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從抄襲到超越 馬雲最害怕的敵人 馬化騰

2015-05-25  TWM

他的微信在中國用戶數6.5億,全世界用戶12億,是LINE的2倍;騰訊公司市值達6兆元新台幣,是台積電的1.5倍。

今年3月,連郭台銘都力邀他共同合作。

《今周刊》全程參與騰訊一年一度的股東會現場,為您揭開神祕面紗,看馬化騰的腦子在想什麼, 以及他勾勒出未來的互聯網大計……。

撰文.劉俞青 研究員.張佳婷 攝影.陳永錚他的公司推出的即時通訊軟體,是全世界最多人每天手機上使用的聯繫方式;他創立的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遊戲公司;他主宰全中國半數以上人口的食衣住行育樂生活,沒有他幾乎寸步難行;他的個人身價超越阿里巴巴的馬雲。

他是年僅四十三歲的馬化騰。白淨的臉龐,掛上細邊的金屬框眼鏡,十足學院氣息;近幾年,無論站在鴻海郭台銘旁邊,甚至是香港長江集團李嘉誠面前,馬化騰都足足年輕了好幾個世代以上。

他的帝國被《時代》盛讚,張忠謀也無法忽視他但他一手創立的騰訊,被《時代》雜誌喻為「創造了一個趨勢—讓這個冷漠社會中的人們開始渴望與別人建立聯結」。而一位投資中港台股市逾四十年的投資家更直言,「過去一年來在港股,要能夠有倍數漲幅的,就是像騰訊一樣具備翻轉世界、改變世界的股票;從前那些地產股、金融股的時代過去了。」連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都不得不承認:「未來台灣企業的發展,不會再是台積電這樣的製造業,而是像騰訊、阿里巴巴這樣的公司,業別是『服務業』。」馬化騰這位「七○後」,是年輕世代的代表,儼然手執互聯網產業大勢的牛耳,站上了世界浪潮的風口上;五月十三日下午三點半,他維持一派衣著輕便風格,現身香港香格里拉酒店五樓,這一天,是騰訊一年一度的股東大會。

在這一場謝絕所有媒體採訪的盛會上,《今周刊》以騰訊股東身分進場,並在股東會上直接向馬化騰提問騰訊的下一步,以及全球互聯網產業的未來,馬化騰在回答本刊的提問中,直言互聯網將掀起「第三波的工業革命」,這也是馬化騰首度在正式場合,面對面回答台灣媒體的提問。以下為訪談內容。

《今周刊》問:請問騰訊的下一步是什麼?互聯網產業未來在哪裡?是否在您的建議下,才促使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近期的人民代表大會上,公開表示要制訂國家級的「互聯網+」戰略?

馬化騰答:我的確是一三年起在很多場合推崇「互聯網+」的理念,這概念是說互聯網這個大家原本認為的「新經濟」,其實可以和很多的行業進行整合,例如「互聯網+金融」,原來覺得沒有關係的,現在這浪潮打過來,銀行業發現這是轉機,更是挑戰。又例如滴滴打車,是「互聯網+交通」的結合,也是因為現在有了移動互聯網而發生的(編按:即叫車並支付車資,全在手機上App完成)。

他提出的「互聯網+」,將啟動第三次工業革命互聯網產業和傳統行業結合越來越多,不得不帶來衝擊與思考:這是不是另一個工業革命?過去有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那麼互聯網+很可能帶來第三次工業革命。

我提出這個理念,就好像過去對「電力」的想像一樣,這次是經濟的一種信息能源,未來每個行業都得用上,不用就會失去競爭優勢,騰訊不但提出這理念,也在實踐。以微信為龍頭,QQ(通訊軟體)也會跟上,在移動互聯網上面,我們擴大了「人」和「傳統行業」的連結服務,所以我們對外說我們定位是「連結器」:騰訊做出很多零配件,讓每個行業的人去用,我們盡量找出規律,做出一些通用的配件,希望其他合作夥伴能夠用我們做出來的零件,打造出一個「互聯網+傳統行業」的生態出來,無論交通、醫療、教育、金融等各行業都有結合點。

騰訊也積極和各地政府溝通,過去許多地方都有「智慧城市」的建設,但最後一哩沒有連接到用戶的手機上,我們想把這塊做好、做起來,所有的民生事務都可以用「互聯網+」的方式解決。

