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12年吸金超300亿 广深高速“空喊”6年不扩建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810/1363501.shtml

  每经记者 李亚蝉 发自广州
“号称高速公路却难以高速、连个厕所也没有被迫在路上方便、半路坏了的汽车只能在路边维修或等待拖车……”广州律师赵绍华近日一纸申请,将中国最早的高速公路之一的广深高速再度推到公众面前。
和车主的抱怨相比,数据显示,这条号称中国最繁忙、最赚钱的广深高速公路日均路费收入935万元,去年路费收入约35亿元,12年路费收入已经超过300亿元,远超投入。
“公路大王”的选择
在广深高速公路背后,隐藏着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公路大王”胡应湘。正是这位香港超级富豪,上世纪80年代在内地建设高速公路还饱受争议时,就率先提出投资修建广深高速公路。
这条当初并不被看好的广深高速公路,随着内地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私家车的大幅度增加,如今已经成为最好的“赚钱机器”。
相关数据显示,2002年7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广深高速合计实现了242.48亿元的路费收入,平均每年路费收入28亿元。广深高速公路 的正式通车运营时间是在1997年,虽然目前已经找不到1997年到2002年期间这条公路所收路费的公开数据,但按照业内人士每年15亿元的保守评估计 算,广深高速公路的路费收入已经超过300亿元,并且还将继续收取若干年。
公开信息显示,当年广深高速公路项目的总投资为13.4亿美元和7.04亿元人民币 (包括皇岗口岸工程、深圳经济特区检查站工程和建设期利息)。如此算来,这条公路已经为它的所有者产生了近200亿元的利润。
无怪乎胡应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将投资广深高速公路作为他人生最明智的选择之一。
扩建计划空谈6年?
广深高速公路令胡应湘及其公司赚得盆满钵满,但这条公路被抱怨“高速公路不高速”、“收费高、服务低”由来已久。最近更有在此高速公路上“遭遇”无处加油的律师将广深高速告上了法庭。
事实上,合和公司也早已意识到广深高速存在的问题了。
早在2004年10月,胡应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有关广深高速扩建工程已与合作伙伴达成共识,计划将六车道扩充至十车道,初步估计投资总额70亿 元,正待政府审批,料扩建工程两年内完成,每年收入为20亿元。2006年8月,该公司董事总经理胡文新又向媒体重复了同样的计划,表示公司有意斥资70 亿元扩建广深高速,由双向六车道拓展至十车道,预计车流量将上升60%。
然而,6年过去,该公司计划为这条“高产公路”做出的支出迟迟没有兑现。
更奇怪的是,尽管按照高速公路标准收费,广深高速公路的设施却很简单——没有服务区、没有加油站、甚至连个厕所也没有。
近日起诉广深高速的律师赵绍华认为 “全国最赚钱的高速公路应当履行它应履行的义务,提供应有的服务设备”。因此,赵绍华于8月5日分别向广东省交通厅和广东省物价局递交 “关于重新评定广深高速公路质量是否合格”及“关于重新审核广深高速公路收费标准”的申请书,要求对广深高速的收费重新听证并降低价格。
但事实上,作为全国最繁忙的高速公路之一,广深高速公路的生意并非无人眼馋。
1997年,随着广深高速公路通车,新联南北加油站成为该段路上唯一一个加油站。同时,它被誉为“全国最赚钱的高速公路加油站”,直到2006年9月,常虎高速虎门港支线正式动工,刚好经过了新联加油站所在地,几经博弈,新联加油站终于还是被停止使用。
随后,一家名为东莞市华盛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华盛公司)的私营公司在与广深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签完合作协议后,于2007年底开始建设厚街南行服务区。2009年4月,南行服务区基本建 成。不过,直到现在,这座服务区仍然没有开始营业,主要原因据称是由于华盛公司在与后来加入博弈的中石油难以取得利益平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16

放弃2亿收入“奶牛”金山3年不考虑盈利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111/2047717.shtml

  昨日(11月10日),金山安全、可牛杀毒宣布合并,合并后的公司名为“金山网络”。意外的是,合并之后的第一大举措就是将旗下拥有13年收费历史的金山毒霸全面免费,金山网络表示未来三年不考虑盈利。
业内人士指出,在金山安全收购可牛以后,在安全领域与最大竞争对手360相比,有了较为完善的布局,并且将其保守的市场策略转为进攻,也将冲击360的免费杀毒领域。
金山毒霸全面免费,意味着金山旗下包括毒霸、金山卫士、网盾等全线产品,以及可牛旗下的可牛免费杀毒、可牛影像等都实现免费,这也意味着金山网络将损失2亿元年收入。
据记者了解,自360推出免费杀毒以来,短时间内就上升至市场份额第一,为了与360争夺市场份额,金山毒霸、瑞星、江民、卡巴斯基等都曾推出过免费一年的活动。
放弃上亿元的收入转型免费,傅盛表示,正是由于最近一系列的“战争”,让金山网络下此决心。傅盛表示,金山网络三年内不考虑盈利。
业内人士指出,免费和收费商业模式之争一直是周鸿祎诟病金山等其他安全厂商的理由。金山毒霸宣布免费,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安全行业的竞争焦点将回归技术、产品和服务本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81

掌握癌症新藥技術 醫學教授自斷退路創業 德英九年不賺錢仍能高價掛牌的「隱實力」

2011-3-14  TWM




近來生技股很夯,吸引很多投資人 參與,但一家九年來還沒賺錢的生技公司,竟可以用六十八元掛牌,興櫃價格也一直維持在九十元附近,這家公司,葫蘆裡到底賣的是什麼藥?

撰 文‧林宏文

什麼樣的公司,成立至今九年一直沒有獲利,年營收最多也只有三千萬元,但在興櫃的股價卻已破百元,甚至獲得主管機關同意,預計三 月二十一日將以每股六十八元上櫃掛牌交易?

這是國內首家以植物新藥研發掛牌的生技公司,也是近來連中兩元,接連獲得「台北生技獎」的研發創 新金獎及「台灣生醫及生農產業選秀」競賽金牌獎的雙料冠軍,這家公司就是德英生技。

走進德英位於南科生技園區的辦公室,員工只有二十八人, 公司的空間並不大,但門口放著一張和真人一樣高的照片,迎接每位來訪的客人,他就是公司的靈魂人物兼創辦人郭國華。

郭國華在三十八歲那年就 升任高雄醫學院(一九九九年改制為高雄醫學大學)教授,是高醫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教授。二○○二年,他選擇出來創業那一年,已在高醫工作了二十三年,再兩年 就有一筆優渥的退休金可以拿,照理說,他應該再撐兩年,拿到退休金後,再出來創業也不遲。

藥效顯著,與歐美進行合作但是,九年前,郭國華毅 然辭去優渥的工作投入創業,不僅是對自己的技術有強烈的自信,主要是背後有台南知名的百年老店萬川號餅店──陳家的第五代傳人陳柏亦及陳冠州決定入股三成 的支持。

在高醫服務時,郭國華每年都獲得國科會及衛生署等多種研究計畫補助和獎勵,期間並曾獲得美國杜蘭(Tulane)大學癌症研究中心 之研究獎助金及優秀學術論文等學術獎項,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位發表應用中草藥調控及誘發癌細胞自殺(Apoptosis)機轉之國際學術論文。對於自己的 技術實力,郭國華有相當的自信。

德英目前以研發治療皮膚癌的藥為主,並於去年四月完成臨床二期實驗,七五%病人皮膚癌面積縮小,效果顯著且 副作用低,目前已著手申請進入臨床三期實驗。由於藥效比目前國際上三大藥廠的產品還要好,加上皮膚癌市場主要在歐美,目前已有三、四家歐美大藥廠與德英洽 談,進行全面性的合作。

