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股權眾籌:從“密室遊戲”到大眾淘金運動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047

京東一直在互聯網金融上野心勃勃,2015年3月31日,京東股權眾籌平臺“東家”正式上線。 (CFP/圖)

京東、平安、阿里這些互聯網巨頭的入局,降低了股權眾籌的門檻,從前專業投資者聚集的“圈子遊戲”變成了普通大眾競相參與的“創業故事”。

2015年註定變成“股權眾籌元年”。

當李克強總理那句“要進行股權眾籌融資試點”出口,半年時間,這個以往普羅大眾並不熟悉的名詞在互聯網上遍地開花。京東、阿里巴巴、平安等大佬的加入,更是讓它有了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

6月2日,一個名為WiFi萬能鑰匙的股權眾籌投資項目開始正式認購,認購意向金71.747億元,超募220倍,瘋狂程度令市場咋舌。

利好消息一個接一個。2015年6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在“互聯網千人會”上指出,要將股權眾籌打造成資本市場的新五板。

兩年前的新名詞

股權眾籌的火熱似乎能從天使匯逐漸增多的參觀者中窺見一二。

這個被譽為“第一家中國股權眾籌平臺”的互聯網公司,正坐落在中關村創業大街的街口——這條街在不久前因接待了李克強總理而聲名大噪。

天使匯大堂擠滿了參觀者,熙熙攘攘的像個集市,不少人拿起手機跟掛在墻壁上的投資案例合影。“這半年尤其是這一兩個月,來參觀的多了很多,”前臺小姐工作量也增加了,她說,一樓本來僅僅是個大堂,來參觀的人太多,幹脆在一樓也增加了咖啡桌。

作為創始人的蘭寧羽也明顯分身乏術。

除了原有的工作,他多了很多“社會工作”,應對采訪、出席一些領導視察的場合,比如4月15日,他就負責給來調研的副總理劉延東講解了股權眾籌的概念。

自從2013年11月1日,《新聞聯播》報道了這家互聯網公司後,蘭寧羽和他的公司就被外界冠上“中國第一家股權眾籌平臺”的頭銜。

“我2011年上線天使匯時,還沒股權眾籌這個概念。”蘭寧羽創業過7次,其間做過PE、VC等投資人角色。

幾年下來,找錢和投錢這事都讓他有了切膚之痛。對於一個創業者來說,找到投資人太難,很多時候沒尊嚴。把錢花出去也沒想象中容易,因為這會受到時間、地域和資源的約束。在創業者投資人的角色中交替了幾年後,蘭寧羽決定要做一個平臺,打破地域、資源等限制,直接連接投資人和創業者,口號是“讓靠譜的項目找到靠譜的錢”。

在這個類似紅娘的平臺上,創業者可以獲得資金,如果創業成功,他的投資人就可以獲得投資回報。這成為今天股權眾籌的雛形。

改造社交類網站

天使匯的最初版本是創業者在平臺上發布項目,感興趣的投資人直接進行接洽。最初入駐的投資人和創業者,都屬於蘭寧羽和合夥人們自己以前的資源。在試運營的那幾個月,依靠口碑傳播,一些投資人和創業者又主動找了過來。

到天使匯2011年11月正式上線時,他們有了七百多位投資人。因為蘭寧羽自己一直從事互聯網,天使匯的投資人也主要集中在關註互聯網所延伸出來的移動互聯、電子技術等領域。

周歲時,這個平臺的融資額已經超過了8000萬,但蘭寧羽認為,當時平臺並不算具備股權眾籌的意義,而是更具有社交屬性的網站,實現的是投資人和創業者之間自行對接。

2013年1月,天使匯推出了快速合投功能,這種合投方式借鑒了國外股權眾籌的模式,如今這基本是目前各種股權眾籌平臺采取的主流形式,即由平臺進行優質篩選後,將項目拿給該領域投資人進行討論,得到核心投資人的青睞和投資意見後,再拿著投資人的意見到平臺上進行融資。

效果出乎意料的好,第一個項目5天內超額認購134%,募集金額超過300萬。從整個項目上線到完成融資,只花了14天的時間。

天使匯因此上了《新聞聯播》,帶來的註冊投資人開始增多。這種方式明顯受到了很多有經驗但還沒能力成立基金的投資人喜愛。

丁先生在一家機構投資做VC(風險投資),但他同時以個人身份入駐了一家股權眾籌平臺。“從我角度來說,這種投資回報更高。”丁先生說,做VC即使投了一個項目,並在幾年後順利上市,但整個團隊只能拿20%的獎勵,平時他們基本上只能拿2%的管理費,其中大部分還需要給團隊負責人,這樣分下來就很少了。“每人大概能得1%或者2%,幾百萬的樣子。但這只是聽起來好聽,但萬一沒有成功上市呢?”丁先生說,即使從風投到上市一路順利,也需要5-7年的時間,一般人在機構能不能幹這麽長時間都很難說。

