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龐坦(Pantin),位於巴黎北郊約四十分鐘車程,人口僅五萬餘的寧靜小城。因地理位置優越,緊鄰巴黎,不僅愛馬仕(Hermes)將皮具工坊遷此,二○一二年底,香奈兒(Chanel)也悄悄在此建構了匯聚全球美妝護膚研發中心,與頂級時尚工坊的秘密基地。 現代的美妝實驗室在研究什麼?深入香奈兒的秘密基地,我們發現,有一些研究是超乎想像的。 一踏進龐坦研究中心大樓,宛如進入香奈兒靜謐黑白世界。白牆、白沙發,黝黑若鏡的桌、椅。沒有一般實驗室「乾淨」氣味,反倒飄散些許招牌香水味。 香奈兒研發與科技部門資深副總裁馬耶(Christian Mahe)坐在白色沙發上,回憶九年前加入香奈兒時,許下的願景。他說:「美麗是一門極為複雜的科學。」 除了一般人可以想像的保養彩妝品成分、質地與技術的研發,這個研究室有兩項研究十分特別:地域學與遺傳學研究。 建立全球女性資料庫從膚質到感官、心理都記錄 二十三年前,當香奈兒首開業界先河,宣布成立「肌膚與感官體驗研究中心」,以深入了解不同地區女性需求為題,彙建一個來自全球女性的跨文化資料庫時,惹來美妝同業訕笑:只為研發護膚品,有必要像蓋一座女性生活圖書館般費力嗎? 尤其,香奈兒還主張要以「生活形態」和「肌膚感官需求」挑選護膚品,而不是用膚質(如乾、中、油、混合或敏感性),或是功能(如控油、保濕、抗老、美白、除皺)來挑,論調有若天方夜譚。 這麼多年過去,沒人知道這計畫原來還默默持續,且不斷更新。在這裡,我們目睹了匯集全球一萬二千名女性進行的測試,得出的四百五十萬份資料,包含有二萬五千張來自世界各地二十至八十歲女性的圖像。 甚至,香奈兒還開發出一個影像記錄系統,以及一套能拍攝可複製面部圖像(包括位置與燈光)的先進系統,這套圖庫能幫助研究皮膚老化的臨床徵兆,所記錄的資料遠遠超越簡單的皺紋或肌膚鬆弛。得益於設在日本船橋的研究中心及其他亞洲專家組,亞洲女性的資料在當中亦占相當比重。 尤其不可思議的是,針對這些女性的研究,甚至涵蓋根據認知心理學進行的面部感知、配方質地的感官體驗,以及使用產品時所帶來的情感體驗。 「這就是香奈兒為什麼能夠預知所有女性需求,無論她們來自何地,有什麼樣的文化背景或生活方式。」香奈兒保養品全球發言人希荷(Armelle Souraud)語帶驕傲的說。 同時也因資料庫豐富,香奈兒透過資料庫追蹤,發現同樣是雙胞胎姊妹,儘管基因相同,卻因居住地環境、生活形態不同,呈現迥異的老化徵兆;這個特別的發現讓香奈兒開始投入表觀遺傳學的研究。 二○○八年,香奈兒與分子生物學博士梅林諾(Gerry Melino)教授合作,破解影響肌膚老化的關鍵因素,識別出重要生物目標:miRs(又名microRNA,微核糖核酸),會導致青春蛋白質減緩生成,使肌膚快速老化。 跨領域找彩妝靈感連食品、製藥、攝影都取經 香奈兒研究中心另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研究,是結合工藝與創新科技的跨領域研發。 十幾年前,有一次訪問香奈兒傳奇人物,時任國際彩妝創意總監的蒙克托瓦(Dominique Moncourtois)就私下透露,香奈兒正從汽車業烤漆技術取得靈感,研發指甲油,希望可隨心情與溫度隨時變換指尖色彩,例如抽菸有礙健康,夾著菸的手指,甲色會瞬間變黑提醒;心情好時,指尖則泛起快樂紅粉。 如今,這裡有一群專責「應用研究」與「技術轉讓」的專家。他們廣泛向生物科技、食品、製藥、紡織、光學,甚至是汽車工業、全像攝影術(holography)、園藝學等不同領域的技術取經,協同香奈兒彩妝創意工作室,和專業醫師、化學專家與色彩藝術大師,創作出獨有的非凡原材料。 例如,二○一一年秋季彩妝,宛如甲殼蟲般「橄欖石」色指甲油,是透過與巴黎Jussie學院專攻著色生物奈米結構建模的教授合作,發現甲殼蟲殼的結構與其變換顏色間的關聯;香奈兒藉由加入一種類比甲殼蟲殼結構的著色底層於指甲油配方裡。去年,延續這項合作,研究藍色大閃蝶翅膀結構,推出「蔚藍天空」與「神秘藍蝶」指甲油。 香奈兒一向重視光彩效果的底妝產品,原是得自陶瓷業的靈感,像二○一三年就研究出能吸收短波光線、增加肌膚折射光量的亮白陶瓷色素粒子。 訪問最終,我們問馬耶,在龐坦研究中心或香奈兒工作,最深刻的感受是什麼?他不假思索直言:「是時間。」 對香奈兒來說,美麗需要時間累積,為尋求完美,從來不約束研發時間。例如,花九年時間研究出能十二小時持續抗氧化的精華成分,取得了兩項註冊專利。當然也不問成分用料有多價昂,只問產品推出時,能否滿足女性最嚴苛的期望。 一瓶保養品背後,是精密工藝與多學科整合,既須理性,更要感性,才能致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