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石油戰爭與保衛盧布--宏觀研判之十二 任澤平國君宏觀

來源: http://xueqiu.com/4286133092/34212955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石油戰爭與保衛盧布--宏觀研判之十二

本報告導讀:
原油大跌最終導致盧布大幅貶值,原油繼續下跌是否促使危機連連?
摘要:
 石油戰爭,供給先行。1)美元走強和全球需求放緩導致大宗商品價格整體下滑10-20%,但原油價格暴跌50%,說明主要因素在於供給沖擊。2)頁巖油平均成本75美元,邊際成本35美元將沖擊中長期原油供給面。3)海灣產油國發動石油戰爭,意圖擠出俄羅斯等高采油成本國家以及打擊頁巖油發展。4)美國給俄羅斯傷口撒鹽,落井下石。
 短期原油價格超跌,未來有望回升。1)美元走強、全球需求下滑及頁巖油遠景壓低原油長期均衡價格,原油大幅回升無望。2)目前原油超跌,海灣產油國的財政和國際收支平衡點位最低是60-80美元,原油超跌將“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非長久之計。3)長期遠期原油期貨價格顯示原油已超跌,未來有望回調。
 誰是贏家誰是輸家?原油下跌是把雙刃劍。1)原油暴跌下冰火兩重天,石油消費國如中美歐日均受益,石油生產國則受損,全球經濟基本面整體向好。原油下跌之前處在第一階段,原油下跌導致股市上行。2)原油暴跌大幅拉低通脹水平,全球經濟增大了貨幣政策寬松的空間,全球流動性有望提升。3)原油持續下跌可能進入第二階段,原油生產國貨幣大幅貶值,資本流出。俄羅斯首當其沖,危機魅影隱現,非產油國匯率也開始急劇貶值,可能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動蕩,避險情緒急劇上升,進而拖累全球經濟。
 俄羅斯等產油國能否企穩取決於油價。目前盧布貶值的勢頭停止要等到原油企穩。我們預計俄羅斯仍然會加大對沖的力度乃至采取資本管制等行政手段,最終遏制資本的急劇外逃,但是資本外逃的大趨勢不會改變。金融危機不太可能發生,但是俄羅斯經濟將受重創,並連累歐洲經濟。
 中國能否漁翁得利?1)中國原油依存度達到60%,原油暴跌有利於實體經濟;2)與原油生產相關的行業以及原油替代的新能源行業將受挫,使用原油的交通運輸、石油化工等產業將向好;3)原油下跌使通縮加劇,貨幣政策進一步放松更緊迫並有更大的空間;4)新興市場貨幣貶值推高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後續出口堪憂;5)全球避險情緒升溫,資金流出壓力加大,但不必過於擔憂。

目 錄
1. 石油戰爭炮火紛飛為哪般 3
2. 展望未來,油價走勢何去何從 7
3. 誰是贏家,誰是輸家? 9
3.1. 冰火兩重天,冰可滅火 9
3.2. 大買家和大賣家間的吞吐量 9
3.3. 石油消費國受益 10
3.4. 石油生產國受損 10
3.5. 冰將滅火階段 11
3.6 警惕產油國風險的擴散 12
4. 中國能否漁翁得利? 12

1. 石油戰爭炮火紛飛為哪般
自2014年七月份以來,石油價格一路下跌,幅度超過50%,由石油價格下跌引發的俄羅斯盧布大幅貶值,經濟衰退,資本外逃等一系列問題引人關註。

回顧此次原油暴跌的始末,我們認為,供給沖擊和產油國博弈是最為主要的原因。一般的經濟學分析主要從供給和需求兩方面分析,另外,由於原油是美元計價,美元走強也是其中一個因素,還有就是經濟學所說的廠商行為,特別的,原油市場是寡頭壟斷的,這一點需要特別註意。

全球需求放緩和美元走強是原油、鐵礦石、銅等大商品所共同面對的外部環境。但是在同一時期內,其他大商品的價格跌幅是10-20%,而原油是50%。因此我們認為需求面和美元走強可以解釋原油下跌的10-20%,但是更大的一部分來自於供給沖擊以及產油國的博弈。供給沖擊主要是頁巖油的快速發展帶來的遠景預期,產油國博弈主要指的是海灣產油國在應對供給沖擊下對其他產油國的擠兌,還有就是美國對俄羅斯的擠壓。