京東的新故事

全民創業時代的來臨,加速了眾籌行業的火爆。

2014年兩會以來,政府層面對創業的鼓勵被提到一個新高度,全民創業一時成為熱詞,與此相伴,幫助創業者降低準入門檻的眾籌開始席卷了整個互聯網世界,電視、網絡、平面媒體,似乎每天都在講述眾籌的奇跡,作為權益類眾籌的延伸,股權眾籌在下半年出現在大眾視野里。

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11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的講話說要“建立資本市場小額再融資快速機制,開展股權眾籌融資試點”,則讓股權眾籌徹底熱了起來,因為這意味著監管層已經認可了這種新型融資方式。

這種鼓勵態度讓很多觀望的資本決定進軍股權眾籌。在過去,眾籌尤其是股權眾籌一直面臨著非法集資和非法發行股票這兩個雷區。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互聯網金融從業人士說,目前股權眾籌的監管紅線就是股東不得超過200人的上限。直到2014年年初,才明確了P2P行業歸銀監會管,股權眾籌歸證監會管理。

2015年1月,京東、阿里和平安三家巨頭紛紛宣布將進軍股權眾籌。3月31日,京東股權眾籌平臺正式上線,產品被命名為“東家”。

京東一直在互聯網金融上野心勃勃。劉強東曾經在公開場合說過,希望京東以後一半以上的收入,都來自京東金融,京東金融里的新故事便是股權眾籌。

京東金融為何特別青睞此項業務?劉強東給出的解釋是:“希望能讓和我一樣的屌絲創業者有更多機會,中低收入者有風險投資的機會。”豐富投資方式,“傻瓜式“拿錢降低創業門檻。

而總理的講話更是給了他們定心丸,“在政策和行業背景的雙重利好下”,在互聯網巨頭中,京東率先瞄準“全民創業”帶來的大蛋糕,希望以此鞏固他們國內最大的權益類眾籌平臺和京東金融的優勢。

勇敢者的遊戲

劉強東的言語中已經隱約可以看出京東更想把股權眾籌變成普通人的投資方式。

京東的另一個創舉是降低了投資的門檻,把原來專業投資者玩的“密室遊戲”變成了幾乎人人可以參與的大眾娛樂。

目前,京東設定的門檻是在年收入30萬以上,金融資產100萬以上以及有過多次投資經驗任意滿足其中一個條件。這意味著,一般的中產階級,都可以加入投資者俱樂部。

對此,京東並不否認他們降低門檻,但他們表示,這個標準是合乎規定的。

2014年,監管層曾經出臺了《私募股權眾籌融資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下稱《私募辦法》),對平臺、投資項目和投資者作了明確規範和限制,將股權眾籌定性為私募。《私募辦法》延續了私募市場投資者適當性的要求,對投資人作出了嚴格的規定:投資者為凈資產不低於1000萬元人民幣的單位,或金融資產不低於300萬元人民幣或最近三年年均收入不低於50萬元人民幣的個人,以及投資單個融資項目的最低金額不低於100萬元人民幣的單位或個人。由於投資者準入門檻設立過高引發了激烈的爭論,《私募辦法》發布後僅一個月就作出重大調整,將準入門檻降低到了3年收入30萬-50萬,金融資產100萬-500萬。

京東表示,雖然參與的人多了,但他們並沒有降低項目質量和風控標準。他們的股權眾籌平臺要負責前期項目的招募及審核篩選,優先優質項目上線。

其次,與項目方溝通為項目方上線準備,進行預熱路演,約談確定領投人,之後項目正式上線,引入跟領投,股東確認,進行投後管理。

對於項目的篩選標準,由京東組建的專業團隊負責項目篩選,好的團隊+有前景的商業模式+資源匹配度+渠道基本可以作為常見的參考標準。

在投後管理方面,則組建了眾創學院,從全行業範圍內篩選優秀的導師,對創業者的不同需求進行培訓,彌補創業人員的知識短板,幫助創業人員迅速成長,進而降低創業期因知識與經驗不足所帶來的風險。

在融資完成後,他們則將有專門的項目經理進行對接,以便實施項目信息的完全披露。

根據京東提供的數據,截至6月1日,東家平臺各類股權融資項目融資額已經達到2.6億元,共計給投資者呈現32個項目,其中上線募集25個,路演預熱有7個。上線項目融資完成率達到121%。

