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意外取消匯率下限、一夜間損失600億瑞士法郎的瑞士央行,多數讀者可能還不知道,瑞士央行實際上是一家上市公司,有義務對股東負責,此外,地球上還有一家不怎麽對股東負責的上市央行——日本央行。
上市銀行
瑞士國家銀行是一個特別管理的股份制公司,約55%的股份是由公共機構掌握,例如州或州銀行。剩下45%的股份則在交易所上市交易,主要為個體投資者擁有。瑞士聯邦並沒有其股份。就像普通的上市公司一樣,這些股東每年會收到來自於瑞士央行的股息。
根據華爾街日報數據,瑞士央行在瑞士證券交易所上市,市值約1億瑞士法郎,2014年股價上漲了1.7%,截止1月20日股價報1020瑞郎/股,2013年的分紅是15瑞郎/股。
這種所有制結構與大多數其它國家的央行明顯不同,大部分央行實際上相當於國家的一個政府部門,由財政部所有或者可以說由納稅人所有。所以像瑞士央行這樣的所有制結構,會特別註意其資產負債表的損益,而且瑞士又有一種制度,超過一定數量不滿的群眾可以直接通過發起公投來強迫貨幣政策改變,例如去年發生的黃金公投事件。
當瑞士央行放棄匯率下限,瑞士央行所持的大量歐元儲備瞬間兌本幣貶值超過30%,按花旗分析師估計,若以歐元兌瑞士法郎1.03、美元兌瑞士法郎0.88的匯率計算,瑞士央行的儲備貨幣損失了600億瑞士法郎(約合683億美元)。
就在上周瑞士央行還宣布其2014年盈利了380億瑞郎,摩根大通經濟學家Paul Meggyesi表示,若不是因為這筆利潤還算大,瑞士央行很有可能破產。
不過花旗分析師認為瑞士央行此舉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維持瑞士法郎對歐元的匯率下限需要瑞士央行每日消耗20億瑞士法郎,這種做法今後幾年無法持續,其成本高於眼下放棄下限產生的幾百億瑞士法郎損失。
說道這里,實際上全球架構最“奇葩”的央行還不僅瑞士央行,日本央行更為獨特。
更“奇葩”的日本央行
日本央行也是全球少數幾個上市交易的央行之一(比利時央行、希臘央行、和瑞士央行),根據1942年的日本央行法,央行當時價值一億日元的國有資產會“被分配到政府與非政府個人的手中”,其中政府至少占比55%。
日本央行以股票代碼8301在日本Jasdaq交易所進行場外交易,流通股100萬股,截止2015年1月20日其市值為452億日元(約3.83億美元)。
2014年里日本央行的股價下跌了近13%至47300日元/股,而同期日經225指數在日本央行史無前例的寬松政策刺激下上漲了10%。雖然按一家公司的標準來看日本央行的“業績”相當不錯,但或許是由於分紅太低,導致日本央行的股價一直萎靡不振。
日本央行的股東們沒有投票權,彭博數據庫里列出的唯一機構股東,是日本一家名為Morito的公司,其也持有10股流通股。
而且盡管2013財年日本央行的每股盈利(EPS)達到72.4萬日元,是其如今股價的15倍,但分紅卻少的可憐,僅為3日元/股,大約相當於同樣數量日本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四十八分之一,要知道10年期日債收益率也只有0.3%(2014年底價格)。
不過,券商Okasan Online Securities Co.認為,日本央行股價下跌應該不會讓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操心。
Okasan Online Securities首席策略師Yoshihiro Ito對彭博社稱,投資者並不把日本央行看作一只股票,政府持有其多數股權,永遠也不會破產。他說, 有錢人買日本央行股票的性質類似集郵,他有一個朋友是退休的公司總裁,就把一份日本央行的股票憑證鑲框掛在了牆上。
成立於1882年的日本央行說,自己既不是政府機構也不是私營公司。從該行年度評估看,截至3月末個人投資者持有該行40%股權,金融機構、公共實體和企業持有余下的5%。
大和證券首席技術分析師、高級策略師Eiji Kinouchi說,自日本央行成立之日起,超級有錢人就一直在購買其股票,德川家族以及皇室據悉都持有該行股份。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