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死於傲慢 蔡東豪

2010-1-14  NM





十年前的今週,一宗合併交易轟動全球,媒體覺得用「近年最轟動」這字眼好像不夠貼切,索性用「世紀最偉大」來形容AOL和時代華納的合併。按照兩間公司當時的股價計算,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合併,合併後新公司市值達1,600億美元。合併消息公布後,兩間公司股價急升,新公司市值最高升至2,400億美元。給讀者一個比較:2,400億美元等於19,000億港元,滙豐現市值是15,000億港元。

這宗合併被譽為驚天動地,原因是時代華納這舊經濟巨無霸也要投入新經濟小伙子的懷抱,為互聯網革命刻下銘記。這不是一宗「平起平坐」的合併:AOL股東佔新公司55%股權,新公司名字以AOL行先,新公司主席由AOL主席來擔任。合併消息傳出後,投資者一時適應不來,擔心AOL忽然「降格」至非網股,網上業務的快速增長可能被傳統媒體業務拖慢。時代華納那一邊急於變身為網股,CNN創辦人兼合併後新公司最大單一股東的端納(Ted Turner),他形容這宗合併的興奮程度媲美42年前他首次做愛。我可肯定的是,端納這次做愛的代價同樣是史上最昂貴——估計他輸掉70億美元。

上 週,前時代華納行政總裁李雲(Jerry Levin)接受CNBC訪問時作出一件企管人極少做的事,他為自己做過的事情向公眾道歉。李雲形容AOL和時代華納的合併為「世紀最差」的合併,感到羞 恥,並承認道歉來得太遲。從表面看AOL和時代華納的合併是多麼理所當然,AOL當時是全球最大互聯網服務供應商,緊握逾千萬名用戶,數目並且不斷增加, 以AOL的「管道」加上時代華納的「內容」,這配合簡直天衣無縫、天下無敵。「從世紀最偉大」到「世紀最差」,當中發生了什麼事?

在科網泡沫期間進行的合併,公司的估值很明顯地不合理,泡沫爆破後股價崩潰,但股價下跌不一定影響實質業務。兩間公司合併後,因為文化差異而拆夥,就好像結婚後離婚屬頗平常的事。AOL和時代華納的合併徹底失敗,不是源自泡沫估值或文化差異,這些原因不足以致命,失敗是因為管理層傲慢。

 

管理層犯錯不是問題,錯而能改可能是寶貴的經驗,即使不即時去改,一拖再拖也未必致命,只要肯去認錯肯去改,始終有解決方法。相反,若果管理層不肯認錯不肯改,視固執為堅定,一錯再錯再三錯,傲慢可盡毀公司前途。

AOL 和時代華納合併的問題主要出在AOL身上。泡沫爆破,時代華納重返傳統媒體業務,遇上經濟不景氣,生意差了不少,但業務大致正常。AOL卻出現翻天覆地轉 變,它的主業一向是提供撥號上網(Dial-up)服務,這段時期另一種上網新技術「寬頻」冒起。寬頻上網優勢太過明顯,速度比撥號上網快得多,並且永遠 在線。

AOL可能是當時互聯網世界中最受人愛戴的品牌,許多美國人第一次接觸互聯網就是使用AOL上網,客戶對AOL有一份強烈歸屬感。AOL管理層也清楚客戶群是公司最貴重的資產,一向珍而重之,在客戶關係上做足功夫。AOL全盛時期擁有2,700萬名用戶,每十個美國人就有一個是AOL用戶。寬頻上網冒起,AOL管理層拒絕接受這技術,堅決以不變應萬變,認定撥號上網才是正途。

撥 號上網的下場是怎樣,不用我多說。AOL用戶數目如江河日下,從十年前2,000多萬跌至現在的600萬(平均每月流失20萬)。最令我驚訝是AOL仍然 有600萬撥號上網用戶,這600萬用戶大都是懶得去辦理取消手續或不想放棄現有的AOL電郵地址,所以繼續使用撥號上網。AOL用戶忠誠程度之高,它的 倒下令人更感惋惜。科網泡沫爆破不是引致AOL倒下的主因,致命傷是管理層不肯面對現實,不願放棄手握的東西,對自己也不誠實,最後被科技洪流淹沒。

泡沫爆破後,時代華納這一邊的管理層奪回管理權,AOL成為時代華納不想記起的惡夢,恨不得把它速速棄掉。AOL時代華納於03年把AOL從公司名字除下,進一步於09年底把AOL分拆上市。AOL今日轉型為一間中小型網上內容和網上廣告供應商。

蔡東豪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