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關於滬港通、格隆、格隆匯:我的夢,你的夢,我們的夢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718

本帖最後由 股語者 於 2014-11-16 19:21 編輯

關於滬港通、格隆、格隆匯:我的夢,你的夢,我們的夢
格隆

關於滬港通與格隆匯

一個證券界的前輩給格隆出招:格隆,全中國現在也只有格隆匯唯一一個專業深度定位於港股研究的免費開放式平臺,滬港通這麽好的機會,趕緊去做一次立體轟炸式的宣傳吧!讓大家都知道你,都用上你。

我給他發了一個微笑頭像:不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果格隆匯不能給大家提供真正的價值與幹貨,宣傳何用?如果格隆匯能給大家提供價值和幹貨,何須宣傳?格隆匯從一年前最初一個簡單公眾號,到現在的微博、網站、APP等覆蓋幾乎所有互聯網產品形態,幾十萬會員遍及全球近40個國家,對港股市場的影響力無出其右者——我們從未做過任何宣傳,完完全全是靠口碑相傳

能得到大家認可,只因為上路之初,格隆就定下了這麽一個夢想藍圖:

讓最普通的個人都能享受到最專業的研究服務!

讓每個個體的投資之路不再那麽孤單和艱難!

為何要建立格隆匯

格隆匯的目標是打造成中國人海外投資的最大開放式投研平臺。之所以建立“格隆匯”這樣一個“眾籌研究”平臺,是基於格隆遇到的這麽一些尷尬與反思:

1、個體力量實在有限

隨著行業變化的日新月異,知識更新速度的爆發增長,研究門檻的越來越高,產業資本陷阱的越來越精巧,未來那種單純依賴個人英雄主義或者少量團隊的商業盈利模式,註定會越走越艱難。

格隆很自信自己對行業趨勢、對市場脈搏的把握能力,也相信自己足夠勤奮與努力,但,格隆還是經常會有力有不逮的無奈。比如很多牛股的挖掘,雖然經過自己的刻苦努力已經做了七七八八的工作,但很多機會還是在自己挖掘比較透之前悄然溜走了:個人的時間和資源終究有限,讓我徒喚奈何。再比如,我經常在懷疑一些公司是不是在出老千(在海外市場呆久了,我對風險永遠是擺第一位,如果有出千的嫌疑,我一定一票否定)。但有些公司會把自己裝飾得無可挑剔,哪怕我發動身邊再多朋友,也還是只能得出個似乎大概也許的判斷,遠不如一個與該公司走得很近的人的一句話或者一個數據。

2、有系統、有效率的集體組織會產生強大的生產力

從這麽長時間的交流接觸看,目前格隆匯這個平臺的會員有幾個特點:

1)、高端。多數會員都具有很獨立的研究判斷能力,也有較豐富的投資經驗,完全不同於那種網上諸多“股吧”似的魚龍混雜。

2)、純粹。所有會員都是投資的積極參與者與實踐者,能明顯感受到他們的市場影響力;

3)、地域與行業分布極廣。目前會員基本已經分布遍及全國所有叫得出名字的城市,也有數量可觀的東南亞、北美歐洲會員(經常格隆在半夜12點工作的時候,與我在平臺上頻繁交流的,都是這幫兄弟)。有各公募私募的投資界大俠,有坐擁幾家境內外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各地上市公司董秘協會成員和上市公司生產最一線的管理員,也有來自管理機構和各行業協會乃至公益組織的朋友。感謝他們的熱情支持與信息共享,令格隆匯成員能夠更客觀、更全面、更準確地分析和把握相關趨勢與脈搏。

每個會員都是一個資源點,但如果只是類似目前99.99%的互聯網上的松散投資交流平臺,魚龍混雜,各懷目的,各說各話,信息龐雜,無聚焦無把關無驗證無加工,這樣的平臺提供的可能更多是噪音,很難說對投資有多大幫助,更不談形成合力了。

成立“格隆匯”的目的,就是不想淪落為一個松散的投資俱樂部平臺,我們的目標是成為一個有方向,有聚焦,有共享,有合力的組織,以組織規則促使會員積極分享信息,承擔調研等責任。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這兩個成語的核心在於聚和集這兩個字。有組織的聚集,沙子會建成高樓大廈。無組織的松散,沙子會風吹無蹤,浪沖無形。

作為一個個體,我們都很卑微與渺小,但如果我們站在一起,我們會站成一個巨人!

