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互聯網銀行模式,微眾、網商?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204/149087.html

黑馬說:1月28日螞蟻金服副總裁俞勝法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阿里網商銀行的各項工作都在按計劃進行,預計今年3月向監管部門提交驗收報告,爭取在今年5-6月開始營業。與浙江網商的不著急相比,騰訊微眾的進度顯得很有效率。去年12月12日拿到銀監會的開業批複,16日完成工商註冊,28日正式上線,今年1月4日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見證下完成第一筆放貸業務,18日開始試營業。素來以穩健著稱的騰訊這一次卻搶得先機,小馬哥悶頭上位,在互聯網金融中銀行這一關鍵沖關中迅速卡位。
 

\文/董毅智
編輯/i黑馬

微眾銀行在前,阿里主導的網商銀行在後。浙江網商銀行在按照自己的節奏,有條不紊地走著。網商銀行和微眾銀行是去年獲批籌建的首批民營銀行,由於BAT的背景更加受到關註。從雙方的強勢業務來看,阿里的金融基因明顯比騰訊更多,也植根更深。因此,雖然騰訊起了個大早,但是否就一定能成為互聯網銀行的老大,可能也要看阿里在浙江網商上使了多大勁。然而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互聯網銀行到底具有什麽特點,將給我們每個人帶來何種影響呢?


何為互聯網銀行

互聯網銀行是指借助現代數字通信、互聯網、移動通信及物聯網技術,通過雲計算、大數據等方式在線實現為客戶提供存款、貸款、支付、結算、匯轉、電子票證、電子信用、賬戶管理、貨幣互換、P2P金融、投資理財、金融信息等全方位無縫、快捷、安全和高效的互聯網金融服務機構。網絡銀行指金融機構利用網絡技術、通信技術以及先進的管理技術,以Internet為平臺,在線為公眾辦理結算、信貸服務的金融機構或虛擬網站。美國最著名的網絡銀行評價網站Gomez——銀行至少提供以下五種業務中的一種才可以稱為網絡銀行:網上支票帳戶、網上支票異地結算、網上貨幣數據傳輸、網上互動服務和網上個人信貸。


互聯網銀行並不是什麽新鮮事物,其實早在二十年前美國就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家互聯網銀行,1994年4月美國的三家銀行聯合在因特網上創建了美國第一聯合國家銀行,由美國聯邦銀行管理機構批準,是在因特網上提供銀行金融服務的第一家銀行。其前臺業務在因特網上進行,其後臺處理只集中在一個地點進行。


1996年初,美國第一聯合國家銀行全面在因特網上正式營業和開展銀行金融服務,用戶可以采用電子方式開出支票和支付帳單,可以上網了解當前貨幣匯率等信息。該行完成對Newark銀行和費城First Fidelity銀行的兼並後,成為美國第六大銀行。1998年,加拿大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Canada)以2千萬美元收購了安全第一網絡銀行(SFNB)除技術部門以外的所有部分,此時該網絡銀行的客戶戶頭有1萬個,其存款余額早在1997年就超過了4億美元。名字改為RBC Centura。可以看出互聯網銀行的概念並不是什麽新興的事物,互聯網金融,金融互聯網從來就與我們息息相關,其實國際國內的傳統銀行都已經大面積的利用IT技術,傳統金融機構的網絡化模式早已經實現,經過二十年的發展,互聯網銀行,銀行的互聯網都日趨完備,兩者的優缺點也非常突出,讓我們通過下面的列表進行分析。


互聯網銀行與傳統銀行優缺點對比分析表:
 


 

優點

缺點

其他說明

互聯網銀行

1.無需分行,服務全球,業務完全在網上開展;

2.所有操作在線完成,足不出戶,流程簡單,服務方便、快捷、高效、可靠,真正的7*24小時服務,永不間斷;

3.較大程度上節約了人力成本,避免了建設物理網點等方面的投入。

4.以客戶體驗為中心,共享,透明,開放,全球互聯。

1.資金運作渠道少;

2.業務發展完全依靠網絡;

3.無法與客戶進行充分交流,

4.給銀行監管帶來較大困難。

 

 

流通的貨幣將以電子貨幣為主;金融服務虛擬化,銀行網絡從物理網絡轉向虛擬數字網絡。

傳統銀行

商業銀行的優勢在於資本、批發客戶資源、信用和風控能力控制較好。

排隊時間長、業務流程繁瑣、小微企業貸款難。

傳統的貨幣形式以現金和支票為主。


筆者一直堅持認為不存在真正純正意義上的互聯網銀行,互聯網企業進入金融領域,用互聯網的方式來改變金融行業,正如馬雲所說,“未來的金融有兩大機會,一個是金融互聯網,金融行業走向互聯網;第二個是互聯網金融,純粹的外行領導,其實很多行業的創新都是外行進來才引發的,金融行業也需要攪局者,更需要那些外行的人進來進行變革。”由此可見,作為外來者的騰訊、阿里兩巨頭進入互聯網銀行領域能夠給我們帶來怎樣的驚喜呢?

 

互聯網銀行模式,微眾?網商?

