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盛世危言——港股A股化,真正的戰爭還沒開始呢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888

盛世危言——港股A股化,真正的戰爭還沒開始呢
作者:血球simon


2015年4月2日,我放棄了盯盤,看著港股盤子里煙花飛舞的情況已經持續了兩個禮拜,作為一個耕耘港股美股超過4年的分析員,我當然明白現在的動能來自哪里,可我更想了解問題和風險所在。

剛剛坐下來打算好好思考一下,桌上的蘋果手機已經在“叮叮咚咚”響個不停。由於受深港通及險資準投創業板的消息所影響,我在愚人節一天之內被拉進了4、5個港股群,眾多長期被看死的公司被嘩啦一遍又拿出來。這一次連最醜的豬都被帶上了光環,所有人都似乎看著幾倍的漲幅咽下了口水,許多屌絲異常的機構開始按捺不住,紛紛推薦起當年他們呲之以鼻的港股標的。

在最需要有人高聲吶喊的時候,A股的分析員來了。
他們的文章短小精悍,但開頭都差不多——“我們是資本市場中唯一覆蓋公司、而且持續在底部推薦、堅守至今、影響力最大的研究機構”,結尾也異常簡單——“長期看漲300億,第一目標價XX,第二目標價XX,買入就漲”,對於這些文章,我不曉得A股在以前沒水的日子里,這些分析員處境到底如何,是什麽原因讓他們放棄了專業術語表達的能力和職業節操,自己給自己高舉高打,搞得像傳銷似的。但有一點我想提醒的是,請把模型做好,把EPS算對。作為港股市場的老兵,十分歡迎增量資金,我們布局這麽多年不就等著你們來接盤麽?但很多內地投資者還沒有經歷過香港資本市場的殘酷洗禮,還有證監會異常嚴格的法規要求,哪怕上市公司和你們主動勾兌,也會承擔比內地嚴格十倍的高規格處罰措施,這會讓你們付出代價的。好吧,吐槽吐到這里,入正題。

還是記得2014年的滬港通第一天的記憶嗎?

2014年的小高潮來自於美股中概科網股浪潮,大盤攀上23000點,印象異常深刻,我一邊處理著金山的模型,把目標價提高至35港元(後來發現被雷軍坑了,是14年死得最慘的一次,利潤估錯了幾個億),一邊安排著到北京的公司拜訪,隨隨便便都能有30-40個投資者跟著我們調研。百度、奇虎、獵豹,我的足跡踩遍了美股中概公司的大堂。那個時候騰訊帶領港股恒指一路飛漲,滬港通預期升溫,幾乎所有大票都有了不錯的漲幅,最後超級樂觀的9月來了,大家發現滬港通開通後第一天南下資金幾乎沒有,美股因為阿里上市而終結中概牛市,香港一下子成為了眾人唾棄的邊緣化市場。在14年10月以後的日子,我充分地體會到什麽叫做毫無頭緒,A股每天創新高,而港股一天的交易量不足A股的十分之一,原來布局的幾個滬港通標的都毫無起色,其中一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智美(1661)和安捷利(1639)。當時A股分析員劍指智美體育第一股,沒想到7港元目標價沒到應聲下跌,基本面還是那個基本面,可當我打電話給當年那個“全市場首家、唯一、底部喊買入”的A股分析員,他根本沒有時間搭理他曾經力推的邏輯,大概的意思就是“那個是簡單覆蓋,我們主力力推的還是A股,港股那個我們不算太熟,關系不大”。

現在不同了,滬港通南下資金暴增,深港通來了,美國加息預期升溫,最重要的是大家似乎看清楚了國家的意誌所在——香港作為境外影響力巨大的資本市場,國家不可能放棄,而中國資本流向海外,香港就是第一出海口。雖然很多分析文章都在解釋港股所面臨的的格局變化,但我在這里就用簡單通俗的語言將大家的預期說出來

1、 國內實體經濟很不好,金融市場改善預期,是扭轉經濟結構的關鍵所在;

2、 A股在政府的推動下走出陰霾,資本輸出到港股有助於A股資本市場結構的優化;

3、金融資本輸出是這個時代國家的基本路線,一路一帶及亞投行,我們已經見識過國家橫掃一切的魄力,香港資本市場只是其中一個,既然要輸出,那就要奪取定價權。

好的,定價權,那到底我們和誰在爭奪這個定價權?

港股上攻始於科網股,而科網股的異動始於金山和網龍兩只小龍頭。平心而論,金山網龍各自都在隱隱爆發,所布局的市場都是獨一無二、前途無量的,但從盈利兌現的角度而言,其實時機還早,而且不能說概率就很大,只能說是比A股那些搞概念的強,。A股資金南下,給予兩家相對優質公司的溢價,大家都能理解,但是給予其他光有故事沒有基礎的公司也如此高、甚至更高的溢價,這就是需要我們關註了。