郭國華說,他看過太多不成功的技術移轉,原因是當技術賣出,收取授權金後,負責技術的團隊沒有一起出去創業,導致後 來商品化的過程遭遇瓶頸,經常以失敗收場。因此,郭國華認為,「只有技術研發者自己出來做,把退路斷了,孤注一擲,才有成功機會。」靠醫界人脈省下天價研 發費郭國華不僅放棄退休金,為了參與公司增資認股,還賣掉一棟房子,總計前後已投入幾千萬元,而且,由於上櫃審議委員認為新藥開發風險較高,還要求郭國華 及妻子股票全部集保,一直到德英拿到藥物許可證為止,才可領回。據德英公開說明書的資料,目前郭國華擁有公司二八.一一%股權,太太王群芳則持有五. 二%,兩人共占公司約三分之一股權,股票張數共計一萬六千餘張。「所以,如果這家公司沒有成功,我是賠最慘的人啊!」郭國華笑著說。

在櫃買 中心進行上櫃審議時,郭國華不僅花三小時幫審議委員上課,也欣然同意股票集保,他有信心三年後,德英的藥證一定可以拿到。

從財務數字來看, 德英也是一家體質健全的企業。德英股本四.八五億元,其中有兩億元左右是技術股,目前帳上現金仍有兩億多元,扣除機器設備抵減及○七年前的技術股折抵,原 始股東交付給德英的錢,經過九年還在銀行帳上,顯示這家公司花錢相當謹慎。

只是,為何一家新藥開發公司,成立九年來可以不用燒錢,就完成臨 床二期實驗?德英副總兼財務長蔡美娥說,由於研發新藥耗費時間長,因此德英先推出保健食品及功能性保養品,目前每年三千萬元上下的營收,都是來自這兩大類 產品,靠著這些收入,就可以維持打平或小賠的局面。

至於在研發投入部分,一般新藥的研發平均耗時十二年,耗資五億美元左右,原因是篩選過程 冗長;通常一萬個新藥中,只有二五○個可進入動物實驗,五個可進入臨床實驗,最後只剩一個可以成功拿到藥證。但為何德英成立九年來,不需燒錢來做研發呢?

郭 國華解釋,因這項新藥研發技術在他任職高醫時,就已開始篩選,完成萬中取一的過程,因此,在公司成立後,至今只花了幾千萬元的研發投入。不過,若以○二年 成立至今,預估到一四年拿到藥證,的確需要耗費十二年時間。

此外,郭國華也善用在醫界的人脈,讓他的藥可以不花錢就進行各種臨床實驗。例如 去年成大醫院就向衛生署申請生技製藥國家型計畫,將德英的藥拿來做外陰部皮膚癌的學術用臨床;另外,成大知名的皮膚科專家許漢銘教授,也幫他很多忙,因 此,德英沒有花任何錢,只出藥品,就得到許多醫界同業的試用。

德英即將成為很少數不賺錢也能高價掛牌的生技公司,「這代表台灣投資市場的成 熟,以及對新藥開發的認同,希望我們能給生技產業帶來一個好的開始。」他說。

郭國華

出 生:1956年

現職:德英生技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經歷:高雄醫學院教授 、美國阿肯色大學醫學院生化暨分子生物學科助理教授學歷:高雄醫學院生化學博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37

與協力廠共生 30年不拆夥

2011-9-12  TCW




台灣光學廠重新獲得日本總部的青 睞,關鍵在於他們快速而彈性的生產:他們,能在四十五天做出日本要的相機模型,比日本原廠的製造流程快了一倍,成本卻比日廠低了三成。

這個秘密,就藏在台中這個光學聚落。

「台灣的技術優勢高於(中國的)珠海,成本則優於日本,開發的知識、機構的人才(也)不輸日本,」投身光學產業超過二十年、聯一光學總經理蔡春霖指出中部 光學聚落的定位。

營造在地共生:降低人員流動,品質才做得出來

小潭子成為全球光學重鎮,關鍵就在他們營造了一個共生體系。其一,在地人才的培養,在日本,這被稱為「現地化」。台灣佳能成立四十年,就在中部培養出上千 名的鏡片研磨、組裝人才。

培養這樣的在地人才有多難?蔡春霖舉例,一台單眼相機的鏡頭,由十到十二片鏡片組成,每個鏡片凹凸曲度不同,誤差值不可以超過○.二微米,精細度為連接器 模具的五十倍。因此,技術員的第一課就是學怎麼拿鏡片,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動作,居然有十種不同的拿法;而一片單眼相機鏡頭光學鏡片,從粗胚開始,就得經過 十四次研磨、一百二十次拿取。

換言之,這行業需要的經驗值遠超過科技業。例如,筆電生產線的組裝作業員訓練僅需一、兩個月,但是要做到鏡片檢測技術員,至少要三到五年。

據估算,一台數位單眼相機就藏有五百到六百個零件,工序高達七十到八十道,佳凌科技副總經理江振雄比喻:「如果其中一道出錯,就得從頭調查,就像是命案調 查,嫌疑犯太多,要抓出兇手很麻煩。」

「光學技術員流動率要低,(否則)人流動快,品質就做不出來,」蔡春霖補充。

也因此,台灣佳能六千名員工中,有七一%來自潭子,九一%則來自大台中,員工家距離公司最多半小時車程,台灣佳能內部評估,聘雇在地員工,員工花費比遠走 他鄉要低,比較不會因為薪水跳槽,他們因此成為移都移不走的聚落。內部員工們就打趣說,很多技術員從十八歲小姑娘做到四十歲兒子娶媳婦,一家三代都在同一 家公司工作的大有人在。

對比中國的光學聚落,勞工多來自內地,員工離鄉背井的唯一目標就是多賺錢,只要隔壁廠多出人民幣一百元就跳槽,蔡春霖說,「(中國的)人員流動率快,品質 就做不出來。」

與當地共生,因此台灣佳能未來兩年擴建新廠,就選擇嘉義大埔美精密機械園區,而非離加工區較近的台中市精密機械科技創新園區,因為當地附近沒有其他工業區 可以大量聘雇當地人、降低流動率。

培養協力廠共生: 不惡性砍價,一起幫忙降低成本

這個聚落培養在地人才的方式,也同樣用在培養在地協力廠。

曾當過台灣佳能採購主管、現為佳凌科技總經理的劉嘉彬,過去掌握四十億元採購金額,他自豪的說,「我在台灣佳能二十四年又六個月,沒換過一家協力廠。」像 是今國光已和台灣佳能合作超過三十年。

對比歐美科技廠與台灣協力廠的合作,常因為價格差一美元就轉單,劉嘉彬認為,「歐美只有短時間互利,並沒有長時間的關係,」「你一直換,不是沒有人跟你合 作,不然就是把下游廠搞死。」

走進潭子加工區,短短七百八十五公尺的建國路,台灣佳能隔著三棟大樓,就是鏡頭組裝廠佳凌科技;再隔一條街,就是光學鏡片原料玻璃粗胚廠台灣小原;鏡片研 磨廠今國光,也在三十分鐘車程內。

換言之,這整條數位單眼相機供應鏈,高達七成協力廠,都在一小時車程可到達的台中地區;串起整條供應鏈,也只需兩小時。對比日本原廠的供應鏈,製造基地在 九州大分線的日本,設計基地則在東京,設計與製造兩個基地間,飛機一趟至少需一個半小時,也就是說,台灣供應鏈的緊密度、速度,明顯優於日本。