\互聯網銀行將如何發展,將出現怎樣的模式,是騰訊系的微眾模式,還是阿里系的網商模式,正如一位網友對我說“觀其名,任其行”,兩大巨頭旗下的互聯網銀行各有怎樣的特點和區別,讓筆者細細道來。

騰訊發起創建的合資企業微眾銀行(WeBank),成為首家根據試點計劃開展業務的民營銀行,根據微主頁的描述,這家銀行的slogan 是“科技、普惠、連接”,主要定位於向用戶提供購物、旅行等個人消費金融服務。據報道,深圳前海微眾銀行的股權結構為:騰訊 30%,兩家深圳傳統行業巨頭百業源和立業各占 20%,其余七位股東合計占股 30%。從 Slogan 中的“連接”和微主頁的口號“想約就約”可以看出來,微信及其社交關系將會是前海微眾銀行未來開展業務的重要平臺和資源。

微眾銀行重要挑戰在於吸引存款。微眾銀行不會設立任何實體分支機構,而傳統銀行通過分支機構吸收資金。但阿里巴巴和騰訊已證明它們有能力吸引資金投入它們在網上以及通過網站和移動應用銷售的存款類貨幣市場基金。兩家公司都擁有移動支付服務,用戶可以將資金存入自己的賬戶。

互聯網模式可以簡化客戶服務,在傳統銀行業,即便是簡單的換匯交易也通常需要很長的手續辦理時間。最重要的是它沒有那麽多包袱,從現在來看,一些營業網點,還有一些比較龐大的固定資產,實際上在未來互聯網化過程中,都是包袱。互聯網融資可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需求“短、小、頻、急”的特點設計流程及產品,更好地為其提供融資支持,搶占商業銀行在小微企業信貸領域的市場份額。相對於傳統融資方式,互聯網時代供需雙方可以直接聯系和交易,不需要任何中介就可以完成,信息幾乎完全對稱,交易成本降低。

微眾的互聯網銀行模式不僅僅是以上幾點,我們應該看到其身上所深深具有的騰訊的基因,從其企業名稱也可以看出,微者微小、細微,眾者眾人、人眾,騰訊正是將成千上萬的用戶利用其無與倫比的社交屬性連接在一起,截止於2014年底,坐擁11億註冊用戶、活躍用戶近5億的微信已經成為第一個拿到移動互聯網時代船票的騰訊,如何將業務有所突破成為其2015年的新的難題,根據最新的騰訊2014年第三季度的財報,公司198億人民幣的季度收入中,網絡遊戲貢獻了將近60%的收入(113億),其他的依次為社交網絡收入(QQ會員費等)47億元,網絡廣告24億元,電子商務近5億元,凈利潤近65億元。這些幾乎都是來自於PC端和QQ應用業務的收入。通過該財報可以看出,騰訊仍然無法突破互聯網企業盈利模式的三大魔咒,其盈利模式仍然是廣告、會員、遊戲三大主體,其盈利比例仍然是廣告與遊戲所占比例高達80%,其盈利方式仍然無法突破免費為先導,增值服務為後延的傳統方式。微眾互聯網銀行正是騰訊突破這三大魔咒的絕跡,充分利用自身的龐大用戶,利用多年積累的大數據,利用社交屬性所建立的信用評估體系,利用各種場景式支付的平臺,將是騰訊從眾多互聯網金融企業中脫穎而出的不二法門。這是騰訊在互聯網金融,互聯網模式上的與眾不同,而在根本上騰訊所獨有的企業文化、創始團隊,小馬哥個人的領導風格都決定了其在互聯網銀行領域將成為獨樹一幟的門派。

 
\
即將上線的網商銀行其平臺屬性是阿里一直所強調的,阿里充分利用了其在電子商務領域的絕對霸主地位,近年布局在二維碼支付、芝麻信用、阿里小貸、恒生電子、余額寶、娛樂寶等各種金融業態,其已經形成了平臺型網格化,相對的閉環體系正如馬雲經常強調的,要建立一種生態,而其在金融領域的頂級目標就是建立互聯網銀行,網商銀行的名稱也可以看出阿里仍然在固守自己最強悍的電子商務領域,服務於“網商”,服務於網購,深耕小微企業未嘗不是其最優的選擇。筆者一直認為任何企業都有其獨特的基因,與其發展的歷程,成長的經歷,歷經的磨難,創始人的性格,甚至所起家的環境、城市、氣候都息息相關,阿里生於杭州,發展於江浙滬,其商業的屬性,尤其是服務於廣大小微企業是其天生不可磨滅的烙印。今天阿里在互聯網銀行的定位上仍然選擇了網商,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也許有一天變成天下沒有轉不了的賬,天下沒有融不了的資。不過阿里自身平臺的屬性也限制了其發展,但願網商銀行不要出現淘寶商城般的“事件”,更不要像近期阿里與工商總局之間所發生的“意外”。

無論是微眾銀行的模式還是網商銀行的模式,其都存在很大的缺陷,比如在監管上仍然受制於傳統金融行業的規範,在信用體系上仍然沒有真正的突破,在交易安全上仍然無法克服互聯網安全的黑洞,在隱私保護上仍然存在巨大的漏洞,在模式上也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創新,如何實現真正的創新,直面國際巨頭的競爭將是微眾、網商、騰訊、阿里們真正思考的問題,如果僅僅是打破了原有金融機構的壟斷,沒有存在真正的變革,那麽誰都不是真正的贏家。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5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