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智美集團業績交流電話會議紀要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902

本帖最後由 港仙 於 2015-4-7 10:39 編輯

智美集團業績交流電話會議紀要


會議時間:2015年4月3日 周五 9:30-10:30

會議嘉賓:智美集團執行董事胡興、投資者關系部總監李家慧

會議主持:方正證券傳媒&體育首席分析師,董事 楊仁文

智美集團,執行董事,胡興
智美集團2003年成立,2003年到2011年是一個廣告代理公司,同時有部分節目制作業務。2012年,第一次接觸賽事運營、體育,從花式摩托、老爺車、廣州馬拉松。2013年,在香港上市,之後整個集團資源全部往體育傾斜,體育毛利占比從2012年的16%到2013年的20%到2014年的41%,估計今年應該超過50%。

2014年年初,兩個傳統業務­——廣告代理和節目制作合並為影視,等於公司有兩個業務,一個是影視,一個是體育。賽事運營,從2012年主辦3場賽事,2013年4場,2014年6場,其中2個馬拉松,2個龍舟,2個四季跑。2015年,單純看賽事數量,會上升到55場,其中有40場徒步,每個體量都比較小,40場加一起等於一個馬拉松的體量,所以調整後,2015年相當於16場,其中5場馬拉松,10場四級跑,40場徒步。公司資源對體育的傾斜,2015年初更明顯了,除影視保持不變,體育下面分出一個新部門,叫體育服務部,完全針對業余愛好者。賽事運營還是原來馬拉松,四季跑這類賽事;體育服務部更多面向於大家都願意參與的、業余體育活動,比如羽毛球、網球、足球、籃球,但都是業余層面的。

2015年1月,我們收購了動贏網,是在線下組織業余賽事的。所謂的業余隊就是小區隊、企業隊、俱樂部隊,這個小團隊一年組織300場業余賽事。為什麽組織業余賽事?是通過這種賽事來抓最終體育愛好者,積累用戶數據,通過愛約賽報名系統,後面怎麽掙錢大家可能比我更清楚。我們O2O的策略,是完全從線下往線上推,通過報名系統,然後在線上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比如說定場地、約賽,提高用戶活躍度。一兩年以後,在積累了足夠大的用戶數後,我們會從APP上推出其它的,比如裝備銷售、體育保險之類的,向B2C再轉。

去年我們辦了2場四季跑,今年要辦10場,要更多加入娛樂元素,把嘉年華的概念加入四季跑。第一場在4月11-12日在深圳,歡迎大家參與。每場5000人,持續2天,我們想用賽事把體育愛好者吸引到賽場,然後觀眾、其他參與者可能是5-6倍的人群,可以在嘉年華進行現場消費。

Q&A
Q1:四季跑是什麽概念?
A:馬拉松跟四季跑有幾個區別:
1、馬拉松我們是承辦,不是主辦,不擁有知識產權。馬拉松基本主辦單位都是地方政府、地方體育局或者協會,面臨的問題是3-5年就有重新招標的問題。四季跑智美集團完全擁有知識產權的。

2、距離方面,馬拉松不管是全程還是半程,半程也是22公里多,能夠參與的人比較有限,所以不是非常大眾化的,還是比較專業的,業余里面也得有一定水平的人才能參加。四季跑只是六公里。

3、由於馬拉松行程很長,所以廣告效應並不集中。但四季跑是在相對比較封閉的場地,比如長沙的橘子洲公園,是一個天然封閉的場所,在深圳是們在體育場。一旦封閉了之後,除了可以比賽,也可以有嘉年華現場的消費。

四季跑的收入和成本都比馬拉松小,基本上都要小一半,但是利潤率差不多。四季跑數量會更多一些,馬拉松在國內總數是有限的,特別是有經濟價值的。但四季跑估計可以辦到20場,基本上比較富庶的省會城市,還有像寧波、廈門,大概都可以辦。所以我感覺馬拉松在國內可能有經濟價值的就10-15場,四季跑辦20場問題不大。