「互聯網+」的背後,商業模式其實並不複雜;首先我們把這些線下服務連接起來,接下來第一需要支付系統,第二是廣告、流量,那我們微信平台可結合用戶的地理位置、興趣、閱讀內容偏好,就能快速找到當時當地最適合、最匹配他的廣告內容,此時這些和騰訊合作的傳統行業的服務,就能轉成廣告,投放在我們體系裡適合的用戶。

所以這些是一步步串聯、息息相關的,騰訊努力把「互聯網+傳統行業」的體系建立得很好,在這社交圈裡有流量,廣告主搭建好,這樣生態就能建立起來了,這就是未來互聯網+的世界。

他的特質是安靜、低調,不愛社交也不愛應酬未來世界的遠景,似乎就在馬化騰的回答中,被一字一句、一點一滴勾勒出來;如果實現,很可能是二十一世紀對人類生活最大的衝擊與革命。但這個可能的巨變,卻被他用一貫溫和的口氣,平靜地說出。

今年馬化騰第一本親自撰寫、即將出版的著作《互聯網+》新書中,他說:「互聯網不是萬能的,不必神話『互聯網+』,但互聯網將連接一切,會成長為未來的新生態。」「我的老闆不像馬雲一樣舌粲蓮花,他也不公關。」五月八日,台灣董事學會邀請騰訊副總裁暨集團戰略與企業發展負責人林璟驊演講,他開場第一句話就點名了馬化騰的個人特質:安靜、低調、沉穩,即使正在預言一場全球可能即將經歷的大革命,也沒有激動的表情、誇張的演出。

不若阿里巴巴主席馬雲的口若懸河,也沒有百度創辦人、董事長兼執行長李彥宏的俊俏外形,每一次馬化騰現身公開場合,常常只是微笑、少言,連他都承認自己很宅,「我不喜歡社交,也不喜歡應酬」。

但十七年前,他和大學同宿舍的同學,包括張志東、曾李青、陳一丹在深圳成立「深圳市騰訊電腦系統有限公司」,如今已成為席捲全中國半壁江山的「騰訊帝國」。全中國有六億多、約半數人口的手機頁面上,都有一個綠色的「微信(WeChat)」App,在全世界有十二億個用戶;透過這個即時通訊軟體,做「人」與「人」之間的聯結,或是馬化騰口中,未來互聯網+的世界裡,做「人」與「服務」之間的聯結,甚至是《時代》雜誌筆下,「讓冷漠社會中的人們,開始渴望與別人建立聯結」,都在這個帝國裡,一點一滴建立起來的生態上進行。

換句話說,騰訊是什麼?它是在實體社會之外,首次完整而且鋪天蓋地,將食衣住行育樂各個方面全部納入,建立起一個虛擬的「社會」。

而這個虛擬帝國的主導者—馬化騰,從小在深圳長大、在深圳大學研讀電腦,連騰訊也在這裡誕生。直到如今,許多深圳人仍以孕育出騰訊這家國際級大公司為榮。《今周刊》團隊一走出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坐上出租車,司機一開口就問我們:「你們玩微信嗎?」並主動介紹許多微信的功能,下車前還提醒我們要趕緊下載「滴滴打車」的App,以免叫不到出租車,「現在沒有滴滴(打車)的出租車,都沒生意可做了。」他從小工程師做起,至今還念舊地保留「起家厝」馬化騰的影響力可見一斑。當年他和許多學電腦的學生一樣,畢業後就在深圳的福田區賽格廣場二樓,租下一個約三十多坪大小的辦公室,在這裡賣起了他自己研發的「股霸卡」,業餘還當一個線上論壇的站主;股霸卡說穿了就是在股票機之前,專為股市報價設計的B.B.Call(呼叫器)。

儘管騰訊如今早已是一家擁有二萬多名員工、產品遍及全世界的大公司,在深圳的高新科技園區內,也蓋起了三十九層樓高的「騰訊大樓」;但十多年來,念舊的馬化騰始終保留這間在賽格廣場裡的「起家厝」,這間環境稍嫌髒亂的小辦公室始終沒有退租、門口還是掛著「騰訊企業」的名牌,就連最主要往來銀行,也還是距離賽格廣場不遠的招商銀行振興支行,沒有改變。樓下保全告訴我們,馬化騰偶爾還會回來走動。