頁巖油技術革新,地緣政治緩解,原油供給增加。隨著生產技術的革新,水平井和水力壓裂技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美國頁巖油巖氣生產成本降低,產量持續上漲,美國原油產量由2008年年初的500萬桶/日增長到現在的900萬桶/美日。美國頁巖油的繁榮改變了世界石油供給格局,美國作為全球能源主要消費國家之一,從原油消費國逐漸向原油出口國的身份轉變。頁巖油生產從2008年的不足50萬桶/日發展到了現在的400萬桶/日生產規模,並且預計未來在美國未來原油生產中的比重將逐步上升。目前頁巖油生產商的平均生產成本在65-80元左右,也就是說,如果維持當前的原油價格上,大部分頁巖油生產商將無利可圖。頁巖油生產的邊際成本,大約為30美元左右,依然小於當前的原油價格,是頁巖油生產商還能維持生產的主要原因。但長期來看,當前的原油價格將不足以維持頁巖油廠商的持續性生產活動。美國11月新油井開采許可證發放數量銳減近40%,可見當前油價對原油生產商的打擊。

於此同時,隨著伊拉克、利比亞等產油國地緣政治危機得到緩解,OPEC原油恢複正常供給,2014年第三季度,OPEC原油生產為每天30.3萬桶,高於每日產油上限。因此,總體來看,在全球需求不足的情況下,原油生產仍在不斷增長,供求不平衡,是導致原油價格下跌的一個主要原因。

沙特博弈搶占市場,美國“陰謀”排擠俄羅斯。除了受到供求關系的影響,原油價格下跌也是產油國之間相互博弈的結果。頁巖油的繁榮以及拉美等新興產油國家的興起,使得OPEC原油生產占全球市場的比例受到威脅,OPEC國家通過“不減產”的決議,繼續保持原油的高供給,壓低原油價格,其目的一是可以打擊頁巖油生產商,壓迫其破產;二是率先擊垮生產成本較高的原油生產國家,從而重新搶占市場份額,奪回市場定價權。可以看到,以沙特阿拉伯為首的OPEC原油國家,原油生產成本大約在40美元/桶以下,而沙特的成本更是低達20美元。與OPEC這些低成本產業國相對的,是墨西哥、巴西、俄羅斯、美國等高成本的產油國,在當前的油價下,無一例外將承受巨大的虧損。沙特方面,屢次發表不減產的聲明所釋放的信號強烈,其通過石油價格戰爭來打擊高成本生產商的目的也越發明顯。

另一方面,美國坐看原油價格下跌而無動於衷,一方面是因為原油價格下跌對美國經濟可以起到一定的拉動作用,另一方面,未嘗沒有“借刀殺人”打擊俄羅斯的考慮。受原油價格下跌和西方經濟制裁的影響,俄羅斯經濟陷入衰退,盧布大幅貶值,內憂外困之下,美國依然不忘傷口撒鹽,加大了對俄羅斯的制裁和對烏克蘭的援助。俄羅斯和美國之間的紛爭可謂由來已久,烏克蘭爭端將俄羅斯和西方國家的矛盾更加明顯,如果此次陷入危機的是其他國家,美國“火上澆油”的態度未必會如此積極。

2. 展望未來,油價走勢何去何從
海灣國家承受財政和貿易平衡壓力,低油價難以持續。雖然OPEC主要產油國家的生產成本較低,但除了沙特以外,大部分仍然保持在了40美元/桶的平均水平左右。而更重要的是,OPEC國家的財政和貿易嚴重依賴石油出口,原油價格下降,對國內的財政收入和貿易平衡將帶來不小的沖擊。在當前油價下,只有科威特和卡塔爾兩個國家可以保持財政收支和貿易收支的平衡,俄羅斯、伊拉克等國家將面臨財政收入大幅縮減,貿易收支逆差嚴重的影響,而即便是生產成本只要20美元的沙特,也只有在80美元的情況下才能保證財政收支平衡。因此,原油價格只有維持在60-80左右的區間,才能滿足大部分原油國家的財政需求。低油價時代的博弈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長此以往,海灣國家也難以長久的支撐低油價。

美元走強幾成定局,美元計價商品價格壓力仍在。隨著美國經濟的好轉,以及大商品價格下行帶來的促進作用,美元走強是大概率事件,那麽相應的美元計價商品的價格也會存在下行壓力。

全球經濟放緩的預期可能得到了進一步的釋放,未來可能不會有大幅度的調整。這意味著對於原油的需求未來不會有太大增長,對未來原油價格的預期主要取決於未來供給層面的變化和原油生產國的應對。

