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11月進出口增速下降 外貿疲態短期難改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6180

出口貨物被集中安放在江蘇連雲港港新東方集裝箱碼頭等待裝船外運。 (新華社 王春/圖)

12月8日,據海關總署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進出口數據均不及預期。據海關統計,11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27萬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0.3%。其中,出口1.3萬億元,同比增長4.9%;進口0.97萬億元,同比下降6.5%;此外,中國11月貿易順差3348億元,順差幅度進一步擴大。

11月是外貿傳統銷售旺季,可本月的進出口數據卻“遇冷”,11月我國進出口同比增速均遠低於市場預期,出口增速創7個月低點。

21世紀經濟報道消息,多位專家分析稱,影響11月進出口增速的主要因素包括外需低於預期、人民幣升值、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政策落實還需要一定時間等多項因素。此外,出口增速的回落還受到去年同期高基數的影響。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11月外貿的疲軟在上月已經顯現。這表現為廣交會成交量大幅下降,PMI指數不景氣,信號已經透露出來。進口下降主要是中國經濟放慢,對外溢出的機會相應減少,加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暴跌,盡管鐵礦石、石油進口增加,但是價格下跌得更厲害。此外,加工貿易減少,制造業利用外資下降也影響了進口。

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在進口商品中,主要大宗商品進口量增加,進口均價普遍下跌。前11個月,進口鐵礦砂均價下跌21.4%、原油下跌3.8%、未鍛軋銅及銅材進口均價下跌6%。

“如果延續下去,這也可能是將來外貿的新常態,可能將來的數字也基本維持在附近水平。”白明強調。

同時,周世儉進一步指出,對進口而言,大宗商品的價格下跌只是其中一個因素,最根本原因還是國內經濟的偏冷和疲軟。

路透社消息,有分析人士指出,國內需求疲弱以及APEC(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峰會期間限產停產是導致進口低於預期的主要原因。基數效應與人民幣有效匯率升值導致出口增速減緩,外需並非出口同比增速減緩的主因。

作為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外貿一直被視作中國經濟的晴雨表。宏源證券報告指出,從近期PMI新出口訂單和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的走勢看,出口增長勢頭仍有減緩壓力,12月出口增長還將面臨高基數壓力,要實現全年外貿進出口7.5%的增長目標,任務十分艱巨。

值得註意的是,申銀萬國研究報告認為,政策關於進出口的導向已經發生了微妙變化。在12月5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上,政策不再像以前強調穩定出口,或是穩定和擴大國際市場份額,而只強調“促進進出口平衡”。

這意味著政策已經認識到平行於GDP增速的出口中低速增長可能是未來新常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4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