Q2:四季跑的收入情況?
A:馬拉松現在的收入90%是廣告贊助或政府贊助,占90%,剩下門票或註冊費用占10%。四季跑今年加入娛樂元素後,希望能把比例稍微調整一下,廣告到80%,門票10%,現場消費10%。

Q3:40場徒步大概相當於一個馬拉松是指人數還是其他?
A:不是人數。是收入、成本。人數肯定要遠遠超過,畢竟40場,就算每場5000人參加,40場是20萬人。但是成本和收入基本上跟一場新的馬拉松差不多。

Q4:除了像四季跑這類自有IP外,有沒有想法拿較大的IP?國內賽事運營或體育服務的生存環境和背景跟國際怎麽比較?最大的不同或制約發展的點、機會點,和國外主要的不同?
A: 第一,像四季跑這樣完全屬於智美的IP,現在還沒有考慮,因為不是那麽好做的。當初四季跑能出來,也是因為我們辦了馬拉松,看到了馬拉松的天花板,才有四季跑的想法和創意,再慢慢做起來。在海外購買版權或其他也在考慮,我們馬上要建立一個國際合作部門,去關註國外的一些項目合作甚至收購。有不少項目在國內還是相對比較空白,拳擊稍微有點熱鬧了,但是鐵人三項這些在國內還比較空白,這些賽事之所以沒有進來,也是因為在國內的群眾基礎並不是很廣泛。我們也要去想、研究,引進是不是能夠產生經濟效益。我們畢竟不是雀巢,雀巢來中國的時候,中國人是喝茶的,但它一旦把市場拿下來就變成了速溶咖啡的代名詞,中間花了10年時間。我們肯定不能這麽做,沒有這個體量。但我們也在考慮,更多從項目合作角度出發。

我們把國內廣馬的收入結構和美國路跑做對比,美國版權占40%,贊助30%,門票20%,商業開發是10%;我們的廣馬90%是贊助,10%是門票,版權不僅是沒有,而且是成本,要付給央視制作費用和占屏費,這是很大的區別。我們的嘉年華就是往商業開發上面靠了,不管是衍生品、吉祥物,還是娛樂性的現場消費,最容易跟國際接軌的就是商業開發這塊,其它至於版權要涉及到看政策變得多快。某些壟斷的狀況是不是能有變化,在公司層面很難把握,但是看到最近政策的變化速度比較快,看看落地到底有多神速。

Q5:和13省的戰略合作以及和湖北省的獨家合作主要的區別在哪里?
A:區別是進度問題。去年我們跟13個省在群眾體育上面簽了一個聯盟,這是去年做的事情。    今年我們進一步在湖北把合作的事情更往前推了,和湖北體育總會成立合作公司,他們51%,我們49%,這家公司將來會優先選擇整個湖北省的各類賽事。湖北省這樣的體育總局一年在省內要舉辦300場各類賽事,比如說知名的APP網球賽到橫渡長江,小的到小學生羽毛球或乒乓球聯賽,數目很大,但是有商業價值的估計可能不到10%。以前都是體育總局批一個經費、預算,你組織一場賽事,完全是計劃經濟的做法。

現在要商業化,正是兩家把整體事情往前推。首先選湖北體育總局,因為要有比較好的,已經存在了兩年以上的標的,會選一個比較好的資產,肯定會把武漢馬拉松註到合資公司去,其它資產馬上要進行評估,有的賽事比較大但不一定有盈利能力,是否能讓它產生盈利能力需要研究。這個模式如果成功的話,會去其它地方複制。

Q6:未來全運這樣大型的體育賽事,都可能跟我們合作?
A:對,我們可以去選。合資公司的名字叫湖北省體育賽事股份有限公司,都沒有智美兩個字,是我們主動放棄的。公司肯定在全省有優先權,畢竟51%是在湖北省體育總會,是自己的公司,這樣的話會有優先權去挑選賽事。還想強調大型賽事跟經濟效益並不是等號,可能做的越大,賠的越多。