在這個體系中,上游廠商和協力廠共生,視協力廠為資產,是產線的延伸,是夥伴關係。當協力廠有困難,沒錢買模具、繳電費,台灣佳能甚至會充當銀行貸款給對 方。同樣,如果台灣佳能需要緊急支援,協力廠也都全力配合,劉嘉彬說,有次跟協力廠調貨,請他隔天早上送來,結果凌晨四點,對方的貨車就等在門口。

當然,台灣佳能也會定期要求協力廠降價,差別在於,科技業僅會開價格,怎麼做?供應商各自努力;台灣佳能則會進駐協力廠幫忙降低成本。

舉例來說,數位單眼相機最花人力的流程,就是組裝,每年,台灣佳能都會要求協力廠派出好手參加生產革新研習比賽,一起提升效率。今年,協力廠佳凌科技就派 出十人隊伍比賽,學習如何鎖螺絲,可以加快○.一秒組裝時間。

不要小看這○.一秒,找出十個缺失,一個人就可以增加十秒速度,一個生產單位六人,就可以省下一分鐘;以一台數位單眼相機需要花十四分鐘組裝計算,等於提 升十四分之一的效率。

降低十元成本後,台灣佳能只會拿五元,另外五元給協力廠,利益共享。台灣佳能的經營邏輯是,如果協力廠沒賺錢,就沒有能力投入研發提升設備效率。

對比歐美科技廠供應鏈,因為互相殺價毛利低,像是廣達毛利率最低僅二%,如同虛胖體質,但是數位單眼相機的組裝和鏡片研磨毛利率,至少有一○%至三○%, 好比精壯體型。他們就連付款也比科技業乾脆,給協力廠的付款天期平均兩個月,優良廠商甚至短至一個月,遠低於鴻海動輒九個月的付款期。

共生的好處: 台灣佳能用一元,做四十一元生意

台大管理學院副院長黃崇興解讀,這種共生關係,不僅是合作(cooperation),而是一種協同合作(collaboration);前者只是為了利 益存在,後者則是互相貢獻know- how,一起降低成本。

這種共生關係有條件:第一、產品技術高,少量多樣,因此能加入的供應鏈候選人不多,任何一個環節斷掉、缺貨,都可能無法生產,故大家得透過透明的資訊分 享,降低成本、風險。

第二,彼此要建立信任關係。產品技術層次高,台灣佳能和協力廠會共享產能技術資訊,彼此信任關係很重要。這也是日本品牌廠不放心把高階生產送往中國的原 因,中、日間的信任度,遠低於台、日。

這套共生體系,對協力廠的好處就是利潤不會被砍到見骨,獲利穩定;缺點為數位單眼相機出貨量僅占數位相機市場一成,是利基市場,不可能像是大立光一樣年年 賺一個股本以上。此外,還有排外條款,黃崇興解釋,「你接了佳能的單,就很難接它競爭對手尼康(Nikon)的訂單。」

共生模式則對台灣佳能有兩個好處,就是用小資本槓桿出大營收。譬如台灣佳能僅有八億元資本額,今年卻可以做到三百三十億元營業額,一元可以做四十一元生 意,比起大立光一元做九元生意,台灣佳能可說短小精幹。

第二個優點就是維持品質,由於數位單眼相機高單價,長期和一、兩家協力廠合作可以監督品質,台灣佳能每年至少稽核同一家供應商兩次。

除了技術合作,台灣佳能主管退休之後,也成為協力廠最佳挖角對象。算算中部光學廠,至少有十多位副總級以上高階主管,都來自台灣佳能,又降低彼此溝通成 本。

從技術、訂單到人員交流,四十年來,台灣佳能把協力廠都養成肥碩樹根,緊抓著台灣的土地,留住了光學聚落。

【延伸閱讀】2小時車程,就能備齊數位單眼零組件

玻璃粗胚:台灣小原、聯一光學鏡片研磨:今國光、佳凌科技、亞光、保勝光學電鍍塗裝:台灣昭工沖床:塑華工業、及成、歷成企業車床:星協精密印刷電路板: 相互公司模具開發:博特光電機殼射出成形:谷崧精密、佳凌科技鏡筒成形:佳凌科技彈簧:孔大五金彈簧鏡頭組裝:亞光、台灣佳能、佳凌科技、今國光本體組 裝:台灣佳能、佳凌科技

註:除了沖床、印刷電路板和彈簧外,其餘公司都在大台中地區資料來源:各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38

企管大師40年不間斷發問 大老闆搶著拜師


2011-9-29  TCW




一個人腦中的知識庫容量有多大? 這個問題,如果你問政大講座教授司徒達賢,他會跟你說,從來不用擔心會有灌爆的機會。

因為,他天天遇人就問問題,這一個習慣維持了四十年, 讓他腦袋中的知識庫包羅萬象。

問題不分大小重複請教收益不同

他關心什麼問題?舉凡從氣功怎麼打、肯亞旅遊好不好玩、打高爾夫 球姿勢怎樣調整、怎麼泳渡日月潭,到家族企業如何經營、台商設廠的困難……,他都像好奇寶寶一樣,照單全收,全都進了他腦中的無形知識庫。

只 要聽到一件事情、一個觀念,司徒達賢就會暗暗在心中「掛個號」,心裡隨時都是問號一大堆。

即使是博士班學生寫論文,針對在大陸設廠的過程與 潛在困難,到大陸實地訪問了一大圈,回到台灣報告給司徒達賢聽,他也不會認為,這就是全部的答案。下次遇到一個有實際設廠經驗的人,他還是再問一次。

「如 果你對某個專業有了解,那我就針對我有興趣的部分,去跟你請教。但你也不會是全面的了解,我就你了解的部分請教。我還有機會碰到別人。」

能 夠四十年如一日的到處向人請教問題,逐漸累積出知識與常識的廣度,憑藉的,就是這種不看輕任何一個人,覺得能以任何人為師的心態。

「想法都 有價值,可能不完整,但都有它的好處,」司徒達賢下了這樣的註解。

問完更要聽,然後整理再回饋

企業家前仆後繼的爭著進企家 班,希望聽聽司徒老師的課,包括宏振堂、明?硌釣う孎黤O耀、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其中還不乏「吃好到相報」的父子檔和夫妻檔,如元大馬志 玲、馬維辰,以及萊爾富超商董事長汪林祥與夫人葉淑貞,都先後成為司徒達賢的學生。

因為他不僅會問問題,也聽得懂問題,然後透過「摘要回 饋」,再回過頭幫學生解決問題。

「對方的答案未必有系統,因為他不是來講課的,」但司徒達賢認為別人願意分享知識,他也應該要整理出簡潔扼 要的摘要,「還給人家」。

要摘要得好,秘訣無他,就是把握每次問答的機會,持續練習。

比方說,當他問一位做業務的人,是如何 招攬生意?對方回答,找認識的人想辦法約出來,先聊天吃飯,打打高爾夫球,這一段話,到了司徒達賢的摘要中,就簡化成「非正式場合先切入。」

問 功快又準,四十秒丟十個問題

就算不計課餘閒暇的交流,僅以設立企家班三十年來,平均每學期開一門課,一堂課中,少說替學生摘要五次估算,加 起來,就是近五千次的練習!

