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6年,耶拿戰役勝利之後,黑格爾從窗口看到騎在馬背上的拿破侖,立即明白為何德國戰敗:拿破侖代表的觀念已經決定了意誌和意識的新世界。工業4.0首先是世界觀,然後是自證合理的工具。在積極參與過程中,中國企業要明白,這是一個從觀念到行為的新秩序的建立過程。
從觀念到行為的新秩序
以德國為先導的工業4.0遠遠超過智能工廠和數碼技術的範疇。它預示著未來二十年的工業經濟秩序。它的博弈在理想價值觀和設計標準。工廠、物流、數控機床和CPS軟件……因此,中國企業必須有自己的參與策略,包括策略地選擇治理結構,策略地妥協和堅持,這樣才可能在新的經濟秩序中兌現自己的貢獻。
要麽創造一個新系統,要麽被舊系統奴役,這是競爭的第一原則。上世紀80年代,美國總統里根鼓吹“星球大戰”計劃,目的是再造一個軍事和政治的競爭遊戲,一個美國制定規則、蘇聯被動反應的新博弈。作為工業技術大國,德國企業20年缺席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盛宴。物聯網終於帶來重新制定遊戲規則的大好機遇。從這個意義上講,工業4.0是德國的“星球大戰”計劃,它發揮德國的工業技術優勢,順應人口老化和人工昂貴的限制條件,創造德國能夠主導的世界工業經濟規則。
使用過ERP軟件的中國企業都了解,它委婉地要求企業從玩“跳棋”改到有章有法的“國際象棋”。ERP從內部庫存整改開始,逐步蔓延到物流、規劃、人事、財務…一旦承諾上馬,企業的管理理念和運營系統必然隨之改變。那些失敗的企業沒有倒在軟件上,而是敗於兩種管理文化的沖突。被ERP電擊過的企業,準備好被工業4.0全身麻醉吧!它不僅要改變企業的思維和行為方式,還要修改整個供應鏈系統的DNA結構。
建立優質聯盟
湯姆·克魯斯主演的《明日邊緣》(Edge of Tomorrow)中,外星生物“米米克”(Mimics)入侵地球。米米克打不敗,因為他們能夠讓時光倒流,從自己的失敗中學習,還可以分兵出擊,並且協同作戰。背後控制整個外星生物自我再生系統的神經中樞是“歐米伽”。摧毀“歐米伽”,分布式、網絡狀、自組織的外星生物群便立即崩潰。工業4.0不是外星生物,但它的運行原理卻是同樣的:一個由物聯網、互聯網、雲計算連接起來的網絡狀、分布式智能生產系統。它可以自我預見需求,自我診斷和維修保養,自我溝通協調物流。
未來二十年,工業4.0是符合中國和德國企業的發展趨勢。以中德各自的優勢,二國企業是實現工業4.0最優質的合作夥伴。為實現優質聯盟,雙方必須關註下面的七個問題。
1.技術背後的價值觀。德國要解決勞動力稀缺和昂貴,中國要保障充分就業。以人機一體的“augmented operators” 為例,智能軟件和可視硬件可以像指導外科醫生臨床開刀一樣給操作工發動作指令。它既可以解放勞動力,也可以變成對勞動力的智能奴役;既可以減少專業技術人員,也能夠提高低級技工的工作機會。國情決定價值觀。
2.信息的歸屬和使用權。到工業4.0的階段,簡單信息沒有價值。有核心價值的是流程信息、資產信息(Asset information)和事件信息(event information)。這就像寫《九陰真經》的字符沒有價值,是戰鬥中總結出來的拳法、套路、搏擊應對的選擇最有價值,它們共同組合成最後的經文(軟硬件系統)。中國企業的經驗數據為系統DNA的一部分,具有超凡的價值。因此,系統開發商和應用企業要有等價交換的規則。
3.發展方向、路徑選擇和決策標準。目前,工業4.0只是一個藍圖。具體到廠房設備層次的感應器和執行器(Actuators)、控制程序邏輯(PLC)、流程管理人機界面(HMI)、生產執行系統(MES)和企業資源規劃(ERP),各個層次在未來20年中都可以有多項發展的選擇。關於發展的路線圖和策略目標,中國企業要有話語權。一矣成型,只能路徑依賴。
4.套裝嵌入式生產裝備的主次關系。受法本化學公司(IG Farben)、“羅意威理念”(Loewe Norm)的歷史影響,從生產來複槍的羅意威兄弟公司開始,德國企業就大力推廣可以互換的多用途機械零件,進而形成德國工業標準設計(DIN)和德國電子標準設計(VDE)。它們幫助德國企業設計和制造像變形金剛一樣的組合型工業母機。進入工業4.0,組合的原則是最大的政治,因為套裝嵌入式系統(Embedded systems)設計事關相互依賴和友好套牢。防止單方面依賴是自主靈活的關鍵。
5.接口、界面、平臺標準決定分布式生產網絡的控制權。硬件背後,工業4.0 有四大軟件子系統:智能預測分析、自組織的維修保養、數字生產流程、智能物流。每個子系統內部又包含不同的軟硬件組合。每個環節的連接接口都是戰略要地。它的設計和標準影響系統內部和之間的兼容。因此,接口將是友商競爭的聚焦點,然後是界面和平臺。
6.聯合開發,共同制造的聯盟策略。工業4.0還是一個成長中的有機體。它需要中德之間的高度合作。它不能成為一方向另一方營銷新技術設備的“特洛伊木馬”。太陽能產業的歷史教訓不能忘,不能讓歐洲企業通過標準和技術更新,刻意制造出中國企業對新設備的需求。如果在同一塊石頭上絆倒兩次,那只能怨自己太笨。
7.教育、培訓、後續創新的知識管理系統的合作。管理方法隨生產方式而改變。20世紀初的工業流水線標準化生產激發出泰勒管理方式。工業4.0必然帶來全新的管理理念和創新機會。掌握第一手信息的先進企業有義務向產業生態環境中的利益相關者開放源代碼,方便兼容創新。一個公平合理的知識與技術轉讓平臺也有利於產業生態的繁榮昌盛。
總的來說,工業4.0涉及到以下要件:理想價值觀,產業與市場的權力分配,工業標準化的話語體系,數字機床等實物符號,歸屬與結盟的儀式,人機互動的日常活動,以及對立面(與之競爭的系統)。套用馬克思的句式表達,工業4.0是未來工業社會關系的總和。
(作者為加拿大萊橋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複旦大學管理學院EMBA特聘教授)
(編輯:李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