Q7:13省里面有一些發達地區,不一定會馬上和我們進行這種排他或者戰略合作,在這些省市里面,哪些省市落地的可能性較大?
A:各地體育總會都有這種動力,因為現在體育運營公司或賽事運營公司不少,但體量都不大,很多都在地方層面,多少跟體育總局有一定關系,他們的運營並沒有把規模做大,所以各地都願意和像智美這樣的集團做這種合資公司。至於排他,可以把範圍定一下,比如說到上海不一定做F1,它是一個重資產的東西,後面地方政府的支持非常強,我完全可以在其它領域。我們現在更多還是群眾賽事,去年年底提出從獨樂樂往眾樂樂轉,獨樂樂就是競技體育,競技體育有觀賞性;眾樂樂是參與性,都可以參與。我們主要目標還是在業余方面,現在基本上體育是兩條腿走路,一方面是原來的賽事運營,可以是群眾參與的像四季跑這種群眾賽事,也可以是比較高端的馬拉松,其它球類或者其它運動項目也在慢慢談。另外一方面是業余賽事,通過體育服務公司。

Q8:愛約賽去年開始上線,現在大概有多少註冊用戶?
A:首先它是一個報名系統,參與智美組織賽事的人必須從愛約賽上報名,真實姓名、身份證,所有都是真實的,現在差不多有500萬註冊基數,是以前三年參與智美比賽的人。活躍用戶數現在並不很高,因為很多功能正在慢慢推進。約賽、定場地現在已經開始有了,但是還不全面,因為我們畢竟是一家網絡公司,上來先把北京所有場館全簽約是沒有意義的。但後面我們要大量舉行業余賽事,通過業余賽事,抓到俱樂部、場館以及最後的體育愛好者。上規模還需要一兩年時間。

Q9:我們的數據是非常真實的,未來整體挖掘價值,包括信息推送和其他延伸,這相當於像是一個金礦?
A:是這樣。看港股的彩生活,通過物業管理把小區里的住戶全變成潛在消費者,用物業作為圈子。我想用大家對於體育的愛好作為一個無形的圈,把大家攏在一起變成潛在消費群。這個圈子的建立就是通過約賽網,通過業余賽事的運營,通過跟場館的合約達到目的。

Q10:湖北省本身自己也有一個運動場館APP,是我們背後支持的嗎?
A:不是。這事我們知道,他們做的不錯。體育局下面有一些場館都是國資的,他們把這些東西連在一起上線,通過提供免費時段,比如白天的時間,晚上是要租的,但是白天10點到下午4點,來抓用戶。這個APP是公益性的,沒有想去做任何盈利模式,是為了盤活省內的場館,促使大家去更多地參加運動,完全響應黨中央的號召。這個事情跟我們沒有什麽沖突,但是按照它這的模式走,我肯定不願意。後面具體怎麽做,是不是能把它嫁接到我們的約賽、約場地的功能上面來,現在還沒想清楚。

Q11:約賽網也提出了約場館、組織賽事等,不知道未來有沒有這種資源導入到系統中?
A:現在資源基本分兩類:一類在政府手里,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在私人手里,比如小區里可能會配套有一、兩個網球場或者會所,以前認為100%的場館都屬於國家,但已經不是這樣。國家那塊想通過跟各省的合資公司參與進去,但是數目太大,管理的挑戰比較強。像湖北自己已經有運營系統,如何嫁接過來現在也沒有答案,在琢磨怎麽做。現在首要任務是把合資公司做實,把資產用出去,然後再看其它資產怎麽裝進來。

