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指數一個月的高位是24228點,低位是22529點,如果恒指升穿24000點將有力再上,反之將有機會下試23000點。」
提起財經演藝人(簡稱財演),立時會想起以上一段對白,內容充滿資訊性,看似有分析方向,但意思是上落波幅過千點,還有「唔升就係跌」的意味,其本上有講等於無講。
財演的作用,原本是配合傳媒,對財經和商業新聞作出解析,這類題材會有很多觀眾想了解,試想一名記者,斷不能每段新聞都引述外電報導,所以就需要找「專家」答問題。
正常來說,接受訪問完全沒問題,都是答兩句,被攝影機拍下樣就收工,但這模式後來成為職業,如果有看過自已寫的「1個80後告訴你 為甚麼「他」是有錢人?」,就知道有多種方法致富,通過名氣換取財富,就是一條大路,故此按下不表。
成為職業,必定要做第一,就要霸地盤、擴產能,訪問和專欄越多越好,才能當上「財經演藝人最佳男/女主角」,但拍電影會有劇本,照著做就可以,講財經一日就多得幾個話題,如果做六、七個訪問和專欄,很難找到那麼多話題「攝時間」,最後只可講些模菱兩可的分析,充撐場面。
香港的觀眾很聰明,費話說得多很容易被拆穿,故此財演很快便被汙名化,對年輕一代的影響力大降,剩下只看電視不上網的觀眾群支持。
也有些財演會為世人帶來財富和歡樂,例如幾名被尊稱為燈神的影帝級人馬,只要反著交易建議做,一般都是賺錢;另外雷鼎嗚教授更不愧是PhD,演出起來不同凡享,自創的「雷鼎嗚市值論」,基本上可以解釋萬事萬物,只要有1.某件事的發生時間,加上2.股市的市值變化,就能得出任何結論,說XX事件令香港損失/增加多少市值。
例如某天雷教授因為憂國憂民,心情低落,以至身體不適,踫巧股市下跌,就可以說因為雷教授身體不適,令香港損失多少錢等等,這理論用得好,自己下次XX唔出,又可以用「雷鼎嗚市值論」去解釋,想不出文章題材,又可以寫多幾個理論呃字數,教授級財演真厲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