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日,一個有多個姓名的45歲神秘商人在北京被查。他的姓名包括車峰、車風,還有索性用拼音標註的che feng。
這位早年由內地赴港的商人,在香港四季酒店租用了辦公樓層,至於他的真實住所則是中半山的富匯豪庭和譽皇居,一個每平方英尺價格超過4萬港幣,能吸引從馬雲到楊冪夫婦置業的地區。
財新傳媒在新近的報道中稱,“車峰此番被調查的直接動因,是涉及2015年1月落馬的原安全部副部長馬建及北京盤古氏投資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郭文貴案”。
3月中下旬,財新傳媒曾就郭文貴的發家歷史以及在盤古大觀和民族證券股權運作中的不正常現象刊發長篇報道,並由此在3月29日引起身在海外的郭氏強硬反擊,其發難時拋出的多個涉及財新創始人所謂隱私的“猛料”更令業界一時嘩然。
吊詭的是,郭文貴邀請對方在5月前公開辯論,財新方面接著以誹謗罪欲起訴包括中資背景的《香港商報》在內的媒體,最終卻戛然而止。直到車峰的出現,方才續上了兩個月前的戲碼。
值得註意的是,這一次,財新在報道中僅言及車峰是“被查”,究竟屬於“協助調查”還是更為嚴厲司法手段實施前的例行公事,並沒有言明。同時,報道中也沒有提及是何方機構帶走了車峰。
但這已足夠讓那些曾與車氏有交集的人士作出判斷了。更重要的是,車峰實際控制的香港上市公司數字王國6月3日旋即出現暴跌,盤中下挫幅度一度超過60%,而之後兩天該公司股價仍一路勁挫,市值三天內蒸發八成。沈默的資本市場往往以喧囂的方式表達自己真實情緒,它不會說謊。
事實上,是次市盈率曾高達490倍的數字王國股價出現劇烈波動,與之前李河君的漢能薄膜和潘蘇通旗下的高銀地產和高銀金融在港股市場上演的過山車行情,有著本質的不同。
表面上看,幾家公司確有幾分雷同,比如都屬於大股東股權集中——李河君在漢能擁有75%股權,潘蘇通和一致行動人在公司的股權達到恐怖的98.6%,而數字王國,雖說車峰只是持有行使價僅為0.04元的47.62億份可換股票據,即使行權,也只占擴股後的23%,但由於該公司兩位重要股東——張曉群(17.13%)和周健(29.81%),當年是以深圳新策投資發展公司名義入駐持有。要知道,2008年6月曾因出售中國平安解禁股權、一天納稅13.041億元名聲大噪的深圳新策,卻是車峰在資本市場輾轉騰挪的主力平臺,並和以“沃和”統一命名的一系列公司構成車氏的左膀右臂。可以得出結論,車峰通過頭馬和幹將對數字王國的實質持有股權接近總額的四分之三甚至更多。
另一個相通點,則是自去年以來,這幾家公司均錄得超過600%的股價升幅,漢能的市值更摸到了400億美元線,而即便股價雪崩式垮塌,作為大股東其實仍有可觀的賬面浮盈,就如同車峰在“失聯”後其實仍能通過數字王國入賬近40億港元。
但是,漢能薄膜和兩家高銀系公司很可能是受到做空機構的青睞,是後者長期潛伏收集籌碼後精心選擇出擊時機的獵物。而數字王國則不同,盡管2013年3月由奧亮集團通過註入特效公司Digital Domain業務借殼而來,且一直頂著大文化產業光鮮的冠冕,不過其畢竟不是阿里影業和萬達院線,股價之所以沖霄直上,更多源於滬港通後港股大行情展開以及大股東老辣的擡高估值技巧。另外,普通做空機構一般不會去逆其龍鱗,只因為車峰其人不同尋常。
車峰的出名,當然不只是因為他在數字王國上的點金聖手,也不僅因為他還是多家在港上市公司的重要股東並至少控有11家BVI公司,甚至5年和7年前他通過解禁海通證券和中國平安的股票共獲利百億元也只是加大了光環的直徑,更重要的是,車氏並不是一個普通商人。
可以想見,如若不是6月2日事件的曝光,數字王國仍將安之若素享受著美妙時光,直至主事者發現下一個可以賺得盆滿缽滿的殼目標。
現在,車峰的四季酒店圈子正在進行某種切割。“不熟”是充滿想象力的托詞,一眾在資本市場通過搭識這位車公子呼風喚雨的高手需要頗費心思地去拿捏分寸。關鍵是,這位帶頭大哥只涉及馬建和在數字王國上也賺到8000萬元的郭浩雲(郭文貴的香港名字)嗎?
註意!在財新的報道中提到了天津商人劉誌遠——此人整整十年前攪起轟動一時的世紀中天操縱股價案,因行賄原貴州省委書記劉方仁而被處以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有事實表明,幾年後世紀系又在中匯醫藥的重組中重新活躍起來。
有意思的是,上述報道指車峰通過劉誌遠旗下公司獲得了平安和海通巨額股票,但若有細心人士查閱當年的各路資訊會發現,那個大名鼎鼎的深圳新策一度卻被記在劉的名下。從這兩者之間的深遠淵源來看,或許當年由世紀中天重組牽出的重慶國投、西南證券大股東易手以及中關村操縱股價案多起事件都會產生另外一番解讀。
這起事件所引發的連鎖發酵,也許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