而司徒達賢的摘要功力,也在這一次次的練習中累積。

他有多會問問題?在政大商學院七樓的會議室, 記者剛坐下,正拿出採訪資料,還不及開口,就被問了一個天外飛來一筆的問題。

「這電池,是充電的嗎?」司徒達賢看著記者放在桌上的錄音筆。

接 著,在訪談的過程中,他曾經一口氣在四十秒內,連續提出十個問題,平均四秒就問出一個問題,完全行雲流水,不假思索。

但別以為是東拼西湊、 不同主題才能這樣快速丟出問題,這十個問題,全是以「證券商資本市場部門」為例,由廣入深,還牽涉到產業運作策略。

「資本市場是什麼?」 「什麼叫做得好?什麼叫做不好?」「關鍵成功因素是哪些?」「跟證券商的其他單位有什麼互動關係?」「不同的證券商客戶有何不同?」「與會計師事務所和律 師事務所怎麼分工?」……。

保持一直問問題的習慣,簡單嗎?你自己試試,就知道其中的甘苦樂趣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68

Evernote CEO:進軍中國可10年不求盈利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5/12/226922.html

網易科技11日上午獨家專訪了Evernote CEO Phil Libin。針對中國用戶的數據安全、Evernote的盈利模式、開放平台的建設、在華的合作夥伴和本地化進程等大家關心的問題,Phil一一予以解答。

中國服務器為開發者打消顧慮

在10日的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上,Phil宣佈了針對中國用戶的「印象筆記」。所有Evernote今後幾年的應用都會在中國這個版本上進行更新, 中國用戶可以創建自己的新帳戶,現有用戶也可以自由選擇版本。「要儘可能的支持中國市場,儘可能的覆蓋更多的用戶,包括中國用戶,給大家提供一個更好的筆 記的體驗。」利賓稱。

Phil對網易科技解釋了Evernote為什麼要推出一個特別針對中國市場的版本。他說,「我們希望為中國用戶提供良好的體驗,然而中國網絡環境 限制很大,提供印象筆記主要是提供了單獨的服務,在中國設立服務器,為中國用戶提供服務。所以印象筆記就是evernote的副本,但兩個系統獨立開來, 在中國人們可以選擇用哪一個。如果繼續使用國際版,服務器則在加州;如果用印象筆記,服務器就在中國境內,對中國用戶更快速,更可靠。兩者的選擇自由完全 在中國用戶的手裡。」

Phil提到的另外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中國服務器為開發者和合作夥伴打消了接口中斷的後顧之憂,他們開發出來的應用將同時適用於印象筆記和evernote。調動中國開發者的積極性,將為Evernote的開放平台貢獻更多高品質的應用。

值得注意的是,印象筆記和國際版evernote採用完全一致的api,這就意味著調試成功的印象筆記應用可以完整的遷移到evernote國際版上面。

對於分享到社交媒體的功能,印象筆記會把twitter、facebook等替換成微博等中國境內的社交網絡。

數據監管適用法律由服務器所在地決定

「印象筆記」宣佈後,很多中國用戶通過不同途徑表達了他們對數據安全的擔憂。一個美國應用的中國版,存在上面的數據歸誰管?

Evernote團隊在針對中國用戶的一封公開信中明確提出了三大原則:數據是用戶的;數據是受保護的;數據是可轉移的。「未經你的允許,我們沒有 任何權利查看,分享,使用,和分析你的數據。」即使數據不會被公司主動利用,也還是有用戶擔心其他數據失竊的情況會得不到適當的法律約束。

Phil這樣解釋:「你在加州服務器存儲的數據將受到美國和加州地方法律的約束;你在中國服務器存儲的數據受到中國法律的保護。對於對中國服務器的數據安全感到擔心的用戶,他們可以繼續使用加州服務器;對於希望享受更快速穩定服務的用戶,可以選用中國服務器。」

也就是說,數據相關適用法律到底採用哪個國家的制度,是由服務器所在地決定的。

Phil同時表示,即使用戶安裝了第三方應用,它們也受到嚴格的API限制,沒有可能接觸到用戶的任何數據。用戶遇到需要高級權限的應用,可以拒絕使用,以保護自己的隱私。

中文手寫識別有望半年內面世

Evernote積極進行旗下應用的本地化,其推出的Food、Skitch、Hello等應用幾週之內就會全部推出中國版,現在「印象筆記·人脈」和「印象筆記·圈點」已經推出。Phil也希望推出僅為中國用戶打造的本地化應用,同時希望中國開發者踴躍推出第三方應用。

手寫筆記應用Penultimate正在ipad軟件銷量榜上排名第二,Phil對這起收購給予高度評價。由此引出了手寫識別何時可以支持中文的問 題。Phil儘管無法提供時間表,但卻說,「我們做什麼事情一般都不超過6個月。根據之前的經驗,接下來半年以內你應該看得到我們做出來,但沒有具體的日 期。」

Evernote此前和海豚瀏覽器在海外市場達成合作,本次又和UC聯手推出北美市場的合作瀏覽器。之前有媒體稱Evernote還將登錄Q+平 台,對此Phil表示,目前只是和騰訊洽談中,尚未披露細節。印象筆記有意願同其他開放平台進行對接。他希望中國初創團隊踴躍參加將於8月份召開的 Evernote開發者大賽。

Evernote主要通過用戶付費盈利。Phil表示,未來兩週之內就將推出人民幣支付的版本,他們正在商討最後的細節問題。

進軍中國可10年不求盈利 放眼長遠

據Phil透露,中國目前是Evernote的第三大市場,僅次於美國和日本,但是他預計今年年底中國用戶會超過日本。目前Evernote在中國 有一個六人的團隊,並在北京開設一個辦公室,馬上會進行招募。北京辦事處將主要負責業務開發、市場營銷,也涉及設計、研發、客戶管理。

談及商業模式,Phil不認為在中國的用戶都是一毛不拔的「鐵公雞」。「在中國,我們打算通過支持人民幣付費等方式,讓中國高級用戶更容易付費。我 認為那種說中國人都不願意花錢買軟件或服務的觀點是錯誤的。中國用戶和世界其他地方的人們一樣願意付費,他們不願意的只是被強行付費。我們永遠不會強迫用 戶付費,你可以永久性使用免費服務,只在樂意的時候才花錢。」

Phil認為,目前的現狀是中美市場相互較為隔絕,但雙方都有接近對方市場的願望,並且始終在進行嘗試。「我們從雅虎、Myspace、微軟、谷 歌、Facebook、twitter等很多公司身上,學到了寶貴的針對中國市場的經驗教訓。我們自然會因此調整自己的節奏和方法,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必 然會率先成功。要是假如我們也失敗了,那就為下一個進入中國的硅谷企業提供了新的教材。」

訪談中,Phil不止一次的強調進入中國市場的最主要目的不是盈利。「我們可以接受10年都在中國沒有盈利。我們的目標不是在中國賺錢,而是在中國做出偉大的產品,服務世界上的每個人。」他說。桑榆 詹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19

一個手游慢公司的徬徨:做了6年不溫不火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4931.html

這是我們在近期的系列網遊公司走訪報導中,發現的一個比較特殊的案例,我們願意更細解這一案例,就在於,無論對互聯網創業公司而言,還是對網遊這個極其「比快」,甚至很多人認為不刷榜快速上位都會死的行業,「慢」本身都成為了一種另類。值不值,成不成,需要時間的檢驗。

在過去六年裡,同時期成立的手游公司,要麼死了,要火了!只有成都賽一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賽一科技)既沒死,也未火,只是還活著。然而,活著,難道不是創業的最低要求?業界對賽一科技這六年的發展,既有表示不解的,也有冷嘲熱諷的!實際上也屢有資本主動找來,但為什麼他們就不拿錢擴張?他們到底是浪費了六年,還是另有隱情?賽一科技CEO鄧洋一的回答是基礎沒有打好,基礎不好就貿然擴張,遲早還是會回來補課的,因為「任何拔苗助長式的急於求成,短期效果不錯,但結果都不好!」

到底是他們在建議拔苗助長,還是在為自己的失誤尋找藉口?鈦媒體給不了答案!我們請鄧洋一來談一談,辯解也好,實情也罷,他有他的說法,你有你的判斷。但不管怎樣,都足以讓你從他的故事中吸收經驗,或教訓!實際上,如果我們把賽一科技所有的標籤給它貼上的話,我們會發現,這還真是一家非常有意思的公司!UC優視俞永福投資的公司;擁有國內最早、最成熟的手游團隊;成立六年,有四年在吃苦、吃虧、熬著、忍著;用了兩年時間,進行內部調整打造手游生產線。有錢不拿,能快還慢,難道他們真的是在蟄伏?

