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12-31 09:21 編輯 深改組第八次會議解讀:明年的改革重點在哪里? 作者:華泰策略徐彪、張馨元 臨近元旦之際,習近平主持召開了深改組第八次會議,在這個時間點的深改組會議,和我們所有的年終總結一樣,既要對2014年的改革工作進行總結,也要對2015年的改革工作提出要求和進行部署。促改革不同於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雖然五者緊密聯系、環環相扣,但服務於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四項目標的政策主要是累積性的政策,而改革是主動為之的質變性的政策,著眼於制度,其推進順序、節奏有賴於頂層決策者的思路和態度。我們看到對於2015年的改革工作,中央的態度和調調是“氣可鼓而不可泄” ,“要鞏固改革良好勢頭,再接再厲、趁熱打鐵、乘勢而上”。我們結合今年的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將“氣可鼓而不可泄”這個總調調從三個方面展開來想,其內涵應該是: 一方面,即使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在、轉方式調結構任務更重,但是都不會影響到改革的推進;而改革的勢頭和力度只能比今年大,不可能比今年小;另外今年遇到困難還未能有力推進的改革(比如國資國企改革),不能因為困難而暫緩,明年必須要推進。 有了對明年改革工作總調調的理解,我們更關心的是明年我們要關註哪些領域的改革? 2014年深改組一共開了八次會議,都有不同的改革領域側重點,這些已經在2014年出臺頂層設計的改革項目,依然是我們2015年關註的重點。這是因為2015年是細化落實的關鍵之年,這次深改組會議提到“要把提高改革質量放到重要位置”,“速度服從質量”,推出總體改革方案是改革速度問題,而細化實施方案的推出、落實與督查整改是改革的質量問題。所以我們要縱向總結這八次會議的重點,來判斷2015年這些已經出臺的改革政策是否會有更多後續的催化劑、推動力; 對於2014年還沒有推出整體方案的改革,我們需要推測2015年可能會推出的項目,並推測先後順序。這就要仔細閱讀這次會議對2015年改革工作提出的要求,正如此次會議中所總結,今年以來中央推進改革的方式是“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跟進解決,一個節點一個節點紮實推進,一個方案一個方案有序推出”。 對於上述第一部分,我們首先要回答2014年出臺了哪些改革總體方案?特別是出臺了哪些“具有重大結構支撐作用的改革”方案?(此次深改組會議要求“對已出臺的具有重大結構支撐作用的改革,要抓緊出臺細化實施方案,堅決消除“中梗阻”、“腸梗阻”。對已經出臺的重大方案要排隊督察,及時跟蹤、及時檢查、及時評估、及時整改,重在發現問題。”)
我們看到,今年以來深改組會議推出總體方案的重大改革領域包括:財稅體制改革、農村土地改革、戶籍制度改革、司法體制改革和自貿試驗區推廣。這幾大領域涉及的改革問題龐雜,各領域中每一個部分的改革都在分別推進,我們之前對其中財稅體制改革、農村土地改革有較密切地跟蹤,預計2015年會繼續推進的細化領域如下:
財稅體制改革、農村土地改革、戶籍制度改革、司法體制改革和自貿試驗區推廣這幾大領域,主要受益的投資領域包括服務業、環保行業、農業以及粵津閩自貿區概念,在2015年細化落實方案繼續推出的預期下,這些領域下的細分領域可能會有持續的催化劑,值得我們持續關註。 那麽回到上文中提到的第二點“對於2014年還沒有推出整體方案的改革,我們需要推測2015年可能會推出的項目,並推測先後順序。”沒有推出整體方案的領域有很多,我們怎麽判斷先後順序?回到這次深改組會議的通稿中:要“重點提出一些起標誌性、關聯性作用的改革舉措,把需要攻堅克難的硬骨頭找出來,把需要闖的難關、需要蹚的險灘標出來,加強對跨區域跨部門重大改革事項協調,一鼓作氣、勢如破竹地把改革難點攻克下來”。這實際上是給出了重點改革事項的三個特點,對於我們尋找下一個、下幾個風口非常關鍵: 1、具有標誌性、關聯性作用 2、難啃地硬骨頭 3、跨區域跨部門的重大改革事項 我們的觀點是: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在2014年還處於“穩慎探路”的階段(深改組會議中指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穩慎探路”),沒有總體方案出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是具有標誌性作用的改革,並且與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惠民生等都重大關聯的改革;而生態節能環保一直以來都是難啃地硬骨頭,過往多是行政性的一時限制;同時,生態節能環保是需要跨區域協作的改革,京津冀、長三角都成立了生態環保的跨區域協作機制,也更是需要跨部門(發改委、環保部、工信部等多部門)協作的改革。因此2015年我們對生態節能環保領域的改革推進給予高度預期。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布置,“既要有立竿見影的措施,更要有可持續的制度安排”。我們大概率會在空氣治理、水治理以及土壤治理等領域看到標桿工程(燃煤機組超潔凈排放值得期待),也有望在節能領域看到新的進展。此外,明年也是十二五規劃最後一年,在所有指標中,落後進度最嚴重的兩個都出現在環保領域。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指標率達到9.8%,五年目標完成率只有38.7%,這反映了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綠色能源投資最大國,但仍然是世界最大煤炭消費國,這是造成中國嚴重空氣汙染的根本原因;氮氧化物排放減少指標,五年完成率僅有20%,是所有約束性指標中完成率最低。因此,基於燃煤的潔凈排放改造很可能成為明年的重中之重(到目前為止,能夠從事燃煤機組超潔凈排放改造的上市公司,包括龍凈環保、國電清新、菲達環保)。 科技體制改革,2014年習、李在多場合都強調新常態下科研創新以及創新轉化的重要性,但目前還並沒有科技體制改革領域的總體方案;科技體制改革在新常態背景下也是具有標誌性作用的改革,其緊緊地關系到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和國際競爭力;同時科技體制改革是難度較大的改革,在於完善的產、學、研一體化機制並沒有形成;科技體制改革也同樣是跨部門跨區域的改革,需要科技部、教育部、工信部等多部門協作,而對於區域來說,我國科技資源分布又差異極大,需要跨區域的協助合作。 12月13日-14日習近平在江蘇考察期間,指出“要以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切實把創新抓出成效,強化科技同經濟對接、創新成果同產業對接、創新項目同現實生產力對接、研發人員創新勞動同其利益收入對接,形成有利於出創新成果、有利於創新成果產業化的新機制。”“以只爭朝夕的緊迫感”這樣的時間要求,體現出中央高層在科技體制方面,對科研與產業對接的高度重視。習近平在今年6月的院士大會上也提到“科技創新的重大突破和加快應用極有可能重塑全球經濟結構,使產業和經濟競爭的賽場發生轉換。”除了重大科技創新突破外,加快已有科技創新的應用同樣可能重塑全球經濟結構。科技體制改革最受益的領域,主要是擁有科研院所背景的企業、校企、與高校實驗室合作或擁有自主實驗室的企業,還有科研創新成果的孵化園區。 國企改革,1+N的最關鍵性文件尚未出爐,整體方案有待落實,財政部、發改委和國資委的跨部門協調有待進一步加強。舉國矚目,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