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與國際流行趨勢同步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d2d.html
昨天,兩個布商老朋友來看望我,談起開發紡織面料的困惑:他們專為國內幾個大牌服裝供應面料,以前,開發成功一款面料,可持續經營好多年;現在可好,往往只做一單就沒有續單了,甚至一單都撈不到做。
“怎麽回事?”老朋友們發問。
其實,這是我早在十幾年以前就老生常談的問題。
中國的紡織品我戲稱為“仿制品”,因為絕大多數都是仿制的(其實,其他各行各業也是如此),開發者如果沒有實樣,就做不來了。他們開發的依據大致來自5個方面:國際品牌服裝專賣店展示的衣服、國內各大面料市場上熱銷產品、客戶來樣、窺視同行正在開發的產品、從歐美面料或服裝市場上尋找熱點產品。總之,追逐市面上已經看到的好產品。
現今,隨著信息化和個性化程度越來越高,紡織新產品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經營方式也就越來越趨向於小批量、多品種、快交貨。你想,按照上面5個依據做產品,無一不是跟風而已,屆時,等你產品試制成功,說不定市場早已改變,該產品已經趨於落市了,這樣你還能抓到多少機會?有時抓到個尾巴算是不錯的了呢。——這種“以產品為導向”的方法早就不適應如今互聯網時代了。
想要產品生命周期延長,多做一點,應該“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現代營銷不是產品之爭,而是觀念之爭。營銷活動從沒有產品就已經開始,不能老是等到人家做出來了,你再去跟著仿制,而要像人家一樣,也去創造,竭盡全力地自主開發。
“那怎樣做呢?”朋友們又問。
“一句話:開發產品要與國際流行趨勢同步!”我說,“至於如何發現面料以及顏色的國際流行趨勢,這就取決於你們的眼光和思索了!這里暫不討論。”
大道相通,開發產品與投資的原理也一樣,追熱只有短期機會,但好景不長。
附:本人2010年5月30日的小文:
炒股與穿著打扮的道理一樣
小陳剛參加工作不久,也開始熱衷於炒股。她漂亮、時尚,對新事物有一股子專勁。但炒了一段日子,覺得懵懵懂懂,一頭霧水,今天特地跑來探討。
“這股市真是捉摸不透,難弄!我想,自己是炒不好了啊!”她嘆道。
“不會吧?這與你穿著打扮還不是一回事?”我說。
“咋會一樣?”她更加納悶。
“哈哈!女孩子愛漂亮、喜打扮,追逐時裝,體現時尚,但是她們大多數人是怎樣選購時裝的呢?”我問。
“你說呢?”小陳反問。
我解釋:“她們大都是這樣的,看周圍和街上哪種款式及顏色穿的人越多,就認為越流行、越時尚,於是,便跟著買穿,還滿心以為自己也一定追求到時尚了。而實際情況是,往往一穿上,便成了大路裝,沒穿多日就嫌落伍了;甚至有的買來還沒穿,拿在手上就已覺得沒有新意感了,遂放入衣櫃里。這是因為,雖然服裝每年、每季都有流行款式及流行顏色,但是流行得越廣,穿的人越多,也就意味著不再流行,時效失去,時尚不顯。結果呢,東施效顰,邯鄲學步,還浪費了錢。‘女孩的衣櫃里永遠少一件衣服’就這樣形成的。炒股不也像這樣嗎?人人都覺得市場好了,都想買、都敢買了,市場也就盛極而衰了!
“而你,我們都覺得,你會穿,時尚足。比如,喜歡時裝,常看時裝雜誌;留意節目主持人、明星們的著裝;愛逛大牌時裝店,比如,阿瑪尼、ZARA,等等,買不起,看看過過癮也好;到了大城市,會註意那里的時髦女孩穿什麽……這樣耳濡目染,選購服裝時就不知不覺地‘超前’了。琢磨時裝的流行性,早發現,早買到,穿的時間也長,還節約了錢。
“這個道理對應到股市中呢,就是研究企業及其股票,當大多數人還不看好、猶猶豫豫甚至恐慌不已的時候,你趁早買入,價格相對也便宜,這樣持股時間就可較長,收益也會大些。你看,炒股跟穿著打扮不是一樣嗎?”
“哎,這麽說來確實像樣!我好像有點兒領悟了巴老‘別人貪婪時我恐慌,別人恐慌時我貪婪’這句話的一點意思了啊!”此時,小陳的眼光似乎亮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