是故習主席有言:獨行者速,眾行者遠!

3、我們面對的是一個移動互聯網的時代,所有傳統行業的運作與盈利模式都會被沖擊乃至顛覆,這其中一定包括研究與投資行業
目前傳統的,依賴於自身內部的研究隊伍與認可且熟悉的賣方研究員支撐的投研模式,本質上任然是一個立足於“熟人圈”“朋友圈”,擴張邊界始終有限的排他式、封閉式生態模式,這種依賴於個人人際關系、利益交換、立足於博弈出發點、各自畫地為牢的投研模式一定會日漸式微,取而代之的一定是不遮不掩、共識加共享式的開放式投研模式——這就是“格隆匯”的基本原則“開放+共享+共識”。

格隆匯的目標是挖掘出成千上萬個格隆,打造一個開放式的,無擴張邊界限制,但卻又足以不依賴任何外力,內部就足以漂亮完成信息前期搜集、中期研究加工、後期成果分享的閉環生態系統——這種特征會幫助我們的成員始終站在市場的最前列。如果你認可我的這個前瞻分析,就能充分意識到“格隆匯”的必要性與遠大生命力。

關於格隆的夢想

這個周末的兩天,格隆又老老實實坐在書桌前,解剖著一個個數據,一遍遍敲擊著鍵盤。算下來,我周末兩天工作時間超過了18個小時,周末兩天比平時的正常時間更緊張,更辛勞。

到今天為止,這個動作:每個周末,雷打不動風雨無阻地守在書桌前,格隆堅持了有整整一年零16天。未來,我會繼續堅持下去:這種堅守,不單是為了實踐“格隆出品,必屬精品”的質量,更是一種無聲的承諾:我會一直在這里,無論牛熊。

一個長期全球遊玩的實力派朋友非常不理解格隆幹嘛這麽辛苦和執著做格隆匯這件事:以你的實力與積累,發個基金,有機會時做做投資,沒機會時遊山玩水,既簡單又輕松,把自己折騰那麽累幹嘛?格隆的回答是:內心有點夢想,想做點事,不單為自己,也為大家——讓最普通的個人都能享受到最專業的研究服務,讓每個個人的投資之路不再那麽孤單和艱難!

格隆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格隆不屬聞達之輩,但如在大家幫襯下,以自己單薄瘦弱身軀,竟也能為人也為己做點什麽,為什麽不做?就算道路可能很曲折,就算只是一個微小的希望,那又如何?在我們至短至暫的生命里,希望永遠不是聊勝於無的東西!它是冬日溫暖的手套、下圖冰冷的啤酒,帶著陽光味道的襯衫,它支撐著我們日複一日的夢想,讓如此平凡甚至平庸的我們也能擁有一段感動自己的人生。

你可以一輩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總有個奮鬥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擡起頭,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

經常有朋友詢問格隆:你怎麽能做到始終如此情緒高昂地堅持不懈做一件事的?沒有沮喪想放棄的時候?還是只是刻意展示出來的一種堅強?

其實格隆多數時候面對的是挫折和沮喪,經常也會心煩意亂,也很多次想過放棄。原因很簡單:你一定會有失誤。而且,哪怕你做得再好,你也一定會聽到冷嘲熱諷甚至是唾沫聲。這正如馬雲在清華經管學院畢業典禮上說的:有一點不用擔心,你們一定會遇到眼淚、冤枉、誤區、各種倒黴事件,一定會碰上!

每當這個時候,我做只是翻看或者回想自己過往曾經做得很漂亮的成功案例並陶醉其中,然後擼起袖子接著幹!這正如全球最成功的商人,美國強生CEO詹姆斯伯克所說的:“你知道嗎,在我的生活中,我不得不學會從最多10%的成功經歷中吸取足夠的內心力量,去應對其余90%的垃圾經歷!”

