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上市公司調研:一種浪費時光的旅行 揚韜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945f010102vawo.html

有不少人熱衷於上市公司調研,尤其是賣方研究員,還動輒發動幾十上百人一起去某家公司調研。看到這種消息,常啞然失笑,無話可說。更有一種神人,以去公司調研多少為榮。還有的人,組織一群人出錢去公司調研。這種行為怎麽說呢,有點過時了。去上市公司調研,如今早已淪為一種浪費時光的旅行。

中國最早去上市公司調研的,大約是我。1995年底到1996年初,大行情還沒有開始,在極端低迷的市況下,我去了石家莊調研華北制藥(600812),並在1996年初的行情中獲利。1996年中,我又去了彩虹股份(600707)調研,因為當時公司老總持倉很多,想“坐莊”,結果後來被深圳一家機構打上去漲了很多。關於這兩次調研的細節,我的著作《億元之路》里有詳細的描述,這里不贅言。

問題是,很多人隨後都發現了去公司調研的有利可圖,於是蜂擁而去。尤其是2006年股改後兩年達到頂峰,基金經理和研究員只要去開會,就能獲得內幕信息,就能得到紅包,還能拿到一筆可觀的好處費。隨後,證監會開始打擊內幕交易,上市公司的董秘開始不敢亂說話,漸漸的,去公司調研已經變成雞肋——你去,基本得不到什麽信息;你不去,得到的信息也並不少。

這里,存在一種調研悖論:如果你去了,能獲得更多非公開的信息,則調研是有收獲的;如果你去了,沒有得到任何非公開信息,則調研是失敗的。但是,如果你有收獲,就說明公司信息披露不合規,是非法的。如果你調研有收獲並據此去操作,就構成內幕交易,涉嫌犯罪。

既然如此,現在去調研,還有什麽意義呢?

我最後一次調研上市公司,是2006年去歲寶熱電(600864)和好當家(600467)。當時歲寶熱電持有大量民生銀行的股票,股價甚至低於持股的市值。我去溝通一下,想了解公司是否打算出售獲利。後來的結果,是股價上漲10倍多,當然我並沒賺那麽多。去好當家,是想看看海參養殖的安全性,結論是不容樂觀。所以回頭獲利後,我就從來沒有碰過海洋養殖的股票。

從那以後,我就不再去公司調研,因為覺得根本沒用。幾乎所有股票的交易信息,都可以搜集到並分析出來。公司是否出利好消息、出消息的真正意圖,完全可以從公開信息中找到答案。甚至於公司的未來可能的行為,也完全可以猜測出來。

2008年股市最低迷的時候,我曾出擊攀鋼釩鈦的權證;2010年7月,股市表現不佳的時候,我曾出擊恒星科技。這兩次交易,都曾持倉達到市值的20%以上,算是重倉交易了。但所有信息我完全是根據各種渠道推斷出來的,甚至沒有給上市公司打一個電話。最後獲利都很豐厚。其中,恒星科技在股價上漲150%後,我們全部出貨了,因為按照價值判斷已經到頭了。沒想到後來澤熙介入,股價又翻一番,那個錢不是我該賺的,也就不後悔了。

後來我聽說,由於恒星科技股價漲幅很大,證監會的人曾去把恒星科技所有持重倉的賬戶調取查閱,分析其中的過程是否有內幕交易。我聞此消息,心底坦蕩。相反,那些根據內幕交易操作的人,不知道要費多少功夫去擺平了。

如今,上市公司的董秘學會了規範,學會了守口如瓶。只要不是關系非常鐵,人家根本不會說實話。見了董秘不見董事長,也基本沒啥用。但你就算見了董事長,也會面臨前述的悖論——你是否有勇氣和信心接受內幕交易的質疑呢?

而且,最為重要的是:如果公司大股東希望股價上漲,那麽,無論是誰去調研,所有的人都會給你說利好消息,吹噓自己多牛,所以10多年前,上百人組團去銀廣夏調研,結果集體被騙。如果大股東希望股價下跌,自己低位增持,那麽,無論你關系多麽鐵,他們也只會說公司不好,讓你小心。以後如果漲上去,他們有各種托辭來解釋。

所以,如果功夫夠了,不去調研,炒股也賺錢;如果功夫不夠深,去調研就是花錢買罪受。對賣方研究員而言,調研無異於借助公款的旅遊,對自己有益,對研究機構而言基本沒啥用。

順便說一句,巴菲特投資的早期,還去公司調研。最近50年,他去哪里調研過麽?誰能告訴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1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