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推薦閱讀|我的投資體系:洞悉自我、張弛有度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461

推薦閱讀|我的投資體系:洞悉自我、張弛有度
作者:sosme


我的投資體系有三大支柱:

一、認知:對市場及自我的正確認知;

二、態度:缺乏保守謹慎的態度,所謂的估值或安全空間就不是一個靠譜的東西;

三、策略:動態再平衡,因變而變、逆向而變、張弛有度。

一、對市場及自我的正確認知

1、對市場的認知

(1)這個市場門檻比較低而且參與的聰明人太多,競爭非常激烈,這不是一個輕易能賺錢的地方;

(2)從長周期的角度而言股票確實是一個很好的的投資工具,但就歷史數據統計其長期收益率也就8%到10%左右,比國債稍微高一點,長期來看比房地產也要高一點,而且這個收益率75%的機構還達不到,一般的中小散戶戰勝這個收益的概率更低;

(3)股票市場很奇怪是一個充滿傳奇、充滿故事的領域,有很多莫名其妙或似是而非的東西把投資者裹挾進這個市場,這里有兩個典型案例:

(A)只有參與股市才能抗衡通貨膨脹:在通脹的大背景下面臨現金資產的日漸縮水,股市似乎特別具有吸引力,但這是一個很奇怪的見解:就大多數投資者而言如果連本金都不能保住、你怎麽能夠抗拒通貨膨脹?

(B)類似滾雪球或複利效應(N年N倍)的誘惑太多,基金經理最喜歡的促銷工具就是複利表,但出於銷售動機很多被公示大眾的複利表是選擇性的:那些負複利(持續大跌、崩潰或蕭條對資本的毀損)後面的悲慘故事無人提及,其實沒人知道長長的坡與濕濕的雪在哪里,這是一個競爭激烈的領域,當你發現所謂長長的坡的時候已經人滿為患你爬不上去的、當你爬上去的時候再厚再濕的雪也早已經被滾光了。

2、對自我的認知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宏大的課題,不僅涉及到心理學也涉及到哲學層次的思考,這里僅就與投資最相關的一些東西進行探討:

(1)運氣與能力:投資是運氣與能力最分不清楚的領域,買彩票也有人發財但中彩者不會自認為是彩票專家、但買中牛股的人都會認為自己是具有超強能力的股票專家,牛股投資者沒有中彩者那麽有自知之明:在一個隨機波動的世界里大家都是池塘里的鴨子,不要以為自己能夠撲打幾下翅膀就能改變池塘的水位,在我們分不清運氣與能力的時候最適當的做法是把成功歸於運氣、把失敗歸於自己;

(2)過度自信與自以為是:這是成功投資或牛市期最容易孵化的孽種,我們會把投資成功和這個過程中的某種東西(理念、策略或某神秘技術)聯系在一起,在成功的光環下會認為自己把市場看透了或掌握了投資秘訣,實際上市場中所謂成功或牛股都有相當成分的隨機波動性,我們會把某時某處具有一定偶然性的策略認定成必然性或永久性的投資策略,它產生兩個副產品對投資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一個就是過於自信、第二個就是自以為是,為什麽會過於自信或自以為是呢?因為曾經用某種方法賺過錢所以相信某種方法是持續有效的;實際上任何一個有效的方式都是階段性的、有條件的,但是因為我們在賺錢的過程中發生了認知扭曲會把這種方式和賺錢建立一種必然的聯系,容易過於自信或自以為是,在投資的時候會做比較極端的、絕對化的一些判斷;

(3)網絡時代的新型認知誤區:在當今這個短期化或快餐化的時代“投資圈的社交”也逐步網絡化,有兩個我“自以為是”發現的認知誤區需要特別說明一下:

(A)在網絡中的投資社區有很多所謂這個群、那個幫,如果使用不當對投資決策是有害的:因為既然是個群或幫是觀點相同的人聚在一起,大家相互碰撞、相互強化很容易得出一些極端的、絕對化的判斷,所以說大家要慎用這個工具,我建議大家反向來用這個工具,如果你看好茅臺,你就要專門加入那種黑茅臺的群。為什麽?因為你想要投資的東西,你一定要去尋找一些反面的東西來平衡它,這樣你才能得出一個比較客觀的、符合實際的判斷;

(B)做投資一定要真誠、坦然的面對自己,不要因為網絡世界的虛名而扭曲對自我的認知,我的網絡體驗特別願意與大家分享:網絡不應該只是尋求認同的地方、更是尋求反思與客觀的地方,否則可能會誤入歧途;網絡也不是一個顯示自己更聰明的地方而是一個讓別人來剖析你、置疑你的平臺,通過別人的觀點來觸動你、讓你認清你自己,在這個過程當中逐步完善對自我及市場的認知體系。

二、態度:沒有保守謹慎的態度,所謂的估值或安全空間就不是一個靠譜的東西

1、安全邊際不是一種單純的估值技術其核心是保守謹慎的態度:做投資都感覺價格的波動比較大,其實估值的波動比價格的波動更大,一個股票可能在8塊到10塊之間波動,可能我們對其做的估值在6到30塊之間波動,因為我們在估值的時候實際上是在做價值判斷,而價值判斷本來就是一個很主觀的東西,每個投資者都會做出自己的判斷,估值實際上是一種客觀的因素和主觀的因素相互混合以後得出的一個比較模糊的東西;如果估值都在很大的一個空間波動那麽以估值為基準的投資就沒有意義了,那麽我們該如何以估值為基準來做價值判斷呢?這里的核心要素就是保守、謹慎的態度,只有保守的估值才具參考意義,如果是“非保守或樂觀的態度+有些科學意味的計量”得到的估值對投資的傷害與誤導是很巨大的,因為有些高等數學的計量包含其中(貌似科學)有時往往強化投資者的過度自信,這其實也是泡沫機制的成因之一。