當年馬化騰自己研發的這一台小B.B.Call在這一帶賣得不錯,幫馬化騰賺了一點錢;直到他看到當時剛冒出頭的ICQ(編按:最早出現的即時通訊軟體之一)很受歡迎,他也想到把這台小B.B.Call放到桌上電腦機上,傳遞的資訊也從股市報價轉為一般對話,於是乎,OICQ就誕生了,這就是QQ的前身。

直到如今,只要在中國用到電腦,每個人都會有一個「QQ號」,QQ號像是電腦世界裡每個人必備的名字一樣,是主要的連接工具之一。(文接八十二頁)中國的網路世界,一直是一個封閉型的環境,從全球的角度或許是一種不公平競爭,但對中國國內的網路公司而言,卻造就了成長茁壯的溫床,騰訊一開始就在這個環境裡,靠著馬化騰的QQ,快速長大。

但馬化騰很快就遭逢兩個史上最大的困難,第一是騰訊剛成立不久,立刻就遇上二○○○年的網路泡沫,和所有的網路公司一樣,騰訊也差一點倒閉;當時馬化騰透過很多管道找錢都碰壁,還差一點以五十萬人民幣的價格把騰訊給賣了,還好最後透過台灣創投界的天使投資人李鎮璋的引薦,順利引進香港盈科集團李澤楷二二○萬美元的「救命錢」,取得騰訊二成股權,騰訊才挺過這場泡沫風暴。見過騰訊的生死交關,李鎮璋形容馬化騰是一位「願意誠心接納不同意見,融入不同資源的領導人」,所以才會有貴人願意幫忙。

他推出QQ頭像,把流量成功變成現金而另外一個困難則是,儘管QQ快速壯大,使用戶數迅速增加,○四年線上人數突破七百萬人,下載用戶數達一億人,這也是當時網路世界的最高紀錄,但創新高的使用人數卻沒有帶來實質的收入,整個騰訊高層不斷腦力激盪:如何才能把這些「流量」成功轉化為「現金」。

據說有一天,馬化騰回家看到太太正在穿戴,準備出門,這個舉動讓他靈機一動,後來決定在QQ上面推出每個人的虛擬影像,從外形、服裝到名稱一應俱全,就像是「紙娃娃線上版」的虛擬人生,只是每一樣配件都要花錢買;沒想到這項服務一推出,廣受每天生活枯燥的上班族歡迎,這就是後來的「QQ頭像」或「QQ秀」,這項加值服務,也是讓騰訊的財務站穩腳步的第一桶金。

挺過網路風暴,營運也上了軌道,騰訊卻始終揮不去「仿冒」的既定印象。無論模仿ICQ的QQ,或是後來的微博、微信,其實都是以模仿當紅軟體起家,只是到了騰訊手上,透過各種加值,讓這個軟體更好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微信。

當年微信的誕生,和當時最紅的「WhatsApp」有絕對的關係,甚至於晚一點問世、如今是台灣使用率最普及的LINE也對微信產生影響,但是WhatsApp和LINE最常使用的功能仍僅止於通話,而如今微信的功能幾乎是包山包海,除了食衣住行育樂之外,所有想得到的功能,例如在微信上開店賣東西,或是視頻內容產業等,都能附著在微信上進行。

馬化騰在股東大會上所指的「互聯網+」的概念,大半都能在微信平台上實現,換句話說,微信老早就超越了「聯繫」、「對話」的基本功能,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好夥伴,只要有一個微信帳號,幾乎可在中國走遍天下,這也就是騰訊令所有使用者喜愛,卻也令所有競爭者,包括馬雲最害怕的地方。

他的「抄王」嘲諷揮之不去,但沒人比他抄得好儘管「山寨大王」、「抄王之王」的封號仍然揮之不去,但騰訊產品實在是太好用,許多網友一邊使用騰訊、一邊揶揄騰訊「一直在抄襲,從未被超越」,每當有小型新創公司推出新的產品,很快就會被騰訊抄襲,儼然大軍壓境,小公司幾乎沒有喘息機會,中國用「捆綁致死」形容騰訊對這些公司的龐大威脅。

但令人意外的是,外界排山倒海的批評,馬化騰從來不否認抄襲,每次面對這些犀利提問,他的工程師性格總會充分流露,他選擇直接面對,不閃躲問題,他說「抄襲可以理解成學習,是一種截長補短;而且最大好處就是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風險。對於創業者而言,最終能生存下來,才是最重要的。」在中國,「雙馬」的PK大戰永遠是觀眾最愛看的戲碼,阿里巴巴的馬雲與馬化騰間,什麼都被拿來比,也各擅勝場,馬化騰贏在年紀輕,馬雲贏在漂亮的演說,但只有這一點,阿里巴巴的經營模式以創新勝出,而始終在抄襲泥淖中的馬化騰總是矮了一截。