如果真是在蟄伏,都六年了,也該爆發了吧?「現在刀已經磨好了,就等著2013年了。」鄧洋一笑了笑說,「基礎打好了,生產線出來了,接下來就拼了老命往前衝吧!2013年,賽一科技要麼做大做強,要麼就此死亡!」鈦媒體將連續刊發兩篇報導,讓大家看看他的看法和拼法,你來判斷這到底是死法,還是活法。還是那句話,他有他的說法,你有你的看法。

俞永福為什麼投資

儘管學的是經濟專業,但2005年從日本留學歸來後,鄧洋一還是決定投身移動互聯網行業。「在日本看到了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而中國的無線線互聯網無疑將是一個更大的市場。」選擇做手游則是出於個人愛好,同時在日本和中國也認識了很多開發業者。剛回來的時候,他在成都聯合眾志軟件有限公司上班,這是當時成都遊戲做得非常棒的一家公司。「拿到了投資,擴張得非常猛,但由盛及衰來得也快。最終該公司很快就解散了,形成了很多小團隊,各自闖天涯。」此時鄧洋一也組建了自己的手游團隊。「團隊小,沒有資金,運行得非常困難」,在生活的逼迫下,他開始外出打工養活團隊。再到後來,有家成都的SP公司請他去擔任副總。「給的待遇還不錯,很少再想要把遊戲創業這件事做到什麼程度了。」但是與俞永福的相遇改變了這一切。

2010年,俞永福當時到成都開會,在會後說想見本土手游業者,朋友推薦了鄧洋一。「接到電話時,正在看電影,我說『好啊!見!肯定要見!』」 見面後相談甚歡,俞永福答應投資。「俞永福能給的不僅是投資,還有理念,我們的看法挺一致,他也肯給我空間。」再也不用靠打工掙錢養團隊了,鄧洋一把之前的團隊整修了一番,開始全身心回歸手游創業。賽一科技團隊成員的手游開發經驗非常充足。「團隊成員在2001年、2002年就開始做手游的最多,最早的在1998年就入門了,我是2005年開始的,所以我們這個團隊應該算是國內第一批做手游的團隊。」他認為起步越早,問題越少,因為做手游,經驗相當重要,賽一科技是有先天優勢的。

2010年前,手游小團隊做得都非常痛苦,因為那個時候的產業鏈是倒置的,手游要面對玩家就必須走運營商這條線,而運營商又只有三家。「既悲情,又痛苦,要求還高!」鄧洋一嘆了嘆氣,「我們從Java的S40開始做,黑白機,很難,也很慘。」彼時,遊戲包非常小,必須要達到運營商的要求。「好像是500k以內吧。」說到此,他突然抬頭反問道,「你看看我們現在手游有多大?僅僅一張圖片就好幾百K吧,但那時包括圖片、代碼等整個遊戲加起來才幾百K,而且你還要體現一個可玩性,還要體現畫面漂亮。開發難度能不大嗎?」「前段時間我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說國內安卓市場很慘,因為機型太多,你做機型適配的量就會很大,而機型移植是個非常困難的工作。」他抬了抬聲音,「我認為這個跟java時代相比這已經很簡單了!至少對我們團隊而言是這樣的!」他解釋說,「那時連作系統都不一樣,特別是屏幕的不同,千奇百怪!而現在安卓手機,也就主要是那幾個分辨率,而自適應都有很多方法來做。但做機型配對對我們這個團隊來講是個很簡單的工作。」說完後,他又笑了,得意?「當然,也不是簡單到動一下手指就OK了。就是說我們之前有很多移植和適配的經驗,這樣子做的話會快很多,這些都不在我們的開發難點上。

在手游開發領域,誰也不比誰聰明多少,更多地是憑藉經驗。實際上,在過去六年裡,前四年我們基本在亂來,什麼都做,吃了不苦,吃了不少虧,也受了不少氣,但我們熬過來了。到 2010年我們才真正集中了精力,找準了方向。先走的人,知道更多,現在我們會省很多事,少走很多彎路。」「在2010年,我們還在做Java的遊戲,因為當時Java的數據還不錯。」鄧洋一回憶說,「到了年底,安卓的勢頭已經非常明顯了,但那時賽一科技轉向慢了一點。之前我們是在開發自己的引擎上的一些東西,沒有趕上市場這一步,但是我們知道會有這一步的,但那個時候我們在做程序上的積累,我們也把引擎做好了!」他認為有了前面的基礎,現在就要輕鬆多了。「到2012年時,我們從Java轉安卓就非常快,包括我們之前做的java的遊戲,要轉成安卓版的話,基本上大型網遊1、2個月就全部搞定了。所以,有了基礎,轉型會很快。」短暫沉默幾秒後,他說「有時外界的誘惑會很大,但你要做得像你自己,儘管做自己並不容易。」

「以穩為王,先不求快!」

最近幾年,很多手游公司冒得很快,突然間破土而出,成立行業的標竿,然而賽一科技則走得很慢,甚至慢於行業的發展。「很多投資人也好,同行也好,都說我們公司走得很慢,跟行業的快速發展格格不入!」鄧洋一擺擺手,笑了笑。「慢於行業發展,並不代表公司就會死!」現在中國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發展很快!「快的原因是因為中國無線互聯網發展最主要的推動力,不在政府,也不在企業本身,而在於大量湧入的資本,他們對互聯網推動是非常積極的,這是好的一面。但壞的方面是它把很多企業的意識被帶偏了,影響了做企業的心態!」資本的目的就是要賺錢的,就是要快,越快賺錢越好,所以他們都會要求所有的企業三五年內上市。「在海外三五年內上市的公司大多是做得不怎麼好的,只有通過上市來彌補發展資金,而中國就把上市當作成功的表現,所以就推動力整個行業以快為王,而不是以穩為王。」

自2006年起,賽一科技就開始做手游,到現在絕大多數此時成立的公司已經倒閉,活下來的沒有幾家,但活下來的不是上市了,就是年收益過億了。「在活下來的公司裡,賽一科技應該是規模最小的,我們的估值也是最低的!」說到此,他又笑了笑。「很多人都說,你為什麼不做大呀!」但鄧洋一卻認為,企業要先走穩點,打好了基礎,想起來是分分鐘的事情。「如果基礎沒打好,起來了,也很容易掉下去,而且你還穩不住!」那到底基礎是什麼?「產品、技術、渠道等方面的沉澱!」他認為遊戲沒有技術壁壘,即便是有一些技術壁壘,也可以通過很多種方法解決掉。「比如,挖你的核心技術人員!在這點小團隊就根本拼不過大公司!他用你的人,用你的代碼,就用了,你告他?還不見得能告贏!」既然沒有技術壁壘,那麼你要在產品上優於別人,快就成了成功秘訣!「模仿並且超越是很多中國公司要走的路,既然要模仿,快就非常重要!如果國外出來個同類的產品,我一週就能做出類似的產品,你能不能一週內也跟著做出來?既快又好,這個就是我們的技術壁壘!」賽一科技開發產品快的原因,在於它的生產線建設。「很多手游公司還是作坊式,自生產零部件,然後組裝!我們做了條生產線,把遊戲的每個部分給模塊化了。在模塊話後,我們就把遊戲的框架做好就行了,不需要每一款產品都從頭來做!產品變了,改改生產線就行了!」

