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2014年兩會期間,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首次宣布民營銀行試點破冰的消息。時隔一年之後,民營銀行發展再次迎來重大的政策突破。
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2015年將圍繞服務實體經濟推進金融改革。推動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成熟一家,批準一家,不設限額。
2014年3月,包括阿里巴巴、萬向、騰訊、百業源、均瑤、複星、商匯、華北、正泰、華峰等民營資本的參與的5家民營銀行獲得試點資格。分別定位“小存小貸”、“大存小貸”、“公存公貸”、服務當地的小微企業和金融消費者4種模式。
從進展來看,目前,深圳前海微眾銀行和上海華瑞銀行已經獲得開業批複,而網商銀行相關人士則表示,將在3月份向監管部門提交驗收報告,通過監管部門驗收後爭取在五六月份開業。
2015年新年伊始,李克強便前往深圳微眾銀行考察。在電腦鍵盤上按了一下回車鍵後,他見證了深圳前海微眾銀行的第一筆放貸業務。這也被外界解讀為支持、推進民營銀行,以及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積極信號。
而去年11月,由中國人民銀行起草的《存款保險條例(征求意見稿)》正式向社會公布。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是發展民營銀行、中小銀行的重要前提和條件,它的出臺也是放開民營銀行的發展重要的基礎。
事實上,在首批民營銀行的試點名單公布後,還有包括四川、重慶、湖南、湖北、浙江等多地均有企業表示正在籌備申請設立民營銀行。可以預見的是,隨著“不設限額”的政策出臺,民營銀行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銀行外部監事梅興保也在兩會期間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民營資本發起設立中小銀行等金融機構,適應於官方當前提倡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融資需求,應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成百上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