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滬港通開通後,外資買啥提前先知道? ruibeier

來源: http://xueqiu.com/7106608333/33039398

        近幾天俺發貼多了點,俺有自知之明,後期俺不再吭聲了,以免誤導各位。
        滬港通還有10小時開通,這一夜,很多人的心情宛如嫁女前夜,感概萬千,激動交織著不安,但不管怎麽樣,不管結果如何,該來的,它還是要來。。,那就讓就要披上婚紗的閨女先休息一下,明天的婚禮怎麽個進行方式?什麽票機會大?可能現在說有點晚,但其實我早就說過了《滬港通實施後外資會買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a832620102v48u.html 》, 到這一刻已經無需再說太多,幾張圖表看完應該都懂,如果看了圖表還不懂?那您還是別碰股票為好。
      (備註:《滬港通實施後外資會買啥?》一文里,南方A50ETF在2014年中期的倉位表里數據與本文下表稍有區別,是因為那表格是國內金融網站按中報數據統計的,但南方A50ETF有些倉位沒能出現在上市公司前十名股東行列,所以在上文的表格里沒顯示,但沒顯示不代表沒有)
        圖1、是安碩A50ETF的倉位分別情況,安碩A50ETF的資產管理方是鼎鼎大名的貝萊德資產,其影響力甚大,一直是香港市場主流機構,其管理的安碩A50ETF倉位的前十大重倉股如下圖,當然十大重倉股之外的名單也能看到大部分,但我對安碩A50ETF前十大重倉之外的其他票興趣不是太大,因有PE那麽低的前十名,我認為已經夠選了:)
       安碩A50ETF的倉位及配置比例:

        圖2、是南方A50ETF的倉位分布情況,同樣顯示的是前十大重倉股,也是十名之外的其他票我認為沒太大必要去看了。
       南方A50ETF的倉位及配置比例:
      
        我想說的是:控制了滬深300指數,及控制了上證50指數、深成指等,基本等於控制了深、滬兩個市場。外資機構的業績基準不是以個股的漲幅為準,大多也是以指數為業績基準。在A股市場,國內公募基金的業績基準是滬深300指數,但這次A股市場開通的是滬港通,不是深港通,所以外資主流機構買票的範圍基本就是上證50指數成份股的範疇。雖然滬港通上海市場提供了500余只標的,但外資不會把全部500多只股票都做配置。如安碩A50是ETF類型的基金,主要投資滬深300指數成分股里權重最大的前50家公司,因其投資思路是被動型投資,所以它是按照成份股的權重及權值比例做配置、而滬深300指數的權重股里基本是以上海市場的股票為主(如安碩A50ETF、南方A50ETF的重倉股里幾乎都是上海市場股票,其前十大重倉股里都只有深萬科一只深市股票)。其他主動投資類型的外資基金,雖然不一定也是按照ETF的建倉標準來選擇標的,但這類資金能選擇的品種也基本都是這些成份股,只不過是不一定嚴格按照權重比例來做配置。滬深300指數成份股里權重大的前50只股票基本也是上證50指數的權重股,所以滬港通實施後外資買什麽?其實看上證50指數成份股的名單即可,外資對每個品種一般會買多少?其實參考上證50指數各成份股的權值比例即可,因即使有偏差,但偏差一般都不大。
        最近,我看很多券商找了一大堆各行業的股票,然後推薦給客戶,我覺得此舉有點脫褲子放。。。的感覺,外資大多不會象我們公募基金那樣按行業做配置,如臺灣市場外資配置的股票多是電子行業和金融行業,這是臺灣市場的特征,因為臺灣市場指數的權重股是以電子科技票和金融行業票為主,韓國市場又有韓國市場的特色。所以,各位券商的老大,你們就別寄希望於外資象你們想象的那樣每個行業選幾個龍頭去做配置,因為任何市場里,外資大多是參考指數的成份股權值來選擇股票及確定倉位配置比例,更不要以為外資來A股市場上主要是買什麽香港市場沒有的稀缺資源。那麽,各位可以看下這兩只著名的ETF配置什麽票?配置多大比例?自己對照上證50的各成份股權重。我說到這里,估計您已經明白了,您如果還不明白,我也沒辦法了。
       上證50的權重股及權值比例:

      滬深300指數的權重及權值比例:

$浦發銀行(SH600000)$

2014年11月17日20:13分補充:
        今天白天我沒怎麽看盤,下午掃了幾眼,看到今天南下的130億額度用完了,但盤口表現不好,這說明北上的精銳部隊今天暫時沒幹過本土的空軍遊擊隊。
        對滬港通開通後對盤口的刺激,可能我們大多數人(包括我)都很樂觀,其實這沒錯,因為周邊新興市場打開大門後,外資進場對市場深遠影響都極為明顯,這些在我此前《滬港通實施後A股市場演變趨勢》的系列文章里有詳細接受,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移步去看。我現在只說今天的盤口:A股註重炒作的頑疾是長期以來形成的,有人說今天滬市開盤後茅臺、上海汽車、伊利等高開是滬港通實施後外資搶盤的結果,換言之就是說很多人認為這是外資開盤再搶這幾只股票,所以高開,其實這是誤解,外資的操作習慣不是追高去搶,今天茅臺、上海汽車的高開,主要原因應該是高盛報告的推薦,引來很多國內跟風遊資去搶盤,在茅臺、上汽開盤前後高位成交的金額里,我想屬於外資機構的單可能很少。對於一個新市場而言,我身邊的朋友沒一個去開港股通的,原因是對那市場不了解,包括今天出去在路上,中央廣播電臺的新聞里有記者采訪上海股民的錄音,那股民(老者)解釋自己開立港股通的原因,是說自己認為香港市場的股票“漲的快”。我是在想:如果把參與香港市場的出發點建立在這個基礎上,我能說什麽?香港是一個成熟有效的市場,外資機構占據市場的主體,市場的價值發現功能極為完善,我們A股市場上成長起來的以投機性為主的資金跑去香港這樣一個成熟、有效的市場里,能挖掘到什麽機會呢?所以,我身邊接觸及熟悉的朋友沒一個惦記開港股通的,這也映襯了今天南下資金額度很少的原因。
         那麽今天A股市場的盤口說明了什麽問題?其實很簡單,就是市場上有部分內資原本計劃借助北上資金的加入順勢炒一把,結果開盤後並沒見到洶湧的北上資金搶盤,這樣由希望變失望,而此前已經蹲守在藍籌里,琢磨著自己低買然後高位賣給港資的內資也一樣失望,也即國內資金今天是抱定兩手準備:如果上漲就去追,如果跌下去就做空。那麽高開後低走,低走的資金是誰在走?就是上面我說的上面這兩類資金。但今天低走的資金多嗎?其實沒多少,看浦發、招行、興業及其他盤口翻綠的藍籌股今天的成交量就知道了,多數縮量。若明、後天能看到今日的兩融數據,如果不出意外,今天的融資還款額會大增,因準備借機撈一把的資金發現市場沒給機會,所以主動放棄。
        這樣的走勢對藍籌後續的發展有影響嗎?沒有,對此如果持懷疑態度的人,可以去看下我此前發的幾篇外資對韓國、臺灣、印度等市場影響的文章,里面有這幾個新興市場開放後的演變過程。真正決定開放市場走勢的決定性因素是什麽?是估值高低,只要A股市場有價值窪地,外資就絕對不會放棄,所以對市場趨勢的判斷,其實就是最簡單的一點:A股主流投資品種的價值是否低估?有這點就足夠了,如果價值確實低估,外資絕對進場。
        資本是流動的,尤其是這類外資,為什麽此前歐美大投行建議我方把滬港通開通的日期推遲一個月?是因為很多歐美大型資金來不及準備,包括今天,雖然130億額度用完了,但很多真正要進來的資金有很大部分還在來的路上,因歐美大型資金的調撥不是我們散戶這樣隨便電話轉帳或鼠標點一下就能完成的。如果我們都認為滬港通今天開通後,我們認為來自香港的千軍萬馬早已準備妥當就等發令槍一響直接閉眼睛沖進來?那是我們意淫了。但不管外資準備好還是沒準備好,A股市場藍籌股的估值優勢都在吸引著外資。當然,對A股市場稍微不利的是A股暫時沒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所以很多外資機構在A股市場上的業績不作為他們業績考評的指標,唯有這點對外資進場的熱度會有不利影響,但2015年進入MSCI的概率極大,外資必須配藍籌,這也是外資為後期A股市場推出各種金融衍生品做準備。
       另外,今天對滬港通開通第一天惡心了市場一把的是匯率的事情,據說如果50萬港元換匯,沒買沒賣再換回的話就直接虧2.9萬?這個我不清楚是否如此,但據說相關部門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
1、

2、【港股通匯率結算公布】上交所今晚公布了今天的“結算匯兌比率”,買入0.79143元,賣出0.79017元,與參考匯率相差很大。 參考匯價是出於審慎性考慮采取的先扣後返。 
       看市場要看長遠,今天滬港通實施後的第一天,大漲是最美好的,但沒大漲也改變不了趨勢,因市場發展的內在規律是任何人改變不了的。
       最後提醒個別口出臟話的同學,有數位口帶臟話已被我拉黑。
       為支持滬港通,我今天繼續加倉買,但我買是因為我要長期拿,所以其他同學不要效仿。


2014年11月18日0:48分補充,滬港通第一天外資到底買什麽了?以下為轉帖:
      17日是滬港通開通首個交易日,兩地雙向共用去買入額度148億元。其中,北向滬股通成交踴躍,全部130億元額度在13點58分宣告用光;南向港股通較為冷清,全天剩余額度高達87.33億元。根據港交所披露的信息,北向資金買入前五位的個股分別為大秦鐵路(601006)、貴州茅臺(600519)、上汽集團(600104)、中國平安(601318)及伊利股份(600887),買入金額從1.81億元至5100萬元不等。
       香港投資者買入金額居前的5股均為低估值大盤行業龍頭,且較為偏愛消費股,這與此前市場預期基本一致。據悉,當日有數家QFII及RQFII機構買入A50指數成份股,用以替換投資組合中通過其他渠道買入的一些股票。研究機構認為,當日大量藍籌股出現高開低走,主要是部分資金趁利好兌現獲利了結所致,但長期來看滬港通將逐步拉升大盤藍籌股的估值,白酒、中藥等港股稀缺品種應該會有一輪估值修複行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4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