到市場方面,賽一科技的渠道已經積累起來了。「我們和UC是股份關係,俞永福是我們的股東,是董事,我們和手機生產廠商也有合作。甚至我們還在幫電信天翼空間做運營,幫他們運營的所有網遊,我們有分成。同時,還有很多行業資源也積累了起來,這些都是熬出來的。」因此不管行業怎麼動盪,賽一科技可能都會有自己的利潤點。「遊戲太多的時候,我們還有其他的收入來源,遊戲少了,我們賺遊戲的錢。我們存活得比較長,經驗起到了很大作用。」「我曾經在成都聯合眾志軟件有限公司上班,他們做了款遊戲,然後就A輪融資,當時在全國都很有名,但很快就垮掉了,因為資本進來了,公司沒有消化能力,消化不了那麼多錢。」資本進來後必然帶動開發成本上升。「融到資了,漲點工資是理所當然的吧?同時員工也會懈怠,沒有以前努力,跟其他公司比,你又沒有實質性優勢。而資本是講回報率的,會拿著鞭子抽著你去賺錢,同時也會在錢方面卡著你。這樣一卡,人就開始流失,再也難回到從前!」

「我們之前不拿錢是因為一直沒有做好準備!你投資講的是資本回報率,而我做公司做的是整個人生。你投的是錢,我投的是人生。公司跨了,對你而言,損失的是錢;對我而言,就是幾年的青春。你賠得起錢,我賠不起青春,所以我要慎重,慎重,再慎重,就這麼簡單!」但是到了2013年,賽一科技裝備將深度拉快一些了!「2013年,賽一科技要麼垮掉,要麼做大。」在鄧洋一看來,做好準備後,就是拚命。「這次我們拼得很大,我幾乎把自己所有的資本拼進去,賭得比較大,但我也不怕輸,大不了重頭再來!輸了,我們肯定也會找得到活路!」在2012年末見到鄧洋一時,他的整個團隊已經三個月沒發工資了。「我對他們說,我想把你們的工資也賭了,把工資投到產品上,那樣產品的爆發可能會更好!」說到此他笑了,有點像是自責,「我是不是有些狠?當然,他們要是不願意,工資我還會照樣發。」「但他們都很支持。有不少人說,既然是打仗,就是要拚命,破釜沉舟!」他大笑,看上去有些自豪。「經過這麼多年,我培養起來的團隊戰鬥力非常強,行業裡面很多人很羨慕著一塊,很少有團隊能夠這樣。我們強,就強在這一點!所以對投資人來講,這樣的團隊不投,他要投什麼樣的團隊?!」當然,僅僅讓員工拚命是不行的。「你得身先士卒,得給他們回報,而不是拿理想來騙人!」鄧洋一說,「自己的錢全投了,把員工的錢也賭了!但賭他們的錢,虧的話,我肯定是虧的最多的!賺的話,他們獲得的回報率會比我高得多!也正是因為這樣,大家願意跟我這麼多年!」

「跟端游頁游比,手游更容易失敗」

現在手游太火了,很多人開始離職創業,絕大多數端游和頁游開發商,也在組建自己的手游團隊,但手游和頁游、端游不同,不是每個人都能淘到金。「你玩得轉端游、頁游,不見得就一定能玩轉手游!就連我們本身做手游的團隊,也是一路吃著虧做過來的!」端游和頁游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說,硬件方面都是電腦,都是坐著玩。「沒有人拿著電腦在街上邊走邊玩,也很少有人坐地鐵掏出電腦玩遊戲的。」鄧洋一說,無論是硬件,還是網絡傳輸規則,手游都和PC遊戲有著明顯的差異,能夠把握好這些差異,則是覺定一款產品能夠成功的關鍵,但很多人肯定是把握不好的!

「相比而言,手游的情況會更複雜。」跟PC遊戲相比,手游的硬件是手機,屏幕不同,操作方式不同,還有就是玩家不同,玩的時間和節奏不一樣。「比如說,玩手游用的是碎片化時間,不可能玩得太長,斷斷續續在玩,同時時間也是個問題,手機電量有限也是一個問題。針對這些不同點,開發商都要去注意和調整。」「我不認為PC遊戲開發經驗豐富的團隊,過渡到手游後,依然會很牛。 當然,在某些方面,是會很強,畢竟做了那麼多年。」他抬高聲音反問到,「但是他們對手遊玩家是否瞭解?這個是個很大的問題!因為你不瞭解你的客戶!手游的客戶群和PC遊戲的客戶群是不一樣的,比如說端游,更多是在網吧玩,學生很多,手游則不一樣。」

在傳輸網絡方面,PC遊戲通常用的都是adsl,網速快而穩。但手游則會出現玩家的各種連接方式各不相同,「有的用Wifi,有的是3G,林林總總」。同時,他們的手機內存差距也會很大。「電腦內存最小的通常是512兆,最大的4G,相差幾倍,但手游可能會相差更多倍,再加上每個用戶還會再安裝很多其他應用。這樣就會造成,儘管玩家手裡拿的都是安卓手機,但實際上他們的配置完全不同,那麼你在做你遊戲的時候,考慮到佔內存,你就需要考慮更多複雜的情況。」「我們經過調查,發現某手機的市場佔有率很不錯,就照著它的配置做遊戲。它的內存是1G,我們就開發一個要佔800兆的遊戲,但是上線之後才發現,至少有30%玩家的手機 拖不動你這個遊戲。」因為官方數據說有1G,但實際情況可能並沒有那麼多,手機運行一段時間後,可能會更少,在遊戲上線後,你才會發現這回糟了!在網絡方面,傳統的PC遊戲基本上不需要考慮網絡問題。「但手游必須考慮,比如我邊走路邊玩手游,很有可能路口拐角手機信號不好了。如果這個時候玩家正在跟人PK,突然沒了信號,『我暈!死了!狗屎!』他馬上就會罵,說這是什麼爛遊戲嘛!他會罵,會怪你的遊戲!」

他還認為做手游需要考慮地域差別。「比如沿海的手機流量包月費用就比內地要低,每個省的電信運營商都會出各種資費套餐,那麼大家的流量也不一樣,但是都在玩你的遊戲,你至少也要考慮一下他們的實際吧?」「你要考慮機型、內存、流量、信號強度、遊戲畫面、可玩度、音效、玩家地域等等,很多問題!你感覺你做了一款遊戲,但是你要考慮的玩家群是千奇百怪的,各種情況都會有的,稍不注意,一個細節沒有照顧好,你就粉身碎骨了!」

當然,這些都得靠經驗,但經驗也不見得就有用。「因為手機硬件的變化很快,帶寬等外部環境變化也很快,一會兒又3G了,一會兒又全城Wifi了,你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今年的經驗,拿到明年來用可能已經就過時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你不得不增強自己的學習能力,然後再比照過往的經驗來判斷,這其實非常考人的能力。所以說,手游完全不同於端游頁游,需要考慮到的東西太多,跟端游頁游比,手游更容易失敗!」鄧洋一認為,不要看到熱就往裡面跳,不熟悉情況就跳進去,有可能是在找死,開發一款成功的手游太難了。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706

《型男大主廚》七年不墜靠「拒絕」

2013-09-02  TCW
 
 

 

「這個油不要多!」「鹽只要少許!」「炒三下,就可以起鍋。」走進《型男大主廚》(以下簡稱《型男》)錄影現場,只見阿基師專心示範著簡單家常菜「蔥燒牛肉」。

七年來,這道菜阿基師炒了不下上百次,收視率依舊居冠,連帶出版的食譜書,也占據排行榜第一,原因是什麼?