Q12:今年以來足球是市場關註的熱點,公司會不會在少年足球或者群眾性活動有想法?
A:想法有。我原來是買方,看不到盈利的時候不願意那麽早參與,特別是現在都在追。我們也有一些接觸,比如足球學校。但畢竟不在A股,港股需要真金白銀說服投資者。所以像足球學校,投資回報期在10年以上的,會很慎重。有好的會參與,但是不會主導。我們有另外一個紅土基金,更像VC的概念,類似東西可能會用紅土投,而不是智美直接來投。

Q13:以湖北省為例,原來就有青少年校園足球之類的,這種我們也會參與,短期對財務賬面可能不太適合的東西,會更多地通過基金培育?
A:整體的思路是這樣。紅土跟智美的分工就是如果有一個商業模式,但是可能剛剛有收入,沒有利潤,需要兩三年培養期,我用紅土做孵化,一旦成規模之後,再收到智美體內。如果項目商業模式已經很清晰,一兩年之內不僅有收入而且可以產生利潤,就從智美直接收進來。

Q14:那您是否會覺得在某些,在這種運作方面我們會更順暢,而且我們也更好地形成良性循環呢?
A:現在也沒有什麽不順暢,我只是說我的試營率比A股的公司低,但是我手里邊也有現金,畢竟現在整個公司這兩塊業務,不管是影視也好,還是體育也好,都是輕資產的,所以現金不缺,現在困難的是整個所謂的體育產業,或者說非硬件的體育產業,也就是一兩年的時間,去收購的話,基本上沒有什麽標的,所以很多事情還是自己內部去做。另外一個挑戰,又說到體育產業的人才,這個人才也是沒有現成的,有一部分像銷售這一類的,可以從媒體這邊去辦,但是真正地體育運營,實際上相當地稀缺。

Q15:就包括原來體制內,他們有些人,他們整個思路和方式完全不一樣,所以您覺得這個完全沒有很好地借鑒。
A:是的,做賽事運營,不考慮經濟效益的話,你賽事運營是有的,但是這些人需要轉變一些思路,不光單純地說我要把這個賽事辦好,要把賽事辦好,而且能夠掙錢,這個是需要一定過程的,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這樣的轉變的。

Q16:傳統業務里還有像駕尚這樣的影視節目,去年業務有一定壓力,今年能不能維持穩定?
A:單純說節目制作去年已經很少了,駕尚已經結束,節目有一個自然規律,基本上三年一個生命期。這一塊我們動作也比較大,原來有將近40人的制作團隊,現在單純制作這塊,已經不再準備自己做了。如果有電視臺找到我們,衛視、地方臺或央視要做節目,可以一起構思、設計,具體到了制作階段,會外包。大家看的比較仔細中報和年報,中間差了將近40個人,中報時是200人,現在是155個人,縮減的人員主要在節目制作方面。
廣告去年沒有太大增長,去年傳統媒體下滑比較厲害,將近20%,像白酒、房地產都倒了,我們業務稍微增長了7%,相對來還是比較穩定的,因為我們主要4個欄目在央視和新聞臺、一個在綜合臺,觀眾黏性比較強,受的影響不大。但這塊肯定也不是將來投入的重點,去年曾經討論過,是不是要把電影頻道拿下,最後也放棄了,還是把所有精力都放在體育上。今年這兩塊,節目制作去年實際上已經很少了,所以也不會繼續惡化,廣告這塊應該持平。

Q17:就是說今年業績增長還是看賽事運營這塊,可能會對盈利有一個比較正面的貢獻?
A:是的。賽事數量從6場到16場,毛利端翻番,貢獻超過50%,應該問題不大。

Q18:馬拉松費用結構怎麽構成?央視費用如何?
A:在我們沒有參與馬拉松之前,2012年之前,國內也是有很多馬拉松,但是基本上都不是商業化運營的,也沒有盈利可談。當時一場馬拉松成本基本在600萬人民幣左右。我們參與後,成本基本上在1000-1200萬,增加了500-600萬的成本,就是央視的制作和占屏費。但由於增加了這塊成本,所以賽事產生了經濟效益。

