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緬甸話題
海濱政經述-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mo8.html
我在雲南遇見非常熟悉緬北情況的老大哥,他們贊賞我對緬甸的分析,甚至希望介紹我認識那些網絡上出名的緬北專家,我婉言謝絕了。
因為我斷斷續續寫了幾年緬甸,最近一些文章也被新浪推薦後廣泛傳播,相關利益方有的跑上來罵我,有的來贊賞,也有許多網友習慣性的看到緬甸的分析文章就@我一下。
但是我個人並不想卷入緬北複雜的利益沖突中去。
這些年,我寫了不少政論和經濟文章,開始我並不知道,後來因為幾封郵件,我才了解到國家決策部門讀過我不少博客,並算作民間的一些看法,或許做了些參考。諸位知道我有家國情節,與我多年來後天形成的自由價值觀激烈沖突。我試圖壓抑和消磨少年時的潛意識,並不是很容易。因而也有些安慰。
有一次被朋友捉弄,在礦泉水里混了二鍋頭,因此喝醉斷片,在一個上百人的期貨業內場合,拉著朋友,淚如雨下,說起應為這個國家做些事。我不記得這些事,第二天媳婦告訴我出了什麽洋相;在朋友的群里,在場的人後來告訴我酒話是家國情愁。
我難受很多天,後來和北方的一個朋友深談了兩三個小時。我們都交互跑去對方城市,坐下來滿天閑扯很久。
錢財在我的生命里,不占很強的位置,熟悉我的朋友們應該能感受到。但齊家修身治國平天下,不是我的理想。我努力做到財務自由,照顧我的家庭,成為一棵遮擋風雨的大樹,僅此而已。剩下的是精神層面的生活,是一種修行。
固然我有很俗的一面,喜歡聽郭德剛相聲,喜歡看些日本AV,喜歡山珍海味飲酒作樂,然而要讓心靈有所寄托,我追求更深層的一面。
北方的朋友在基督教找到了歸宿,他也知道我在追索宗教的解釋,對這個世界的終極答案的追索,因而我們會談論很多宗教話題、哲學、價值觀和人文的東西。
實際上,這些話題在我的日常交往中,非常重要。我基本上懶得和人長篇大論談行情,但會和這個朋友,長談數個小時。上周去青島,在另一個朋友的辦公室,三個人再暢談,從午飯後到晚間上飛機前。
我說這麽多,是告訴大家,我個人的修行決定了我慢慢消磨我在童年與少年時養成的儒家思想。當然是不容易的,大家認為一個童年時的北方夏夜里躺在麥場,聽著收音機里《嶽飛傳》《楊家將》《隋唐》等等評述長大的人,能夠輕易擺脫浸在骨子里的家國情懷嗎?
我去過很多國家,讀過很多書,對整個人類世界有很深的認識,有自己的哲學價值觀,有自己的安身立命之處。某一天我有可能做一個智庫為北方指定的目標提供些研究時----這是橡谷智庫的由來,我詢問了很親的人,他們有資格評論體制,告訴我,國家在重視民間智庫,或許從個人的發展來說,是可以做的;只是每一股政治力量後面都有利益,不是單純的來做一份研究報告,卷入的話則可能身家性命不保。最後只是強調一點,如果我一定要做,就做一份完全客觀,不帶感情的研究,你能做到嗎?
期間,我思量了很久,也布置團隊開始研究,並指導他們從何處入手去剖析整個世界的邏輯架構,但我最終還沒有把第一份報告交上去。因為我中間掉頭去做了大數據公司,然後發展基金,但也存在一個原因,探究我的研究中是否會帶著我固有的感情。
這是不容易的。
就像我寫幾篇緬甸的分析,無論是緬族還是緬北,或者我們的同族,那些憤怒青年,他們真的能冷靜看待這些客觀的分析嗎?
不會。
那麽,我怎麽知道這些研究是真的有價值呢?
然後又與我試圖終南山下種菊花的價值觀有何意義呢?
所以,最終我告訴大家,我或許這一生都會或多或少有潛意識的家國情懷、儒釋道精神,然而這不是我的追求。我這一生看到的、經歷的、懂得的黑暗與光明,都告訴我自己,精神層面的修行應該如何走。
我寫過的《全球化掠奪》不能出版,以後要寫的《空》或許也不能出版,那是我對世界的白描和寫實,對黑暗和光明最真實的剖析。
假如我真的還有點入世的想法,不過是在投機市場上實踐我的哲學觀而已。
如果我是對的,我贏錢;如果我是錯的,我輸錢。
此時此地,感謝如此多的朋友,也說一聲抱歉,對諸位的@和引述,我不做其他回應了。緬甸的文字就此結束,邊疆那邊不是我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