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統計局公布了10月份的工業、投資和消費數據,這三項指標的同比增速齊齊下滑,預示四季度經濟或將進一步放緩。
數據顯示,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1.5%,為2006年2月以來最低水平,工業增加值小幅回落至7.7%。1-10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意外下滑至15.9%,創近13年新低。
在投資低迷、工業疲弱、消費不振的背景下,依然有一些積極的跡象,受益於房地產政策回歸常態,中國樓市冷卻的速度有所放慢。
但總體而言,中國經濟依然難言企穩,不少分析師稱,未來政策還需要進一步寬松。
工業增加值下探警示經濟難企穩
10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為7.7%,較9月降0.3個百分點,低於市場預期的8%,季調後環比增速0.52%,較9月顯著放緩。
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認為,經濟下滑壓力還是非常大,大家原本預期工業能穩定在8%左右,但10月再次出現了下探,這和投資下滑有很大關系。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研究員閆敏解釋,目前中央和地方的投資資金仍很緊張,地方債和財政收支不平衡導致政府性投資資金逐步收緊,發改委新增投資項目的作用可能要延續到後幾個月,10月份目前新增投資的效果還沒有顯現。
值得註意的是,產能過剩、高汙染行業的工業增速回落較多,如鋼鐵、有色行業。
其中粗鋼產量同比萎縮0.3%,為2012年8月以來首次。
高盛高華發布報告稱,11月工業增加值增速可能因APEC期間停限產。
華泰宏觀的首席經濟學家俞平康分析認為,雖然9月以來的近8000億貨幣釋放已導致債券市場的利率穩步下行,同時信貸市場中平均貸款利率也從9月開始下降。工業增加值增速在經歷了從8月到9月的反彈之後,10月又有所下滑,這說明實體融資成本還未得到實質性改善。
“10月數據顯示無論是投資,還是工業都在往下走,而消費的彈性也不大,前期銀行出的政策對地產商去庫存有幫助,但對整體投資的幫助並不大,經濟仍在下行通道中。” 招商證券宏觀分析師趙可說。
制造業依然低迷 房地產現回暖跡象
10月制造業投資增速降至11%的新低,成為拖累固定資產投資徘徊在低位的重要因素。
浦發銀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宏觀分析師曹陽提到,整體民間投資意願不足、政府投資穩定共存的局面沒有改變。在去產能、盈利不足影響下,制造業的增長依然偏弱。
前10個月房地產投資的增速仍在走低,但降幅縮小。
單從10月的數據來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為11.6%,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速為-2%,均較9月顯著反彈。
此外,10月的房地產銷量降幅大幅收窄至1.6%,新開工和土地購置面積增速大幅回升。
中金認為,這顯示了房地產政策回歸常態的效果。
此前安信證券的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在《旬度經濟觀察》的報告中稱,10 月份以來,30 個大中城市商品房銷售面積快速回升,目前銷售面積絕對水平已經回升到 2013 年平均值,同時,隨著房地產銷量的恢複,房地產銷售價格環比跌幅止跌反彈。
9月30日,央行和銀監會放松了首套房的認定標準,采用三折首付、七折利率優惠。10月住建部、財政部和央行又聯手降低公積金貸款門檻,還有報道提到,央行也對銀行放開了開發貸的限制。
不僅如此,央行幾次三番向銀行系統註水。最新的貨幣政策報告顯示,今年9月和10月,央行通過中期借貸便利(MLF)向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較大規模的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等分別投放基礎貨幣5000億元和2695億元,期限均為3個月,利率為3.5%。
今天彭博消息還提到,央行或將為包括江蘇、浙江在內的部分省份的城商行增加數百億流動性。
穩增長還得靠基建
在房地產繼續下行、制造業難有起色的情況下,穩增長還是要靠基建投資。政府在公共設施、道路運輸行業的投資依然是主要拉動增長的力量。
10月基建投資明顯回升,俞平康認為,這與工業增加值分行業數據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它運輸設備制造業”的強力反彈相呼應,說明保增長的政策驅動明顯,符合中國經濟一季度下一季度上的短周期模式。
華爾街見聞網站上周介紹過,在10月16日到11月5日這21天的時間里,國家發改委先後批複了16條鐵路和5個機場共21個基建項目,這些項目總投資達6933.74億元。分析認為,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國家發改委密集批複基建項目,釋放出明顯的穩增長意圖。
未來貨幣寬松力度或加大
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認為,本次數據依然顯示當前有效需求不足。結合前日發布的通脹數據,經濟負產出缺口明顯,他仍認為進一步的寬松政策十分必要。
中金則提到,3季度主要貸款利率中,僅票據融資利率回落,而一般貸款利率和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反而略微上升,顯示高利率仍是抑制投資尤其是制造業投資的主要因素。未來貨幣政策放松力度將繼續加大。
李慧勇認為,未來還應該是“三箭齊發”穩增長,首先是降低融資成本,包括降息在內的手段推出的是越早越好;其次應繼續通過基建投資對沖經濟下滑,最後房地產政策也可以進一步放寬,尤其一線城市還存在不合理的限購政策,而且房地產交易相關稅費也可以適當減免。
至於未來的經濟走勢,俞平康稱,這仍主要取決於房地產市場。
我們認為,此輪房地產市場的複蘇後勁不足。房產投資的月度反彈收益於9月以來的利率下行。但是銷售的有力回升和庫存的消化才是地產投資重啟的關鍵。
10月以來的銷售回升一方面有10月的季節因素,另一方面得益於救市政策所激發的剛性需求的釋放。但房產銷售後續堪憂,因為在房價遠遠高於平均收入水平的情況下,政策所釋放的剛需非常有限。同時,商業銀行受制於負債端的高成本,對購房貸款的發放意願不足。
今後房產銷售穩健回升只有兩種可能,一是房價大跌,跌至普通家庭的購買力範圍內,激發剛需大幅增加;二是,整體經濟增長預期得到改善,重新激發投資性的買房需求。而經濟增長預期的改善還有待財政和貨幣政策的持續發力,短期內的實質性改善並不樂觀。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