2、我在做投資的某幾年是非常迷信這個估值的,什麽三階段模型、五階段模型,自己也做了很多表格,因為當時我有一個想法,我把所有的資料都進行融合整理、把你這個股票估的很準了,難道我還不能賺錢嗎?確實有時候你還是不能賺錢。因為你在做估值的時候一定會加入很多主觀的一些參數,像我們做估值都知道所謂的現金流折現,還要加上高等數學的東西,參數一個微小的調整會就會在估值上產生非常大的波動,如果估值的波動很大,就難以用估值為基準做出你的投資決策,我最近看到一篇新聞報道,有一只股票攀鋼釩鈦,曾經有人做出一個很離譜的估值,當時出來的是180,隨後又修正到50多,這個估值報告還是機構做出來的,我覺得缺乏一點起碼的嚴謹,現在的價格是2塊多,這種估值有意義嗎?所以我覺得只要你缺乏保守謹慎的態度,估值就不是一個靠譜的東西,實際上現在我做估值非常簡單:只做保守的估值;而且由於市場的隨機波動性就算估值準確也與市場表現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不要以為估值可以決定一切它只是投資的基準之一而不是全部;

3、我們回顧有二三十年長期成功投資記錄的投資人,我看了一下他們都有相對共同的品質:那就是保守謹慎。特別是有30年以上成功記錄的(典型代表比如施洛斯),他可能沒有很高的文憑,沒有受過專業的教育,但是你只要有保守謹慎的態度,你在投資領域就具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優勢,這是我目前唯一可以確認的投資秘密。

4、保守謹慎的態度是在估值的時候我們要做保守的估值,我們在做了保守估值的情況下,我們怎麽樣建立投資組合呢?怎麽樣進入一個實際的操作過程呢?這就涉及到介入價格的問題,安全空間還有一層含義,那就是價格意識。我們做投資的時候一定要對控制好介入價格:一定要低成本的介入;因為我們在一只股票能賺多少實際上算起來非常簡單,兩個因素:一是介入價格,二是介入份額(配置比例),決定了你在這只股票上的最終回報;所謂的回報不是來源於公司偉不偉大,而是來源於你的投資成本,比如說茅臺有人賺幾十倍但也有人被腰斬,所以說我們在發現標的並做保守估值,然後我們要進去的時候,一定要控制好我們支付的成本。這一點我比較有體會,為獲得好的價格(成本優勢),有時候要等幾年,有時候還等不到,這是投資很關鍵的一個要素。我在這里就簡單的說了一下我投資體系的第二個支柱,安全邊際,它實際上不是技術性的東西,而是屬於思想上和意識上的東西:保守謹慎的態度、強烈的價格意識。

三、投資策略:動態再平衡

1、市場具有隨機波動的本性我們一旦進入這個市場,基本上我們就很難把握自己的命運,怎樣在不確定性的市場環境里尋找一種相對確定的操作策略呢?帶著這種思考進行了持續的實踐探索,我最終選擇了動態再平衡的策略。實際上作為投資者我們在市場里面雖隨市場波動但還是有一些主動性:比如我們投什麽、什麽時候投、什麽價格投、投多少都是我們自己可以決定的,所以我們要非常謹慎的對待自己的每一次操作,而動態再平衡能提供操作方向非常明確的指引;

2、動態再平衡是跨周期的風險對沖策略:做投資一定要有跨周期的思維習慣,因為在牛市當中即使你賺很多錢,如果在上一輪熊市當中你損失太大,你可能賺的錢還不足以彌補上一輪熊市的虧損,你同樣一無所獲;所以做投資千萬不要只考慮能賺多少更要考慮如何防範風險,一定要在市場不好的時候、在極端風險狀態下控制你損失的幅度,這個才是長期投資致勝的關鍵,而動態再平衡策略可以在相當程度上實現這個目標,雖然在任何時候它都不是最優的策略,但是反過來看它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是最差的策略。它是一套平衡的、跨周期的、能抵禦風險的長期策略,對這個策略的理解需要有跨越牛熊的大視野。

3、動態再平衡包含三個層次:(1)構築初始投資組合:根據對各類資產的風險-收益評估確定配置結構並完成初始投資組合的構築;(2)再平衡:恢複配置結構;(3)動態:在再平衡的基礎上對配置結構進行調整。

比如典型的均衡配置組合“50%的債+50%的股票”, 在市場隨機波動中資產價格變化後會打破“50%的債+50%的股票”的結構,我們在操作中就要將其恢複到原來的配置結構:這個恢複平衡的過程是賣掉表現好的,買入表現差的,完全是逆向的操作;動態調整是在再平衡的基礎上做一些逆向放大,比如說在牛市上升的時候,我們要賣掉更多的股票,把股票的配置從50%降到30%、降到20%,也就是說市場熱度越高,我們的持股比例越低,反向操作;在熊市的時候,市場下跌的幅度越大,那麽我們在恢複股票配置的時候不是簡單的恢複到50%,可能會恢複到55%,60%,也就是說我們在配置結構調整的時候會加入一些逆向放大的效應,但是我不建議對市場沒有長期實踐經歷的投資者采取這種策略,因為這種策略在使用的時候如果不當,其效果可能還不如簡單的再平衡策略。( i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4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