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BAT之外,“輕”互聯網公司更需要構築生態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07/148774.html

i黑馬:“生態”一詞在互聯網行業已經被說爛了。相比較騰訊、百度、小米,阿里、樂視是最喜歡將生態掛在嘴邊的兩大互聯網企業,並喜歡以此為公關口徑。什麽樣的公司需要做生態,適合做生態?縱觀整個互聯網行業會發現,似乎越輕的互聯網公司越需要有一個穩定的小生態。來看文本作者的觀點。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越“輕”的互聯網公司越需要構築“生態”
 
為什麽說越輕的互聯網公司越需要生態?這個問題暫且放放,我們先看看其他行業。制造業的核心是打造靈活穩定富有彈性的供應鏈,供應鏈不出問題企業就可以正常的生產產品;零售業則需要重視銷售渠道,越強有力的銷售渠道,銷量越能得到保障;金融業則是依靠穩定的資金鏈運轉來滾雪球式的發展。
 
各個行業都有一個鏈條,互聯網行業同樣也有。與傳統行業相比,大多數互聯網企業普遍屬於輕資產公司,而對於輕資產的互聯網公司而言,那個各行各業的鏈條 就是“生態鏈”。“生態”一詞來源自然界,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狀態,以及它們之間和它與環境之間環環相扣的關系,生態的自循環能力是大自然的奇跡。放在互聯網市場,構築生態體系是為發揮生態鏈中各組成部分的能力,以此降低互聯網公司的推動壓力並更有效的提升服務質量。
 
BAT的成功證明了“互聯網生態”模式的可行性
 
國內互聯網三巨頭都有著各自的生態體系,只是除了阿里願意將自己稱為生態之外,百度和騰訊並不願意這麽講,但實際上三者有明顯的共同點,業務鏈條中的各個環節都含有諸多的外部參與者,外部參與者的積極進取是推動三巨頭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
 
百度的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等內容很大一部分是由用戶貢獻,百度聯盟的流量轉化則的來自於廣大站長,而在百度大平臺背後還有一大批開發者,當然最重要的是百度一直能吸引一大批廣告主。阿里和騰訊也是類似的情況,發展到這三家的體量時,已經形成了穩定而龐大的生態系統。
 
BAT之外,還有非常多的小“生態”存在
 
BAT 的成功值得其他互聯網公司借鑒,尤其是越輕的中型互聯網公司,因為這類度過了創業期危機的中型企業已可以穩定的日常運轉,但要想有更強的市場抵抗 力就必須要有一條符合自身情況的生態鏈。與自然界一樣,有森林、大海、大氣這樣大的生態,也有山溝、池塘、草坪這樣小的生態,互聯網行業的生態除了BAT 巨頭之外,還有很多具有小生態結構的企業,例如今日頭條、百姓網、豌豆莢、豆瓣、雪球、知乎等等都有各自的小生態。
 
例如,今日頭條的崛起,除了趕上了移動互聯網市場爆發的好時機外,懂的利用“生態”思維也是其成功的關鍵之一。今日頭條的生態是“新聞優化”的生態。從出生之日起,今日頭條就沒把精力放在搭建強大的記者團隊上,而是將龐大的新聞內容產出方與更龐大的新聞內容消耗方結合在一起。今日頭條做的只是更符合用戶需求的進行內容推薦分發,媒體與用戶自發的成為今日頭條生態中的產出、消耗兩大組成部分。與四大門戶相比,今日頭條缺少原創內容團隊,但其穩定的內容產出消耗 生態鏈就是最為核心的競爭力。
 
而百姓網的生態是“有效信息”的生態。與58、趕集相比,百姓網明顯的屬於輕資產公司, 尤其在人數對比上更為明顯。分類信息市場已進入燒錢模式,58與趕集采用燒錢的方式不斷擴大業務線,而百姓網本則構建了自己的生態“百姓聯盟”,通過中小站長,房屋中介,乃至大叔大媽,為百姓網提供信息,帶來流量,做地推……讓所有人在一個大的生態圈里一起玩耍,在這個生態鏈中,獎勵機制作為主要的分配方式,調動起生態內各個層次上的構成者。
 
類似於今日頭條和百姓網處境和模式的企業還有很多,豌豆莢、豆瓣、雪球、知乎等這些輕資產的中型互聯網公司也都有各自的生態鏈條,同時也都有各自的主要競爭對手。以更少的運營成本提供服務是互聯網行業最主要的 特點,而構建生態鏈是互聯網企業提高運營效率的有效方式,成功引導穩定的用戶群和內容貢獻者之間自發的持續相互運轉,互聯網企業才能有更強的市場抵抗力以 及營收能力。
 
生態鏈是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自然形成的,而且隨著企業不斷的壯大生態系統也會越來越豐富。生態的優勢在於內部的自發推動力,提高企業整體的外部抵抗力,對於較輕的互聯網公司而言,有必要梳理一下自身是否已具有生態,而現有的生態抵抗力和競爭力又如何?
 
 本文作者王利陽 系社區O2O探索者,微信公眾號:科技不吐不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4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