技術革新帶來的頁巖油發展。頁巖油生產的邊際成本是30-40美元之間,也就是說在不進行資產擴張的情況下,頁巖油企業在較低的油價下依然可以維持一定時間的生產。當前頁巖油主要集中在美國開采。而從全球頁巖油儲備來看,頁巖油氣在俄羅斯和中國都有相當的儲備資源,未來頁巖油氣的開采空間很大,這也有可能加速頁巖油的供應,繼續改變全球能源供給格局。

因此,我們判斷,原油價格可能將維持在60-70元左右的水平,這樣海灣國家既不會因為低油價而忍受財政和貿易收支萎縮的痛苦,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打擊頁巖油和其它高成本產油國的目的。但即使未來油價維持在60-70左右,而沒有繼續下跌,對於俄羅斯等這種采油成本較高的國家仍然是個噩夢,俄羅斯經濟將進入衰退,盧布貶值的勢頭短期內要想遏制還需要原油價格的穩定來配合。因此我們預計俄羅斯仍然會加大對沖的力度,特別是最後將祭出資本管制等行政手段的後招,遏制資本的急劇外逃,但是資本外逃的大趨勢不會改變。俄羅斯再次爆發主權債務危機的可能性不高,但是俄羅斯經濟將受重創,並很有可能連累歐洲經濟。從市場預期來看,當前的石油價格是超跌的,市場預期未來油價也將回升到65-70美元之間。

3. 誰是贏家,誰是輸家?
3.1. 冰火兩重天,冰可滅火
原油價格下降,生產成本下降,利好發達國家和部分凈進口原油的發展中國家,GDP有望提升。對於石油生產國而言,是利空,尤其石油出口收入占GDP較高的國家。如果石油繼續下跌,不排除黑天鵝出現。從全球總體看,原油價格下降導致的通縮將加大全球經濟寬松的空間,政策利好。
3.2. 大買家和大賣家間的吞吐量
俄羅斯凈出口石油額為4700億美元,占其GDP的比重25%。沙特凈出口石油額為3400億美元,占GDP的比重高達50%。而歐盟是最大的石油凈進口國,進口5700億美元,占GDP的比重為3%。美國凈進口石油2600億美元,占GDP的2%。

3.3. 石油消費國受益
原油價格下跌,降低生產成本,利好相關行業的實體經濟,GDP有望增加。同時,原油價格的下跌還將帶來輸入性的通貨緊縮,會寬松貨幣政策提供了較大的空間。

3.4. 石油生產國受損
石油價格下跌,將造成石油生產國收入下降,GDP增速要減慢。石油價格下跌,利空這些國家,其匯率將大幅貶值。如果原油價格繼續下跌,將會有更多的資金流出等,謹防黑天鵝的出現。

3.5. 冰將滅火階段
在第一階段,原油價格下跌導致美國股市上漲。但在俄羅斯危機後,美國股市下跌,非產油國新興市場國家匯率大幅貶值,可能到了新的階段,該變化更需要警惕。

3.6 警惕產油國風險的擴散
俄羅斯危機可能使油價下跌進入一個新階段,新興國家貨幣大幅貶值,資金加速回流到發達國家。全球資金的風險偏好大幅度下降,資金從股市和商品流到債市和黃金等避險工具。

4. 中國能否漁翁得利?
這一輪原油下跌疊加金融動蕩對中國的影響如下:

1)實體經濟方面是有利的。中國原油依存度達到60%,原油暴跌有利於實體經濟。具體的,原油進口大概在每年2000多億美元,原油價格跌一半能夠省去1000億美元以上,占GDP的1%以上。

2)具體到行業層面,與原油生產相關的行業以及原油替代的新能源行業將受挫,使用原油的交通運輸、石油化工等產業將向好。

3)原油下跌使通縮加劇,貨幣政策進一步放松更緊迫並有更大的空間。具體的,我們判斷近期就會降準。

4)新興市場貨幣貶值推高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後續出口堪憂。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現在就比較高,如果美國繼續走強,人民幣盯住美元,將導致中國貨幣條件惡化,不排除央行進行主動的貶值操作。

5)全球避險情緒升溫,資金流出壓力加大,但這方面影響不必過於擔憂。全球新興市場資金明顯回流發達經濟體特別是美國。但是由於中國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因此有可能成為流向新興市場國家資金的避風港。

請關註微信公號【澤平宏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1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