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晚,華爾街見聞團隊在兩個多小時的時間內將巴菲特致股東信全文翻譯了出來。考慮到這是“五十年珍藏版”,這封信還有一些新的內容,巴菲特和伯克希爾副主席查理·芒格各自都描述了公司未來50年的樣子。
芒格的部分從第39頁開始,他詳細講述巴菲特經營一家公司的方法。芒格重點強調,伯克希爾願意讓子公司的CEO們自主管理公司,他還提到了巴菲特管理的伯克希爾成功的四要素:
1,巴菲特極具建設性的特點
2,伯克希爾整個體系極具建設性的特點
3,好運氣
4,一些股東以及其他追崇者(包括部分媒體)的奉獻。
隨後芒格解釋了巴菲特和伯克希爾體系“極具建設性的特點”是如何締造“良性循環”的。總的來說就是,讓偉大的公司和偉大的CEO在伯克希爾旗下獨立發展,由此吸引更多偉大的公司和CEO加入。
實際上巴菲特使用的是著名的籃球教練John Wooden的獲勝方法,Wooden將所有的上場時間分配給7名最優秀的球員,這令他的球隊取得了空前絕後的勝利。在這種策略下,對手通常面對的都是他最好的球員,而不是次好的球員。在額外的比賽時間,最佳球員進步的要比普通球員更多。
但是巴菲特面對的局面與John Wooden不完全一樣,因為技能的提升主要集中在一個人身上,而不是7個人。在這50年間,他的能力隨著年齡的增加與日俱增,而籃球運動員隨著年齡增加,水平卻在逐年下滑。
此外,通過將大部分自主權力下放到長期任職的CEO身上,巴菲特同樣也創造了Wooden式的效應,這強化了高管們的管理技能,也提高了子公司的成就。
因此,伯克希爾成為了一家成功的廣為人知的公司,也吸引了越來越多優秀的公司以及CEO加入伯克希爾。
更優秀的子公司和CEO並不需要總部給予那麽多的關註,這就造就了通常而言的“良性循環”。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