之所以這樣“麻醉”自己,是因為格隆知道,抱怨和牢騷於事無補。我需要做的,只是讓自己的內心更多照進一點陽光,以防止自己放縱自己,跨越了做與不做的底線。我知道,我要做的,只是讓自己一直保持在跑道上,就一定能無限接近我想去的地方,哪怕只是踽踽獨行,哪怕速度很慢很慢。人都有兩面性。當有陰影遮蓋的時候,把自己努力往有光的地方扯,讓自己盡量離負能量遠一點,盡量離猥瑣遠一點。這樣做不是為了冠冕堂皇的高尚,只是讓自己活得不那麽陰暗,不那麽矛盾和糾結,不那麽心靈憋屈。你往有光的地方走,有光,內心才會安寧,會平靜,這是自己給自己謀福利,與他人無關。

格隆身邊也會經常有這樣的兩類人:一類是抱怨者,一類是埋頭苦幹者。遇到前者,格隆都會退避三舍。因為格隆深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都有惰性與弱點,遠離那些充滿抱怨牢騷、意誌消沈的人,才不會讓他們偷走你的夢想和激情。任何事物都是兩面性。事實上,你抱怨的不公的地方,可能恰好是你的機會!看到社會上的拼爹與腐敗,你可以老氣橫秋呼天搶地:“這個國家壞掉了……”然後放棄較勁和努力。你也可以看看硬幣的另一面有什麽機會,看到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其實憂患與安逸,悲劇與歡樂,永遠並存,然後以獨特的韌性,尋找看似孤獨又狹窄的夾縫倔強生長。當你努力生長到一定高度,你會突然發現過去那些你抱怨和嫉妒的對象其實多麽脆弱不堪一擊,其實給你留下了多大的攻擊漏洞——就像目前在互聯網金融面前瑟瑟發抖的中國銀行業。

在蕓蕓眾生中,我們都是最普通的人,但卻完全可以用盡全力活出了最好的自己。逃無可逃,就只有與自己死磕到底。我從不相信自己會無路可走:總會有一條路能帶我們無限接近最想去的地方!

關於夢想實現的途徑:唯有努力

格隆信仰藏傳佛教,每年都會進藏,所以你能看到格隆匯有很多藏區元素——但這些不是為了時髦,因為每年進藏這事格隆已經做了15年了——只是因為藏傳佛教能夠讓讓你的人生能更淡定、大氣、寬厚且從容

格隆(Guru)是藏文名,翻譯過來是指“獲得格西學位的喇嘛”。在藏傳佛教中有一個基本的教義:去力所能及做一些幫助到他人,也許幫助到你的事——這也是格隆會在談股論金的過程中偶爾穿插一些關於夢想,以及實現夢想方式的探討,這也是格隆經常會給大家念叨的一句話:夢想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所以,本期格隆又列舉了兩個夢想實現的範例:陌陌的唐巖,美團網的王興。

很多朋友和格隆溝通:我沒有你那樣的綜合分析能力,也沒有天賦與資本,也沒有過硬家庭背景,怎麽努力?談什麽夢想?格隆的回答是:在你做到足夠努力之前,永遠不要找借口放棄任何夢想的可能!你嘗試過象格隆一樣,近一年時間里,除了日常兢兢業業地工作,基本所有周末的兩天時間都關禁閉似的哪都不去,雷打不動坐在電腦前敲擊鍵盤寫差不多十七、八個小時的文字嗎?

格隆最有感觸的一句話:如果你足夠努力,全天下的人都會幫你。但如果要讓人幫你,至少要讓人看到你的手在哪里!

