國報攤上售出的《金融時報》總量約在9.2萬份,2010年這一數字下降為6.6萬份,今年截至5月,這一數字僅為3.6萬份。

《金融時報》紙質版銷量

同時,發行量審計局還分析了紙質版《金融時報》銷售的組成。除了報攤銷售,還包括個人訂閱、公司訂閱以及折價出售。但發行量審計局預計,今年這幾部分的銷量不高,比如,個人訂閱部分僅為6000份,公司訂閱為4000份。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詢培生集團的財報中發現,2014年,培生集團凈利潤從2013年的5.38億英鎊下跌至4.7億英鎊。而經過調整之後的運營利潤在不包括重組成本的情況下下跌5%,至7.2億美元。培生集團的數據還顯示,去年《金融時報》的銷售額在3.34億英鎊,僅為整個集團利潤貢獻7%不到。

在2014年財報中,結合紙質版和網絡訂閱,《金融時報》的訂閱量還是呈上升趨勢,但相比互聯網對紙質版的沖擊,網絡訂閱產生的利潤占《金融時報》總利潤的70%。去年紙質版核網絡版的總訂閱數量為72萬份,而紙質版僅占22萬份不到。

為了進一步維持現有的訂閱量,培生集團也不斷在《金融時報》業務板塊創新,比如開發各種相關app,以期吸引更多讀者,彌補紙質版訂閱量的下滑。在集團自身每況愈下的財政壓力下,還要維護《金融時報》高成本的運作,對於培生集團而言,多少顯得有些力不從心。至少在培生集團看來,與教育培訓相關產業的連錢速度更快。

此外,伯恩斯坦(Bernstein)研究公司的分析師阿斯佩西(Claudio Aspesi)指出,《金融時報》還存在龐大的養老金赤字問題。盡管《金融時報》本身並沒有透露具體的赤字數額,但阿斯佩西認為這一數字不下百萬英鎊,這也是在此次交易中,培生集團要求日經全額現金支付的原因之一。

未來何去何從?

接手《金融時報》的日經新聞社之後將如何布局,目前尚不可知。不過,在交易達成的一刻,就有人驚呼,日經用8.4億美元收購銷售額僅在3億美元左右的媒體,值得嗎?至少這筆交易對培生集團的股東而言是個利好。當天消息出爐後,培生股價上漲1%。

2013年7月以來培生股價

有分析認為,日經之所以此次大手筆收購《金融時報》體現了其“走出日本”,進軍英語市場的雄心。的確,在英國,日經並不為多數讀者所知。這家土生土長的日本媒體是日本全國第一大財經新聞大報,擁有140年歷史,比《金融時報》127年的歷史還要長13年。其日均發行量在300萬份左右,網絡訂閱量約在40萬。盡管日經新聞社在發展進程中將觸角伸及廣播、大數據服務等,但數據顯示,去年的凈利潤約為8000萬美元,與2013年相比下滑10%。

為了拓展國際市場,增加非日本籍的用戶,2013年,日經就創辦了英文版的《日經亞洲評論》(Nikkei Asian Review),其載體為網絡版和紙質雜誌。

但在互聯網時代,紙質閱讀受沖擊是普遍的現象,日本媒體業也不例外。因此,許多日本新聞媒體的主編和出版商都擔心,所在的媒體缺乏應對互聯網時代挑戰的數字化技術。因此,日經此次收購《金融時報》某種程度上也是學習後者在互聯網時代生存的技巧。畢竟,網絡訂閱產生的利潤占《金融時報》總利潤的70%。

交易落定後,《金融時報》內部也引發軒然大波。在與員工進行的電話會議中,法倫反複強調,相信日經會尊重編輯的獨立性等《金融時報》固有的原則。不過,一些專欄作者也很樂觀地應對即將到來的變化。專欄作家愛德華·盧斯(Edward Luce)就第一時間在推特上寫道:“日本,現在是我最喜歡的國家。”

編輯:仇芳芳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5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