“現在的新問題,股權眾籌的火爆情況超出我們的預期”。京東方面舉例,上線一個月,平臺融資額就達到了1.19億,最快的項目在2分鐘內,市值1500萬的股權就被全部認購。

作為回報,京東作為股權眾籌平臺會收取交易額(1000萬以下)5%,或3%(1000萬以上)作為平臺傭金。但是目前這部分可折合成股份作為京東股權眾籌平臺對創業項目的扶持。

目前看來,京東的股權眾籌野心並不僅僅如此。他們對南方周末記者的回複中流露了讓眾籌平民化的興趣:“京東也觀察到美國JOBS法案在頒布後使得風投走向了平民化趨勢。京東股權眾籌期待中國也能出臺類似法律條文。”

拼專業和拼資源

據了解,現在選擇股權眾籌的方法,所有的股權眾籌平臺都大同小異,基本思路都是由專業團隊或者核心投資人進行篩選後,再將項目上線進行融資。最後進行投後管理。只不過每家在操作時,手法細節和門檻各有不同。

這里面比拼的就是投資人專業性和投後管理。但這恰恰是目前最無法標準化和監管。

蘭寧羽對現在的地方的“眾籌熱”頗有擔憂,他在選擇投資人上比較謹慎。天使匯創業時引入了700多名投資人,如今四年過去,經過認證的投資人也只有2300多名。

蘭寧羽說,投資人一直增長緩慢的原因是他選擇投資人有個標準是希望投資人在自己所在行業里有一定的影響力,這樣比較能給創業者提供幫助。不僅在金錢上,而是在創業者遇到問題時,能給他們提供專業的幫助。對於股權門檻降低,蘭寧羽並不覺得是一件好事。在他所操作的項目中,他一直把投資人控制在30人以內。

創業者唐先生的眾籌經歷印證了蘭寧羽的憂慮。

唐先生曾通過股權眾籌一間O2O的餐廳,兩天之內,他募集到了300萬左右的資金,但股東也達到了49人。但問題接踵而來,從選址到開業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他不得不將大部分時間花在了應付股東身上。

唐先生說,其實投資協議上已經寫明,決策權在於股東代表和領投人,但實際操作中,每一個股東還是忍不住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很多小股東就是圖個熱鬧,所以他們的意見完全不值得參考,但你不得不應付他們。”

唐先生說,值得慶幸的是,小股東們一段時間後喪失了新鮮感,不再亂出意見,唯一有壓力的是每個月財務披露時,他都必須解釋一遍為什麽還沒賺錢,雖然這離他的店開業僅僅三個月。

對於更多剛剛興起的中小股權眾籌平臺來說,他們更多地面臨著邊學習邊成長的過程。

“對於我們來說,難度最大的是投後管理。”邵錕是聚募股權眾籌的聯合創始人,他的公司成立於2014年10月,也就是股權眾籌剛開始興起的當口。

“我們當時做這個公司就是覺得全民創業時代到了,中小企業融資需求會越來越大。“邵錕說,加上幾個創始人一直都有投資經歷,於是幹脆成立了這個平臺,目前他們主要為資金需求不是很大的創業項目做融資,每個項目的募資金額最多不超過200萬。

邵錕並不覺得股權眾籌必須精英化。就他的理解,股權眾籌的初衷就是為了讓大家有更多的機會。而且,在互聯網時代,你必須去試,才會有更多的可能性,高門檻也許會讓很多可能性消失。

他們采取的控制風險手段更多的屬於較小眾籌平臺的辦法,第一是控制融資金額,第二則是控制每個人的額度上限。

邵錕說,幾乎每次眾籌,他們都反複跟投資人確認意向,並要投資人做好血本無歸的準備。同時,他們也不接受大額投資。

“我們都是讓投資人做好最壞的打算迎接最好的希望。”邵錕說,他們曾經有個項目眾籌120萬的啟動資金,當籌到60萬時,突然有一位投資人把剩下的金額全部投完。“我們為此特意趕往上海,跟投資人見面,希望說服他進行分散投資。”他們後來接受這筆投資的原因是發現對方是一金融公司的董事長,又具有多次早期投資經驗。

邵錕也坦言,作為一個新成立公司,他們存在著短板。“對我們來說,較大的挑戰並不是融資,而是投後管理。”上線7個月,聚募一共上線了91個項目,其中80個完成了融資,總融資金額為5499萬,但因為項目眾多,分布較廣,這就給投後管理造成了難度。

因為平臺開始起步,領投人制度也不是很完善,運行也不是特別流暢。”我們現在也是在努力完善領投人制度,讓專業的領投人來完善投後管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9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