事實上,如果你足夠努力,你或多或少都會成功,因為全天下的人都會幫你。因為努力代表著一種正能量,一種人類進化過程中骨子里認可的向上精神!格隆自幼酷愛讀書,小學幾乎是癡迷到無論殘破,見書就讀,結果是小學畢業時,從大城市支邊到我們這的一個語文老師(他並不教我們班)直接把自己的文學藏書都送給了格隆,我記得有三大木箱——這在我們那種偏僻的農村是很罕見的一筆財富,而格隆的紮實國文功底基本就靠那三箱子書所賜。高中離家在校住讀,出身貧寒的我長期處於一種恍惚的半饑餓狀態——家里孩子太多,父母實在拿不出錢糧給我去買或者換飯票。但格隆依然活著讀完了高中並考出學校最好成績:很長一段時間,我同宿舍的同學每周回去從家里背米到學校換飯票時,同時也會為我背一袋。實際上,他家與富裕也不沾邊,家境只是比我稍好一點而已。到後來我幹脆受邀直接住到了兩個學校周邊同學的家里,象他們家自己的孩子一樣,白吃,白住——他們之所以願意這樣,原因大概只有一個:我學習非常刻苦努力。他們看中的是這個孩子身上這樣一種努力的精神,才不計回報,樂於伸出援手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高考結束填報誌願,格隆擔心自己分數夠不上一所著名高校的好專業分數線,輾轉找到了從無交往且素不相識的區教育局的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師(慚愧的是,格隆至今不知道這個老師的姓名),他聽我講完來意後,說:我知道你,你就是一中那個每天晚上點蠟燭學習到半夜的學生。跟我走吧!然後直接扔下手中的筆,帶我去到了我希望報考的那所高校,找到了他在那所高校任職研究生處主任的大學同學——事情就這樣很輕松解決了。

最讓格隆記憶猶新的是考研。大四上學期結束系里確定保送本系研究生,我放棄了,一個一個找到所有任課老師,告訴他們我要跨專業考我喜歡的,也是最難考的某專業研究生(該專業每年全國也就招3-5個人),您下學期的課我沒時間上了,考試請您給我一個及格分。基本所有老師開始都是沈默,但最後都會很艱難地點頭,滿頭白發的系主任(整整教了格隆三年《資本論》)特意叮囑了一句:那你搬去系學生會活動室住吧,方便備考——但你小子一定要考上!從此我開始了離群索居,一個人長達半年孤獨而艱難的備考生活,很少洗澡,基本不理發,學習與睡覺都在那張冰冷堅硬的系學生會活動室乒乓球桌上,那是一段比高考還艱苦,生命中沒有任何色彩與感動的灰暗日子,寢室老大節衣縮食給我買的兩條紅金龍香煙是我唯一可以傾訴的朋友,以至於經常後半夜一個人走出活動室在空無一人的校園放風時,我都抑制不住內心的苦澀,無數次都準備放棄。咬著牙終於考完並幸運拿到錄取通知書後,我去一一感謝了系里每個老師對我的大度、理解與隱性支持,然後一個人躲在系活動室里嚎啕大哭:所以格隆很能理解新東方俞敏洪的那話——如果我們的生命不為自己留下一些讓自己熱淚盈眶的日子,我們的生命就是白過的
過往這些經歷對我的人生有著深刻而潛移默化的影響。回首來路,在自己每一個階段每一個困難時期,都會有人無私在幫助我。我知道他們其實什麽也不圖,僅僅只是因為認可和贊賞你身上的那份刻苦與努力。這也正是我在後來的歲月中願意力所能及幫助一些我能幫的人的原動力——就算素昧平生,如果他(她)在追逐夢想且足夠努力,你為什麽要吝於表達一下自己的贊賞,為什麽不舉手之勞伸一下援手?

天助自助者。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我們看到了京東的上市與劉強東70億美元的身家,但我們沒看到一個人大畢業高材生在中關村擺地攤的尷尬與汗水,以及他堅持每天花三分之一時間與粉絲互動的執著。事實上,以絕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遠遠沒有達到要去拼天賦的地步。這麽多格隆匯成員對格隆給予了足夠的信任與支持,相信多半也不是沖著格隆所謂的什麽專業水平:這個市場有水平的人海了去了——而多半是因為無論牛熊,無論風雨,格隆從不爽約的在這個地方的堅守!

我們一起站成一個巨人

如果你要走得快,請一個人走!

如果你要走得遠,請一起走!

格隆在此發出誠摯的邀請:如果您是懂得互聯網產品的資深經理,如果您是懂得IT開發的技術高手,同時你認可格隆是對的人,認可格隆匯做的是對的事,請加入我們!我們一起圓一個夢,圓一個長成巨人的夢——去渡人,也渡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4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