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2015年日元的前景,市場幾乎是千篇一律的看跌基調。的確,在安倍晉三大力寬松政策及美聯儲加息預期對比下,日元的貶值似乎無懈可擊。然而,過去40年來外匯市場神秘的周期性似乎暗示日元的下跌並非毫無懸念。
在1973年執行浮動匯率之後,美元對日元呈現每8年一次的見頂走勢。歷史數據顯示,1974、1982、1990、2007年,幾乎每隔8年左右的時間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但是並沒有人能很好的解釋原因。
IG證券分析師Junichi Ishikawa向路透表示,“周期性的出現有很多原因,包括購買力的變化,通脹趨勢和實際有效匯率。但是這些因素並不會單一的對匯價造成決定性影響。我們可能必須接受這一奇怪的內在現象。”
在美日兩國貨幣政策及政策前景大相徑庭的情況下,美元對日元今年升值將近14%,匯價12月最高觸及121.86,為2007年來最高水平。和2011年記錄低點75.31相比有了很明顯的升值。
當然,也有市場人士認為這一次歷史不會再度重演。三菱UFJ摩根士丹利首席外匯策略師Daisaku Ueno表示,“8年周期理論這次可能會失效。日本央行已經執行了史無前例的寬松政策,而上一次8年周期起效的時候,日本還處於貿易盈余之中。我們認為在日本寬松暫停或者結束之前,市場不會反轉,可能要到2017年美元才會見頂。”
FPJ Securities總裁Koji Fukaya則相信,“明年美元依然將保持升值,但是幅度可能不會和2014年類似。美聯儲加息已經計入匯價之中,並且日本在低油價和核能複蘇的背景下貶值空間有限。預計美元將在2015或者2016年見頂。”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