我們的買入一般來說有兩種理由:EPS持續增長,給予成長性溢價;給予周期性公司以彈性預期,獲取基本面反轉收益。在港股這麽多年,我見證過舜宇光學(2382)從1港元飆升至14港元的全過程,也見識過金山(3888)從4港元飛升至25港元的歷史一刻,這些優質的公司通過把握行業機會獲得了估值上的提升,但時間往往是兩年到三年,甚至更長,往往只有在臨界點降臨的時候,香港資本市場才給予溢價。為什麽?因為香港資本市場長期被海外資本所控制,因此在150億港幣市值以下的公司基本上老外沒有覆蓋,也不會覆蓋。因此在過去四年,我和我的小夥伴們所做的一切工作用一句話而言——就是在街上找到好胚子,裝扮一年賣給老外。想想嘛,如果你現在拿著錢去非洲投資,你考慮後的執行方式大概也會和老外差不多,畢竟公司不在你家地盤,你只能去找龍頭或者按照更嚴格的投資標準去找標的。

現在解放軍似乎要來了,但實際上主力沒到,連私募都還沒有來,只是散戶來了。港股中牛鬼蛇神一飛沖天,可是這僅僅是接了我們培養到一半的盤子。很多耕耘港股幾年的機構投資人都笑開了花,哪里來的一群傻A直接將盤里的菜兌現了,可笑到了一半心情又不好了,感覺自己遇到了千年一遇的歷史機會,過早放手似乎又要被市場所淘汰,這個糾結啊,我想大家都有類似的感想。可是當我們冷靜下來仔細思考,這一場遲來的牛市到目前為止都只是我們這些老兵和新來的大媽自我預期的實現。為什麽這麽說?A股主力基金到來之前,炒起來的都是預期,所謂奪取的定價權只是從我們這些港股小買辦手里奪取的剩余價值,這些預期可以給予真正有實力發展壯大的公司一定的市值溢價,但更多的劣質甚至平庸的公司,估值提升所帶來的就只有流動性溢價,還有未來對於市值管理參與的預期。因此,現在港股中小盤的熱潮,無關奪取定價權,只是港股的地方武裝在配合深港通及創業板做趨勢而已。
港股A股化浪潮是趨勢所在,但不能簡單地看做是中小盤的報複性反彈

中小盤只是前菜而已,真正的老虎還沒有出動呢!我們可以簡單地將現在到6月份看做是深港通的預熱效應,但國家意誌已經顯露清楚,接管香港資本市場已經是擺在桌面上的事兒了,因此當6月份A股主力——我指的是正規軍,A股公募基金仍在籌備力量的時候,港股有可能將進入莊股時期。中小盤的估值只需要短短一個月就可以拉升至A股80%的水平,而大盤股基本上沒有A股資金湧入。逐利的A股資金流正好配合從A股逃頂而來的私募一起,到創業板和更多未被炒起微小型股票市場里尋寶。熟悉港股的人都知道,50億市值以下的市場可以是天堂,也可以是地獄,但我可以保證80%都是有故事的邊角料公司。這些公司都在敞開懷抱地等著A股私募來做市值管理,6月到年底港股將進入到莊股時代,人人皆英雄或者人人皆草寇,機會多多就看門路了。

關於大行?千萬不要以為外資大行和老外資本默不作聲,你就可以當他們是死的。四年混港股的經驗,使我深刻地認識到外資的力量,高盛、摩根斯坦利、JP摩根、美林還有野村,他們本身倒沒什麽,但他們背後的資本力量之雄厚,一次一次地教育了我,有時候會感嘆市場的不公平,但他們的確掌握著定價權。香港的定價體系是全球體系的一部分,而全球的定價體系是由華爾街來決定的。這麽多年的沈澱,外資早就在全球布局了,對於中國,很多長線基金的態度是逐漸撤離。畢竟中國已經到了平穩增長調結構的時代,對於全球布局的長線資本,他們完全可以選擇宏觀經濟增長更快的新興國家做投資。長線資本少了,外資在香港的力量就會發生變化,但哪怕撤離,也需要對香港的資產進行有效處置,說白了就是要賣個好價錢才走。而撤離香港和處置資產,就是一個和A股主力資本討價還價的過程,期間對沖基金還會興風作浪,恒生中大盤可能會因此成為A股和外國資本較量的主戰場。可以預見的是,今年6月-9月莊股時代以後,16年我們將有可能看到大幅波動的恒指。中小盤和創業板都炒完的時候,國內主力資金就有可能在政府的支持或者示意下在港股燃起定價權的戰火(大家可以聯想一下滬港通後的A股市場,所謂的第一推動力就是政府嘛),當你沒動外資的蛋糕還行,一旦你參與了,這場定價權的戰爭就肯定是極其慘烈的。在A股,證券交易市場相當地簡單,只能做多,還有就是做做宏觀對沖,基本上沒有針對個股的立體式交易經驗。而在美國和香港,個股做空、遠期、渦輪、期指…有比內地豐富地多的交易工具可以供資本進行操作,這方面國外的對沖基金可是能手,而國家隊也有資金支持,因此,明年的港股如果說誰會死得慘,那我覺得應該就是參與其中的民間私募小莊和散戶了。

現在到6月,布局優質中小股票的好時機,6月到年底,抓緊個股機遇

討論歸討論,還是要看看估值,推推票,由於我的研究範圍限於TMT,因此我將這些值得一看的票整理了一下,互聯網和軟件已經飛起來了(推了半年的金山和網龍為代表),接下來估計是要看看一些龍頭優質的硬件科技股了(中芯國際、舜宇以及始終不漲的酷派都值得一看)。大家看看,自己評估吧!
(轉自深港通頭等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2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