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記:21世紀之貧窮者命運
海濱政經述-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m3d.html
美國一個作家芭芭拉艾倫瑞克,去美國底層實踐了一年,寫了一本書,談及美國的底層命運。
我只看了片段,也已經明白她說的絕望。
核心在於底層低技能勞工的收入,在居住、醫療的重壓下,幾乎無法維持生存。以時薪6-8美元的收入,甚至不能找到一個住所,只能住在汽車旅館,而汽車旅館40-60美金,會吞噬其一天的工資收入。沒有醫保,沒有穩定的生活費用,有時候不得不住在收容所里。
貧窮的法則是:錢生錢,貧困生貧困。
其實中國的讀者很難理解美國人寫的這本書。
我解釋幾個細節,首先在美國租房,信用很重要,你倒不必像中國一樣付三個月、半年壓一個月,但仍舊要一壓一。有固定的工作,就能有信用,滿足後面的條件即可。問題的嚴重性在於,40%的美國人沒有超過500美金的現金。
因此他們除了去收容所、流浪街頭、就是群租房和汽車旅館。即使是群租房,也需要付一壓一。汽車旅館日付,則會吞噬其日內收入,付完房租,再吃飯,就沒錢了。
我上次寫我住在聖費南多谷,一個人類學教授的家里,她把房子租給幾個房客。其實那幾個底層的窮人是沒有辦法,只有這樣才能有住處。我當時對LA不熟悉,想住美國人家里,近距離觀察一下別人的生活,就接觸了真正的底層。
其中一個創業的美國中年女性,苦到什麽地步?用單張面餅,卷一點生菜,就是一餐。所以,我吃不下去的美國雞腿,才三美金一大袋子,烘烤完了,他們也視作豐盛晚餐。
那麽,你是否可以居住在車里,或者流浪在街頭露宿?答案是很難,美國是私有土地,私人家里絕對不可以去。公共地方很多時候會被警察抓。而美東的冬天漫長,不用警察抓,你已經凍死了。
我在夏威夷島四處閑逛的時候,有一次在ewa
beach,看見當地土著在沙灘樹林處搭建帳篷,住著一家人,幾個小孩。夏威夷氣候溫和,算是給了他們棲身之地。
那麽,是否有足夠的創業機會?難。美國是一個發達經濟體,很多商業模式已經成熟,新興科技並不是底層能夠做的,需要知識儲備。另一方面是美國的藍領技術職位,比如泥瓦匠、油漆工、水電工等等,卻不是每個人可以做的,需要牌照。其實,美國的牌照制度是一個惡政,它直接堵塞了許多底層生存的機會。比如在中國,學徒工跟著師傅做一段時間,就可以獨立操作,慢慢獲得收入。
但也相對來說,白人底層和黑人底層更慘淡,亞裔和拉丁裔則同樣處於底層時,卻有機會逃離底層地獄生活,什麽原因?
福建人偷渡過去,往往在老鄉的店里打工,包吃住,或者違法群居,一個房子里擠滿人。做裝修工,不需要牌照,中國人又敢用,於是就能生存下來。
諸如此類。
我常常想,像我這樣的人,如果身無分文待下來,假如不用我過去的知識儲備,是不是會像這些底層美國人一樣,逃離不了底層生活呢?
不一定。
我可以去華埠洗盤子、送外賣、做清潔工、快遞、搬運工.....
前提是要有個地方可以住下來,可以洗澡和洗衣服,幹幹凈凈去找工作,熬過第一天的餓肚子......
或者去偷搶華人--因為其他族裔都已經不用現金了,淪為罪犯,進入監獄,從此輪回往複,直到死去;或者因為第一天找不到工作,餓肚子,去收容所,面容臟亂,繼續找不到工作。
終於有一天,就像我在Santa
Monica海灘邊,看見一個流浪漢,坐在人來人往的街頭,低著頭,不知道是沈思,還是精神已經死去,滿身骯臟,一家一當在一個看不出顏色的包里,人們經過其身邊,歡笑著,視若無睹.......
中國這個地方,即使是上海這樣的大都市,還有一百六十元一個月的鄉鎮房子可以居住,就在我最近開咖啡館的鎮上,還有泥水匠可以自由的做,還有工廠找不到工人,還有年輕人不願意去餐館做服務業,還有一塊錢的包子.....
這並不是歌功頌德,而是說,一個國家發展到歐美這樣的狀態,總有一天,中國是不是也會進入這樣的狀態?使得每一個底層連住處都居然成了壓榨生命的要素,做工需要各種證書牌照,創業門檻高的驚人,因為即使你要報稅也要會計師幫忙的地步。
那麽,這個世界通向何方?
十年前,我企業破產,負債累累,重新做裝修公司起家,五年半還完債務,重新起步。這當中的歷程,黑暗期歷歷在目,常讓我環顧周圍的底層。而我正如那本書中的作者所寫,我們的精神世界迥異,可能當年我居住的貧民窟中,只有我維持著強悍的精神力量,我相信自己一定會重新出人頭地。因而在只能放一張床的房間里,和妻女一起熬過去,走出黑暗。
我曾記得,幼小的女兒在那個狹小臭氣的空間里,歡笑著在床上跳躍。
我明白,如果我們不能跳出這個黑暗的底層,女兒就有可能沈淪在這里,一代一代的傳承貧困下去。
這段經歷,常讓我痛恨世界的不公,痛恨強權者控制世界坐莊的行為,痛恨人類的偽善,也因而對歐美中等所有所謂不同偉大的文明,均持有深深的懷疑。
然而我也知道,這就是叢林世界的真實存在,從來沒有救世主,一切均要靠雙手打造。
讀《我在底層的生活--當專欄作家化身為女服務員》--芭芭拉.艾倫瑞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