在台灣,每週美食節目就有十二個,僅次於談話性節目的激烈戰場。但《型男》第一年,即為美食節目年度總收視率冠軍;去年,在有線電視年度收視率總平均達一.二六%,勝過談話性節目《康熙來了》,成為綜藝節目收視王。

至今邁入第七年,平均收視率都在一%左右,甚至一度打敗新聞談話節目《關鍵時刻》。

攤開《型男》的製作公司庫立馬營收數字,過去三年年營收破億元,在電視微利時代,去年淨利率約兩成,其營收來自三部分:製作盈餘占五成、廚師經紀約兩成、出版社則占三成,「去年獲利提高一倍,主要來自出版,」《型男》製作人連恭平分析。

電視經營一片慘澹,中國選秀節目在網路上竄紅、韓劇大舉入侵電視台,擠壓了本土節目收視群,在綜藝節目賞味期限平均半年環境中,邁入第七年、成為長壽的美食節目,《型男》做對了什麼?

阿基師+曾國城在做菜教學中調入綜藝味

熬半年換專業度,是連恭平做的第一件事。二○○七年,接手《型男》的他,面對的是整人、找女藝人露事業線,以腥羶色換取收視率的環境,「我真不想再做這樣節目,」曾是三立節目監製的他說。

一開始,《型男》操作模式也跟風素人選秀模式,但素人做一道菜要花近二十分鐘,一旦沒梗,畫面就十分鐘靜默。節目沒個性,收視率當然慘,僅有○.二%,連一般節目平均一半都不到。

現實中,一季收視率不起色就腰斬,更何況是半年?「我能給的『犯錯』摸索時間是半年,」一手催生《型男》、現任夢田文創執行長蘇麗媚表示。

節目調性一改再改,始終摸不著邊際,最後在過年節目裡的放手一搏,打破以往美食節目,廚師演繹料理走全場模式,連恭平加入綜藝味,看見生路。

原本阿基師單調教料理,加入曾國城主持綜藝味後,產生了化學變化的「味道」。「區隔開來,不會失去專業、少了節目厚度,卻更能接近婆婆媽媽廣大觀眾。」他將節目綜藝和專業比重,從過去的○比十,調整到五比五,八個月後收視率上看○.六%,不到三個月,又攀升到一%左右,勝過《美鳳有約》等同檔美食節目。

有趣的是,迥異於輸出新加坡的美容節目《女人我最大》,《型男》竟不走置入式行銷這條路,這是他第二個堅持。「美食是告訴你料理怎麼做,不是告訴你盤子、調味料多好用。師傅料理才是好吃關鍵,不必然是因為這罐調味料。跟廠商合作,反讓節目製作有衝突,那是賺短錢。」連恭平表示。

「推掉(合作邀約)之多,現在連廠商客戶,都不想上門來找,」一位電視台主管說。七年下來,算一算,僅有一只平底鍋廠商合作關係,推掉的廣告金額超過千萬以上,以一集製作費僅二十萬的節目來說,這是拒絕近五十倍的誘惑。

因為堅持專業,廚師的經紀約成為另一個資產,讓《型男》跳出看收視率吃飯的產業規則。二○○四年,庫立馬簽下剛離開國賓飯店擔任行政總主廚的阿基師與詹姆士等廚師,成了《型男》內容提供的主角。

廚師經紀約+出版用專業衝節目和食譜名氣

當許多廚師、達人與經紀公司因為合作生變,撕破經紀約時,《型男》何以讓當紅阿基師一再續約九年?「跟廚師合作的是他們的專業,不是把他們變成諧星。專業維護好,就有廠商找上門代言。」連恭平表示,一開始也會有廚師質疑,「為什麼不幫我接通告?」但他的原則是,與專業無關通告就不要接。堅持捨棄短錢,現在阿基師廣告代言有十個,詹姆士手上也握有六個廣告代言,占了營收兩成來源。

一開始,出版食譜書僅為行銷節目,是附屬品,卻意外發現獲利空間很大。他舉例,找出版社代製,製作公司回收的頂多是一二%至一四%的版稅,還須與廚師拆帳;但自己出版,利潤就掌握在自己手上。

截至目前,庫立馬一年維持約八本出版量,旗下節目去年所出版食譜書印量約十七萬本,平均每個出版品都有兩萬本銷量。去年,出版營收、獲利,首度超過廚師經紀,旗下五名廚師經紀中的阿基師,不僅成為暢銷書作家,其年營收也從九年前不到五百萬,上升到破千萬,增加一倍。維持本業,賺了名聲,也賺到收入。

只是,每個美食節目也紛紛切入食譜書,為什麼《型男》的出版,擁有基本盤?TVBS節目總監劉思銘分析:「每天生產一個小時的《型男》,生產同時,又用食譜書行銷節目。食譜書在書店行銷《型男》,而每本書又是獨立產品。從阿基師到節目、再到出版,互相加乘、拉抬,營收擴大了,節目才可以做下去。」

「用產品概念去做節目,擺脫微利泥淖,而品牌效應的擴大,是下一個挑戰,」蘇麗媚表示。是否能跳脫節目做不過十年的產業魔咒,以及擴大品牌效應,從「賣阿基師到賣《型男》品牌」,也考驗著連恭平做節目的本事與經營能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900

亞馬遜連續14年不掙錢,也許永遠都掙不到錢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01/144604.html

四處開戰的亞馬遜

從產品結構來看,亞馬遜早已經不是一家單純的B2C電商公司。除了經營跨國電商亞馬遜網之外,它還向大量企業提供云服務,向普通消費者銷售電子圖書、數字音樂,提供音樂流媒體和視頻流媒體服務,它還涉足硬件:Kindle閱讀器、Kindle Fire平板、Fire TV機頂盒,就在上週末亞馬遜還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手機Fire phone。除此之外,為了完善電商業態,它也在佈局移動支付。另外少為人知的是,亞馬遜還擁有並運營IMDB等網站。
 

它從來不是一家和善的公司。
 

蘋果、Google、微軟全部是它的敵人。它儘可能壓低供貨商價格,維持電商平台的價格競爭力。它和線下商戶爭客源,和全球多國的綜合、垂直電商競爭線上流量。它努力控制運營成本,亞馬遜工人罷工的消息不時佔據新聞版面。它在摧毀傳統書店生意同時,還利用自出版平台壓製出版商,甚至波及夾在中間的作者。
 

它的云服務在蠶食IBM等傳統IT廠商的利益,也在迎接新老勢力挑戰。它為Dropbox此類公司提供云服務的同時,又在覬覦這些公司的業務。為了擁有承載自家服務的硬件,它分裂了Android。
 

在電子書影音領域,它和蘋果、Google這兩家挾移動平台強勢地位擴張內容生態的巨頭戰鬥的同時,還在各個細分領域打擊巴諾、挑釁YouTube/Netflix/Hulu/HBO Go、Pandora。
 

在硬件領域,它和華碩、三星等手機/平板廠商競爭,還和Google、蘋果這樣的機頂盒佈局者以及Ruku這樣的創業公司競爭,當然Fire TV的遊戲功能還隱隱瞄著微軟Xbox和索尼PlayStation。亞馬遜佈局移動支付,少不了和Square,Google Wallet還有蘋果大戰一場。
 

簡直是到處開戰,戰到沒朋友……
 

追根述源這還是一家商店
 

儘管亞馬遜出售的商品和服務越來越多,但這家1994年出生於貝爾維尤車庫裡的企業,骨子裡依然是一家商店。只是它出售的商品越發複雜了,正如Logo裡從A到Z的箭頭一樣,幾乎無所不包。云服務的計算力、Amazon Appstore裡的應用這些也都成了亞馬遜出售的商品。
 

