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實踐出真知 一只花蛤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b8db20102vfe1.html

        ——讀《2015年巴菲特致股東信》

       價值投資者一般都會視“巴菲特致股東信”為學習的必修課,這是因為巴菲特的致股東信集投資哲學之大成,它涵蓋了公司管理、投資策略、資本配置以及價值評估等各個方面,既簡潔而精煉,又富於實用性和教育性,並且行文活潑,妙趣橫生,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投資經驗。今年的致股東信,是巴菲特投資生涯中的第五十封信。二十五年前巴菲特曾總結過頭二十五年的錯誤。二十五年後的今天,巴菲特展望了自己的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未來。其中仍然貫穿了他的那些投資經驗。其實這些經驗表面看來都是老生常談,但是每次聽來卻依然溫故如新。
       1、“我在生意上的經驗對我的投資有所幫助,而我的投資經驗反過來又讓我成為更好的生意人。二者的經驗是互通的。”巴菲特這句話與“因為我是商人,所以我是個更好的投資者;而因為我是個投資者,所以我是個更好的商人”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但是大多數投資者可能具有投資經驗,卻沒有商業經驗,而許多商業家可能具有商業經驗,卻沒有投資經驗。因此,同時具備這兩者經驗的人顯然就具有了真正的優勢,不過正如巴菲特所說的,這個真理只能通過實踐才能徹底領悟。否則,你沒辦法知道。
       2、在巴菲特披露的幾條公司收購標準中,他只註重已被證實的持續盈利能力,而對未來預期不感興趣,更不感冒業績突然好起來的企業。許多人的投資都是基於公司的未來預期,但是預期需要知道公司的所有信息,如果能夠正確解讀這些信息,投資者就能夠預見到當前的股價還沒有反映出公司競爭地位的變化,並先於其他投資者做出買進或持有。不過,“預期”常常因為各種不確定因素而落空,這樣就會導致投資的失敗。而巴菲特要求的是已被證實的確定性,因為只有這樣的確定性,投資才是穩妥的。
       3、巴菲特在今年的一個重要警告說:“如果一個投資者買入伯克希爾股票的價位非常高,比如接近每股賬面價值的兩倍,那麽他可能需要很多年才能實現盈利。換而言之,如果買價非常高,一筆良好的投資就可能退化為魯莽的投機。”這其實就是說,好公司並非等於好股票,但是許多人卻將這兩者混淆起來,為股票支付出了過高的價格。實際上,那些光芒四射的公司股價常常被嚴重高估,因此其未來可能面臨著下跌,而那些被一致認為“壞公司”股價常常被嚴重低估,因此其未來反而深具上漲的能力。
        4、巴菲特認為他有能力逐年增加公司的每股潛在盈利能力。但是,在某些年份這樣的增長將是顯著的,而其他一些時間將很少。因為他不能確定市場、競爭和運氣將決定機會何時出現。許多投資者喜歡追逐持續不斷高增長的公司,但是如果他具有一定的商業經驗,那麽他就會知道,任何公司的高增長都是不可延續的,因為公司的利潤最終一定將“均值回歸”。因此,高增長就是一種幻象。投資者必須明白,增長只是正確行事的副產品,其本身並不是一個有價值的目標。有時候增長只會毀滅價值,而不會增加價值。
       5、巴菲特要求他未來的繼承人必須是一個理性、冷靜和有決斷的人,必須對商業有廣博的理解,對人性有深刻的洞察。此外很重要的是,他必須知道自己的局限性,就像IBM的老掌門人沃森說的:“我沒有天賦,但我在某些方面還聰明,我就堅守在這些領域。”同時品德也至關重要,必須是全身心投入公司,而不是為了他自己。當然,更要具有基於常識的與生俱來的風險嗅覺。不過,這一次沒有提出這一點,但並不意味著不需要這一點。這是巴菲特對他的繼任者的要求,普通的投資者如果能夠做到其中幾點也很不錯了。
       6、“波動性和風險不是一回事,但是一些流行的公式,將學生和投資者領入歧途。”確實,股價波動不是風險,股價波動對真正的投資者只有一個重要意義,那就是,當股價大幅下跌後,給投資者提供買入的機會,而當股價大幅上漲後,給投資者提供出售的機會。在這兩者其他的時候,投資者應該將註意力集中在股利收入和公司的運作上,不必對股價波動過於敏感。投資者應該學會以經營一家企業的態度去經營股票。當然,這個觀點很難讓一些人接受。其實,擁有股票真正的風險在於,是所持有的公司出了問題。通常情形下,公司一旦出現了實質性的問題,很可能會讓持有者中斷他們的投資。
       7、大部分投資者,“都可以、也應該把投資時限設置為數十年”,短期的價格變動是不重要的。他們應該關註的是長期購買力的增加。巴菲特建議,對於這些投資者,在一段較長的時間里,購買一個分散的多樣化的投資組合,比持有美元債券要安全的多。然而,現實中很少有人做到這一點。大部分人采取的是“積極交易”的策略,試圖“抓準”市場的波動,不充分的多元投資,向基金經理和顧問支付不必要且高昂的費用。

        8、“不應該用借來的錢投資”。巴菲特以他一生的經驗告誡我們,用借來的錢做投資,不一定能夠增加你的豐厚回報,反而可能會摧毀你的豐厚回報。因為市場中任何時候都有可能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但是卻沒有經濟學家、顧問、電視評論員——當然包括巴菲特和查理·芒格——能告訴你高風險事件什麽時候發生。“所謂的預測家能填滿你的耳朵,但是永遠不能填滿你的錢包。”看看過去一年來在A股市場上所發生的“昌九”融資者們的事件,巴菲特所言非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9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