比如廣馬我們2012年第一次辦,收入是略超1000萬,2013年超過3000萬,2014年超過5000萬。當然不要線性地推說到2015年肯定超過7000萬,因為從贊助商的數目總量肯定有天花板。但是從這幾個數據可以看到,從我們介入廣馬後,由於有了央視2小時15分鐘的直播,產生的廣告效應非常強,我們的客戶都願意參與。這些客戶實際上以前就是我的客戶,只不過以前把廣告費用投在電視上,現在放到賽事上,因為體育本身也是新的媒介,所以感覺效應比原來好。對於我來說,同樣是客戶,但是傳統廣告業務只有20%毛利,體育上有60%毛利,所以我當然願意客戶做賽事贊助。

Q19:投資者比較關心,股東層面之後會是什麽樣的狀況?包括廣馬的續約、其它城市的馬拉松賽事,和A股其他公司的競爭,會不會有影響?
A:廣馬今年到期,我們舉辦了三屆。整個事情在往後推,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春節,還有是各地都有巡視組,巡視組下到地方後,地方做決策的速度在放緩。我們內部覺得在4月中下旬應該有最後的答案。具體是不是我們繼續做廣馬,到時候看公告。但是我想說兩個事情:第一,你這個決策的時間不管怎麽往後推,比賽的時間是不能推的,這是已經定的,所以你決策的事情越往會推,也就是對於新進入者,它的準備的時間就越短,這對我們是越有利的,對智美是有利的。第二,我們辦了三屆廣馬,在去年已經是十大金牌賽事之一,十大金牌賽事有4個是馬拉松,其中廣馬和杭馬是我們做的。所以所有的標準都是我們制定的,新介入者不僅要超越我們,而且需要從各方面保持金牌賽事的標準才能擊敗我們。所以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招標,出多少錢,這個賽事對於地方來說不是盈利點,更多是城市的形象工程。從這兩條看,我們覺得廣馬還是給智美的。

今年除了廣馬和杭馬外,還有三個新的馬拉松:長沙、沈陽、武漢。這三家跟前面不一樣,都是地方政府主動找到我們,因為我們已經做了兩個金牌賽事,所以相對條件都比原來寬松很多,比如說長馬拿的是5+5的合同,第一次就要給5年,第6年重新招標的時候,如果條件跟其他人一樣,我優先。

Q20:傳聞大股東的先生是政府官員,在最近一次反腐過程中受到了影響。管理層、股東層面的不穩定性,會不會對公司未來跟政府合作造成負面影響?
A:首先我們的大股東,現在公司的董事長剛剛卸任總裁,但他還是董事長。其他人首先是不是智美的股東,從年報里可以看出來,如果是的話也不是直接是。第二,如果您都知道這個事情,湖北的官員是不是知道這種傳聞?如果他們知道,為什麽還跟智美做合資公司?甚至今年我們還要到武漢去辦馬拉松。武馬是肯定的,但是路線還沒有最後確定,如果我跑到某汽車廠附近跑一圈,您覺得這種猜測是不是會減弱?為什麽在13家里面我們先挑湖北省去建合資公司,是去正面回答,我們在湖北做事,做大事。這個事情應該在上半年肯定能看到結果,除了合資公司已經公告了之外,具體怎麽操作,確定後會及時公告。

Q21:7月份北京張家口冬奧會,智美對冰雪產業怎麽看?未來有什麽想法?
A:體育產業比較新,中國的模式跟國外不一樣,所以能夠直接借鑒的不多,只能自己摸索。冰雪項目從遠處看非常性感,但怎麽入手現在還沒想清楚。在港股不是單純把投資亮出來就可以享受市值增長,一定要想清楚去做什麽,什麽樣的商業模式,怎麽給股東創造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6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