作為一家Store,亞馬遜的核心運營模式依然從「供貨商」那裡拿貨,把顧客從競爭對手那裡搶過來,把貨物賣給他們。
 

亞馬遜從圖書出版商那裡拿書,從各類商品生產商和品牌商那裡進貨,在自家網店裡銷售並通過物流運送給顧客。亞馬遜從出版商和個人作者那裡批發來「電子圖書」,賣給顧客。亞馬遜還從音樂發行商、視頻發行商那裡批發電子影音專供自己的會員。亞馬遜低價出售硬件產品,希望用戶通過它享受自家的服務……這當中,似乎只有自建數據中心,把計算力出售/出租給創業公司和其它機構的AWS並非這一模式。
 

在這些「商品」中,亞馬遜的數字自出版和應用商店,是最不像「商店」而更像「平台」的產品。然而就在這兩個平台上,亞馬遜仍保持著高度的運營和控制力不放鬆——無論是Google Play和蘋果AppStore,都相對中立不會過分干涉用戶和開發者行為,它們都是為交易雙方提供平台並從中抽佣。然而亞馬遜總難以克制住自己對商品定價權的干涉,以及通過運營和促銷此類電商強運營手段促銷電子書和應用的行為。
 

在這樣的一家商店眼裡,只有供貨商、競爭對手、顧客。
 

亞馬遜作為一家商店,橫亙在供與求之間。這個鏈條運轉的核心,依然是價格,或者說「價差」。為了維持對競爭對手的壓力,亞馬遜必須保持低利潤率和對供應商的苛刻;為了擴張,亞馬遜會抓住各種可能的機會擴張商品品類,從而和不同領域的敵人戰鬥;為了粘住消費者,亞馬遜必須提供有價格優勢的商品和周到的售後服務(也是有成本的)。
 

價格是亞馬遜核心的競爭力,而不像競爭對手蘋果或者Google那樣提供一些獨特的服務。Google核心利潤來源的自動廣告體系具備強烈的不可取代性;你只能在蘋果那裡買iPhone,蘋果出售的是昇華於硬件和軟件之上的獨特體驗。
 

亞馬遜?它的獨有價值呢?
 

貝佐斯說過:世界上有兩類公司,一類提高價格,一類降低價格。亞馬遜無疑屬於後一類,它殘酷高效地追求降低價格。「低價」給亞馬遜迎來了顧客親睞。然而這條道路也限制了亞馬遜本身對於利潤的追逐。而它的戰線越豐富,就要花費更大的代價去壓縮利潤。
 

什麼時候亞馬遜能夠賺錢?
 

這個問題也許永遠沒有答案。
 

因為,如上文所說,亞馬遜的價值就是他的價格,而只要存在競爭,亞馬遜就必須用低利潤來保證自己的價格優勢,同時需要大量投入來研發新的產品和技術。換句話說,亞馬遜的盈利,也許要等到它「全面戰勝對手」的那一天。
 

可這一天似乎還太遙遠——亞馬遜電商業務在多個國家確立了絕對優勢,但在部分市場(例如中國)仍在辛苦掙扎;亞馬遜的自出版平台運轉良好,巴諾已經無力迎戰,但亞馬遜缺乏強勢的移動平台,蘋果和Google仍是潛在威脅;亞馬遜云服務雖然享有領先優勢,但仍面臨著激烈競爭乃至價格戰,而且部分企業用戶也在逃離;亞馬遜的硬件業務並不能提供營收,而是提供電商消費和內容消費的通道;Fire Phone?這款高價的手機能否為客戶普遍接受還是個很大的疑問。
 

還有第二種可能——亞馬遜越來越重要的Prime會員體系,讓會員沉浸在亞馬遜的各項服務之中,不斷地增加他們的逃離成本,並以此獲得更多服務的定價靈活性。
 

當然,最壞的情況是,不斷的新增服務和打不完的競爭對手,讓亞馬遜永遠都無法掙到錢,直到它被新的模式所取代。
 

無論如何,亞馬遜遠沒有到收割利潤的時候。


本文原載於:PingWes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797

機器人上工 8年不停機還零故障

2014-10-06  TCW
 
 

 

發那科(FANUC),是全球最大、最賺錢的機器人公司,發那科社長稻葉善治,則是全世界機器人教父;他對明日世界的「產業機器人」趨勢有何觀察?以下是他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紀要: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發那科這幾年來在機器人產業,有沒有出現最具革新性的技術?

稻葉善治答(以下簡稱答):發那科只開發、製造適合用在工廠自動化的產業機器人。其實機器人對我們來說比較不是以人的角度,我們是當作零件來看待;既然是機器,是以精確性、高速,還有信賴性等機能來一決勝負。

工廠用的東西自然是不能故障,從一天工作二十四小時開始,現在的數字是,一台機器人,可以八年間沒有任何故障,有這樣的數字,而且這個是平均值。可以說,發那科機器人信賴性世界第一。

五年內目標:操控不用複雜程式,指令簡化更省時

問:以工廠用的產業型機器人來說,五年後大概會是什麼情況?

答:現在機器人的移動,從大到非常小的細節,都是要靠人來給予明確指示。要指示機器人做出動作,必須透過程式設計才能做到,是十分費時的工作。五年後的話,希望可以不需要人做出詳細指示,用更簡單的方式就能夠操控機器人。

問:還有什麼是亟需突破的技術?

答:零件的組裝工作,機器人可以辦到,但像是cable(電線電纜)這種柔軟的材質組裝,就非機器人可以做到的了。雖然我們也希望能夠讓機器人拿取柔軟的材料,不斷在研究,但是進展十分緩慢。以現在來說,不管哪間廠商都還沒能夠做到。若硬要預測,大概是十年後吧。

問:為什麼要這麼久,這技術難在哪?

答:對於組裝的自動化,機器人有各式的感應器、代替人力來找到需要的零件,然後加以組裝。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機器人「眼睛」的功能有很大的進步,視力的部分就包含人工智慧。例如,盒子裡面雜亂無章亂放的東西,機器人可以用自己的眼睛來確認,並且拿起要的物品。

十年後願景:視力、觸覺進化,動作更像人類

以人的手來說,其實可以抓取各式各樣的物品,但機器人的手臂,其實只能抓取固定的幾樣物品。具體來說,工廠機器人需要用到馬達,需要連接電力,那麼就需要柔軟的cable。不只是機器人,例如汽車,或是各式各樣的工業用品,裡面都包含許多柔軟的cable,雖然這些希望機器人能夠像人一樣來組裝,但是還無法做到。

問:能否分享,發那科眼中理想的機器人要能做到哪些事?

答:例如剛才所說,機器人的視力若更好,「觸覺」有所精進,可以抓握更多東西,加上不需要給予精細的指示,機器人就可以自己作業,將來只要說:「把這個東西組裝,」機器人就能夠自己進行的話,希望能達到這種程度。

問:到時工廠裡,人類被機器人取代?

答:機器能夠不眠不休的工作,就這些面向來說是被取代,但因為有機器人,對人來說很辛苦的、或體力活、危險的工作,這些是首先應該要用機器人來做的。

接下來就是重複作業,對人來講,不想做的工作,這些應該要慢慢都交給機器人。這麼一來,人就可以從長時間、或重複作業中解放出來,來從事更多非人不可、想像性的工作,工作品質就能改善。

問:所以未來的工廠還是需要人在?

答:接下來是人和機器人合作的時代。人並不會從工廠消失,若沒有人的話,一旦有故障就無法處理。工廠裡面少掉的人,是用在設計、開發,還有銷售上面。

問:機器人有可能自己設計機器人嗎?

答:這可能是幾百年以後的事情了。畢竟像設計這樣的東西,是需要感性,這並不是機器人的專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6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