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
當地時間11月4日晚,紐約蘇富比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晚間拍賣舉行。凡·高靜物油畫《雛菊與罌粟花》以5500萬美元落槌(約合3.36億元人民幣),加上傭金,以6176.5萬美元(約合3.77億元人民幣)成交。攬得這幅現代西方重要畫家畫作的是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這是繼去年萬達集團在佳士得紐約拍場以1.72億元人民幣買下畢加索《兩個小孩》之後的又一個重大藏界新聞。華誼兄弟證實,買家確為王中軍,但因屬個人投資行為,不予置評。
得知王中軍拍下這幅畫作之後,藝術史學者呂澎這樣評價:“說明中國人在藝術品購買上更有判斷力,就藝術史而言,這樣的選擇是正確的。這樣的收藏行為,也帶有很好的導向性,說明中國買家對人類文明愈加關註,購買真正對藝術史有價值的藝術品。”至於這樣的價格是否過高,呂澎回答:“藝術品市場的價格沒有是否過高之說,只看買家是否決定承受。”
凡·高生前賣出的少數作品之一
靜物畫《雛菊與罌粟花》拍前即為蘇富比今年現代藝術專場夜拍中的明星拍品,估價為3000萬至5000萬美元。據蘇富比公司介紹,這是凡·高1890年的作品。當年,畫家在保羅·嘉舍醫生家中完成了這幅作品,僅僅幾周後,他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凡·高將其噴薄的感情直接註入繪畫作品《雛菊與罌粟花》中,鮮艷的野花表現了畫家當時的精神狀況,這也正是其標誌性的創作手法。畫面中無拘無束的狂熱力量,清晰地展現了藝術家畫風的巨大轉變,被畫下來的花朵,恰恰來自幾星期後他企圖自盡的那片田野。
凡·高生前並沒有受到市場的認可,其藝術造詣在死後才慢慢被發現和認可。但這幅畫是一個例外:它是畫家生前賣出的少數幾件作品之一。
在此之後,目前所知的收藏記錄是:於1928年被MoMA首任主席A. Conger Goodyear購入,他將這幅畫贈送給了兒子George Forman Goodyear,而後者在1990年決定將其出售前,將畫作60%的所有權贈予了Albright Konx藝術畫廊。資料顯示,這幅畫作曾出現在1990年11月14日的拍賣中,但當時並不叫現在這個名字。據Goodyear在1991年稱,他將這幅畫作賣給了一個“重要的歐洲藏家”。
在華東師範大學藝術研究院教授胡光華看來,凡·高、高更、塞尚這樣的後印象派畫家早在民國時期就受到中國藝術界,尤其是留洋畫家的推崇。凡·高的價值不僅在西方得到公認,對中國藝術史影響也相當大。胡光華亦表示,印象派以後的這批畫家,在創作上也受到東方藝術的影響。“比如,日本浮世繪對後印象派畫家影響巨大,他們用色都非常濃烈醇厚,而不是如印象派畫家那樣采用調和的顏料。而日本浮世繪又受到中國傳統書畫的印象。”胡光華說。不同於印象派在創作中註重光學對客觀世界的影響,後印象派刻畫的則是內心世界。胡光華認為,這正是後印象派與中國傳統美學的相通之處。
收藏西方經典正當時?
近年來,很多中國收藏家步入歐美拍場,購買在世界藝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去年,萬達集團購入畢加索《兩個小孩》,緊接著又買入《戴帽女人》。《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隨後在對萬達集團藝術品收藏負責人郭慶祥的采訪中得知,郭慶祥對印象派畫作的研究始於多年前,而萬達的收藏也未止步於畢加索,塞尚、畢沙羅、高更等在世界美術史上占據重要地位的畫家,都進入了其收藏體系。
“印象派現在的價格,與某些中國書畫比起來並不高。這幾年,西方作品的價格不像以前那麽高了。但是,畢竟印象派及畢加索等西方現代藝術具有國際影響力,中國畫作的影響力依然存在地域局限。我感到,現在關註歐洲繪畫的中國藏家也開始增多了。我們要走出去,收藏一些國際市場上比較好的東西。國內藝術品的價值與價格並不匹配。”郭慶祥曾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說。
藝評人奚耀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相比畢加索在長達92年的生命中豐富的創作,早逝的凡·高存世作品少了很多,而其中大部分又已經進入美術館,散落藏家手中的更為少見。”在他看來,這也是《雛菊與罌粟花》拍出如此高價的原因之一。
奚耀藝認為,對於中國收藏家來說,現在是一個收藏西方藝術珍品的好時機,因為經濟危機以後,與中國藏家競爭的外國藏家慢慢減少。目前,確實有越來越多的收藏家具備了購買西方藝術品的實力和眼光。
中國藏家湧現的這一變化之中,也有國際大拍的推動作用。自2013年佳士得在中國內地成立獨資公司之後,每年春秋兩季拍賣預展,公司都會將在歐美上拍的西方現代藝術畫作帶到預展現場。“每年春拍、秋拍,我們都會帶紐約、倫敦預展的重要拍品和私人洽購拍品到香港去給亞洲客戶看到實物。”佳士得香港副總裁、印象派及現代藝術部總監何杏淇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說道。
“因為印象派以及很多重要現代藝術家在市場上流通的作品非常有限,好的作品都已經在各個博物館,在私人手上的東西有,但不多。並且,經過一段那麽長的時間,藝術家的地位已經定下來了。”何杏淇如此解讀印象派及現代藝術廣受中國藏家關註的原因。
(編輯:JZ)