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P/圖)
針對被傳得沸沸揚揚的“中泰兩國在廣州簽署克拉運河合作備忘錄”的消息,外交部發言人洪磊5月19日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稱,“我們也是從媒體上看到有關報道。我沒有聽說過中國政府有參與該項目的計劃。 ”
據新華網報道,中國駐泰國大使館19日也表示,中國政府有關部門迄今為止沒有參與關於此項目的研究和任何具體合作。
中國駐泰大使館回應說,註意到了關於克拉地峽的消息,據中國駐泰使館了解,中國政府有關部門迄今為止,沒有參與此項目的研究和任何具體合作,也未就此問題發表過任何立場。
19日下午,泰國駐華大使館新聞處回複《南方都市報》稱,這項協議簽署雙方是民間組織,並非現任政府官員,他們應該是在研究這項合作的可行性。
有專家表示,近年來,有關克拉運河項目的說法曾多次傳出,但迄今為止,這個所謂的項目均是“子虛烏有”。
19日早間,參考消息網援引報道稱,“初步預估,這項延宕10年的世紀大工程需耗時10年、投資總額280億美元,一旦開通,大陸的‘馬六甲困局’也將迎刃而解。”文章還根據綜合消息稱“寧波海事局微博15日發布消息,中泰兩國在廣州簽署克拉運河合作備忘錄”。
該消息經過多家媒體轉載後引起廣泛關註,甚至引發了股市震蕩。
新華網記者調查發現,這一消息最早由臺灣《中時電子報》於18日報道,之後被多家大陸媒體轉載。
《中時電子報》的報道稱,“中泰兩國在廣州簽署‘克拉運河’合作備忘錄,讓這項延宕10年的世紀大工程向正式開工跨出一大步”。而其援引的消息源是寧波海事局官方微博於15日發布的一條消息。
寧波海事局負責官微運營的一名工作人員介紹,官微確實發過這一消息,但他們也是轉載了《南方日報》的報道。
《南方日報》14日發布的一篇題為《泰國克拉運河項目合作備忘錄在穗簽署》的報道稱:“日前,泰國克拉運河研究和投資合作洽談會在廣州舉行,會上簽署了泰國克拉運河項目合作備忘錄…… 據龍浩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開鑿修建克拉運河不僅將惠及廣東、福建、上海、江浙等沿海地帶,更有助於中國加強與東南亞、中東、非洲、歐洲各國的貿易往來,助推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據泰方有關負責人介紹,項目將為泰國民眾創造可觀的就業機會。”
從報道中可以判斷,簽署備忘錄的雙方應該是“龍浩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與所謂的“泰方”。
新華網記者聯系到一名當時在簽字現場的人士。這名人士說,會議現場當時沒有官方人士出席,有名為“泰國運河國家委員會”的泰方出席。
這名人士結合自己在現場的觀察判斷:“這個合作就是一個非常前期的東西,沒有實際開工,也沒有內容。”
該項目目前唯一的中方合作企業,龍浩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對《南方都市報》表示,280億美元投資的說法子虛烏有,目前項目還在規劃中。
“確實由中方企業投資,但280億美元的數字子虛烏有,我們從來沒有發布過。”該負責人表示,現在項目還在規劃當中,根本無法判定投資金額。至於未來是否會和中方政府部門有所溝通,該負責人說,“會有多個部門參與”,具體細節及項目進展則不方便透露。
據龍浩國際集團介紹,泰國克拉運河是指在泰國克拉地峽區域挖掘一條溝通泰國灣與安達曼海的運河,修建完成後船舶借此可直接從印度洋的安達曼海進入太平洋的泰國灣,與取道馬六甲海峽相比,航程至少縮短約1200公里,可節省航運2—5天時間。以10萬噸油輪來算,單次大約可以節約運費35萬美元。
據介紹,開鑿修建克拉運河不僅將惠及廣東、福建、上海、江浙等沿海地帶,更有助於中國加強與東南亞、中東、非洲、歐洲各國的貿易往來,助推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
據《新京報》報道,克拉地峽是泰國南部的一段狹長地帶,北連中南半島,南接馬來半島,東臨泰國灣,西瀕安達曼海,向西進入印度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中國社科院東南亞問題首席研究員許利平表示,修建克拉運河的提議一直就有,但是這是一個改變地緣政治的項目,各方都比較謹慎。泰國一家公司一直在推動這個項目,並在前期論證研究上花了很多錢,也在與中方企業洽談,但目前正停留在研究論證階段。
開采這樣一條重要運河絕非易事。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南亞東南亞所副研究員宋清潤表示,“在泰國修建大型基礎設施項目,首先是專家論證,國內外專家實地考察,向泰國國會遞交報告;國會要進行表決是否通過,然後公開招標投標,中標公司再簽署協議,國會通過後就可開始執行,運河項目也大致要通過這樣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因素要考量,宋清潤表示,專家組要向泰國國會提交綜合效益評估報告,說明環境、移民、開挖技術、投資造價、地緣政治考量等一系列問題,特別是當地民眾的民意調查,這需要長時間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