「騰訊感覺總少了一點原創,畢業生還是優先把阿里當成更好的選擇,」我們走訪馬化騰的母校—深圳大學,他的學弟們對這位學長似乎沒有太多興趣。

但一走進深大,迎面而來的「深圳大學」四個大字碑坊底下一棵蒼勁的松樹,小小的字刻著「騰訊企業四位創辦人種植」,不細看就會忽略,連種樹都不願具名,低調到讓人尊敬,這是深圳大學校友會對這位傑出校友的評價。

又是抄襲,又是尊敬,馬化騰的身上有著複雜的元素,但無論外界如何看他,好的壞的,他都一笑置之,因為他知道,好壞評價都只是一時,只有騰訊加快腳步,無遠弗屆地建立起網路世界的生態,才是硬道理。

這位「互聯網大帝」在虛擬世界裡,擁有最真實的影響力。

馬化騰

出生:1971年

現職:騰訊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經歷:中國電信、潤迅通訊學歷:深圳大學計算機與應用理科學士家庭:已婚,妻子王丹婷身價:99億美元(2015/5/19)全球排名第56名,中國第4

《互聯網+》

作者 馬化騰等

出版 2015年6月

騰訊產品從抄襲,到超越對手原版 ICQ(1996年)騰訊版 QQ(2001年)

改良之處 全面中文化

「QQ頭像」引進虛擬人生就算換裝置,訊息也不會不見原版 WhatsApp(2009年) kik(2010年)騰訊版 微信(2011年)

改良之處 中文化

可與設定的「朋友圈」分享許多訊息增加像Instagram的圖片分享功能增加「滴滴打車」等生活應用功能可開立「微店」,在朋友圈中經營電商

綁定銀行卡可用微信支付

原版 推特(2006年) Facebook(2004年) 新浪微博(2009年) 搜狐微博(2010年)騰訊版 騰訊微博(2010年)

改良之處 畫面簡潔

重視使用者經驗

原版 ebay(1995年) Yahoo拍賣(1998年) 淘寶網(2003年) 支付寶(2004年)騰訊版 拍拍(2005年) 財付通(2005年)改良之處 2014年投資京東商城,完善物流系統有龐大QQ用戶作為目標客群

整理:張佳婷

騰訊市值飆2000億美元

直逼臉書、阿里巴巴

2011年3月

馬化騰拋售持股,套現港幣約14億元

2011年11月

歐債危機影響,騰訊首度發債5億美元,引發市場疑慮,市值下挫

2014年1月

騰訊入股華南城,踏進物流及原料交易市場,為電商鋪路,股價看好

2015年4月

市場看好騰訊布局發展,股價直飆,市值最高飆破2000億美元大關,直逼臉書的2270億美元,阿里巴巴的2160億美元

從小工程師到中國首富

—「QQ之父」馬化騰大事紀醞釀期 平凡小工程師出身1971 10月出生於廣東汕頭1993 .畢業於深圳大學計算機與應用理科學系.進入潤迅通訊、中國電信,從軟體工程師做到開發部主管創業期 創辦騰訊,卻遇網路泡沫

1998 創辦騰訊

1999 騰訊推出即時通訊軟體OICQ 2000 網際網路業泡沫破滅,騰訊差一點倒閉2001 OICQ更名為QQ 2003開始涉足網路遊戲,逐漸拉高營運比重出頭期 推出QQ,賺進第一桶金2004.QQ成立虛擬影像「QQ頭像」,讓用戶可自行設計頭像,建立線上虛擬人生,讓騰訊賺進第一桶金.騰訊6月在香港股市正式掛牌,發行價每股3.7港幣.在QQ上認識妻子王丹婷2005 劉熾平(高盛前投資經理)空降成為騰訊首席投資官,隔年成為公司總裁2006微軟MSN進軍中國,但QQ仍稱霸中國市場2013 微信總註冊帳戶超過3億

發光期 搖身中國首富

2013 1月彭博億萬富豪榜公布,馬化騰以131億美元的淨資產,成為中國首富,同年馬化騰被選為全國人大代表2015 馬化騰在兩會之後,針對互聯網未來發展召開記者會,此舉被中國媒體喻為「馬化騰時代來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9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